摘要:培養創造性人才是當下素質教育中最重要的一個要求,而創造性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就是有創造力,不局限于課本知識和課本解題 方法。現在物理作為一門歷史悠久的自然學科已經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在當代物理教學的要求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也成了第一要義,充分讓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感受到物理的舉足輕重。本文將通過高中物理創新意識的培養研究做出探討,充分認識創造性思維在物理學習的重要性。
關鍵詞:物理;創新意識;培養
一、 引言
高中物理知識在初中的基礎之上難度要提高了很多,這無疑會對學生心里造成一定的抗拒,所以要想學生對物理感興趣,老師必須用創新的教法、設計性的思維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主要目的,而不是單純的解題方式,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積極解答他們的疑難問題,從而培養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 教師推行創造性思維的教學方案
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學效果的表現首先取決于該課堂教學老師的學前設計,課堂知識準備的優劣直接影響到了課堂授課質量的優劣。老師要運用最佳的教學模式、最合理的教學結構,才能使學生達到最高的學習興奮點,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一些具體的方法:首先一定要依靠教學者課前的備課勞動成果,所以需要教師深入研究教材,結合各種解題的方法然后形成自己的教學整體結構。其次老師在上課過程中有誘發學生進行思考,變靜態的教材內容為動態的課堂氛圍堂,和學生一起進行實驗探索,學會質疑,學會解疑。這樣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思維的靈感,讓他們對自己的成果表現出肯定,還可以培養他們創造新的思維。
三、 課堂上加強實驗教學
物理課時用實驗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你也可以使學生樹立一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創造意識。加強物理教學課堂實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改課堂演示以學生為主體
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把部分教學內容分配給學生,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鼓勵學生從各方面查找資料準備課堂講解內容,空出一些時間讓學生自己上臺演示或者邊講邊實驗的形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親自操作的機會。
(二) 注重學生實驗教學
對于物理而言,實驗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課程,在實驗課程上,就是要先給學生設計——個學習過程,按照“預習——實驗設計——觀察記錄——分析討論——總結報告”的步驟,在實驗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認真討論,及時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分析實驗原因,找出實驗失敗的解決問題,并要求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實事求是的寫實驗報告。在學生實驗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他們自己創新的思維。
(三) 加強實驗習題教學
對于物理而言,實驗習題教學是一個重要的教學方式。主要采取“自設方案——討論方案——選擇方案——實驗驗證一總結報告”的步驟,讓學生在實驗中驗證自己的實驗報告,培養他們自己動手能力。
四、 加強學生習題的變式訓練以培養創造思維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的環節就是解題教學環節以及習題訓練環節。學生通過習題訓練可以有一個嚴謹的思維,對于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等變式訓練有利于加強他們對知識的鞏固、加深記憶、深刻理解,可以培養學生求創新的發展性思維,開拓他們解題的思路,把不同的知識加以綜合運用,多途徑的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通過這種變式訓練,還可以讓學生從多種解法中比較出最優的解題方法,然后總結出解題的規律,從而提高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是思維發散創造力增強。同時加大這種訓練可以使學生的靈活性和應變性提高。一題多變規律的培養方案可以使學生的思維逐漸得到收斂,這樣一個創造性的過程,是發現新思維和收斂性思維的優秀結合體。
例 一個質量為5 kg的物體從離地面20 m的高處自由下落,不計空氣阻力,在下落這段時間內,物體受到的重力沖量的大小是()
A. 200 N·s
B. 150 N·s
C. 100 N·s
D. 250 N·s
分析與解:根據沖量的定義 在這個過程中重力的大小是一個定值,只需求出這個過程所用的時間即可.
答案:C。
變式訓練:質量為5 kg的小球,從距地面高為20 m處水平拋出,初速度為10 m/s,從拋出到落地過程中,重力的沖量是()
A. 60 N·s
B. 80 N·s
C. 100 N·s
D. 120 N·s
分析與解:在這個過程中,小球所受重力恒定不變,只需求出這個過程的時間即可.
五、 同時要注意采用創造型的教學方法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如果真正做到使學生有了好的基礎,能夠在不同的知識層面之間聯系,只有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但是,為了使學生有一個突破,在教學的過程中,同時要采用創造性的教學方法。
1. 首先要對傳統的教學思想進行改革,不再以老師上課為主要方式,重點放在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上來。
2. 積極引導學生把掌握的知識與培養能力結合起來,尤其是能夠做到舉一反三。
例:物理中對密度、速度、加速度這三個物理名詞概念的理解。首先,學生對密度這個概念比較熟悉:密度是單位體積的質量。密度是用比值法定義的物理量,密度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無關。速度、加速度都是相同方法定義的物理量。
如果學生能夠正確把握密度的概念,并且建立起正確的觀點,對速度、加速度這兩個名詞也就不難理解。這種方法叫做遷移,通過知識遷移,學生就很容易掌握物理中一些名詞的概念,把物理知識做到舉一反三的地步。
3. 積極引導用不同的知識分析同一個問題
用不同的知識解答同一個問題,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把這些不同的知識之間相互聯系,學會只是遷移的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把課本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真正做到學習在創造當中,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六、 結語
物理教學過程中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當今素質教育的一個要求,不僅可以提升學生自身的素質,也可以將學生培養成一個動手能力超強的應用人才。在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學生把自己所學的知識作為一個整體,鍛煉自己的思維反應能力,同時還可以獨立思考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菊艷.淺談新課程模式下高中物理創新能力的培養[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03).
[2] 李衣康,付涼萍.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1).
作者簡介:慈炳新,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市,額爾古納市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