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芬
[摘要]新時期的客家文化發展逐步向多元化體系邁進,紅色文化發展逐漸向現代化發展轉變,為更好地適應現有社會文化發展環境,做好客家文化背景下的紅色文化弘揚發展尤為重要。本文將根據客家文化特點對紅色文化的社會發展優勢進行闡述,并將客家文化在紅色文化弘揚方面的積極影響進行探究,以此為新時期環境下更好地運用客家文化底蘊弘揚紅色文化發展提供理論性參考內容。
[關鍵詞]新時期;客家文化;紅色文化;弘揚
[中圖分類號]D6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 2018) 14- 0101- 02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8.14.044
引言
近年來,我國客家文化發展速度逐步加快,在社會經濟體制建設環境影響下,紅色文化發展注重受到社會各界的實際重視,為我國現代化社會文化體制建設創造多方面的有利環境。為更好地發揮客家文化基礎優勢,做好客家文化背景下的紅色文化發展與弘揚至關重要,是我國未來階段文化體制建設的重要構成及主要方向,使現代社會文化發展更符合現代社會文化體制建設的基本訴求。
一、客家文化背景
客家文化影響深遠,其精神價值遠遠高于物質價值,所涵蓋的文化內容也較為豐富,包括音樂、語言、戲劇及舞蹈等各個方面,有效融入當地的物質文化,以古漢文化發展文基礎,逐步深入的將開拓精神、重教觀念及崇拜祖先等相關基礎概念加以融合,使客家文化發展進一步呈現多元化及綜合性發展趨勢,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研究及古代文化內容傳承提供了完善的研究依據,為現代文化傳播發展創造良好的文化底蘊,推動地區和諧穩定,逐漸從文化發展中心向文化傳播中心過渡,是我國現階段傳統文化探究的重要核心。
(一)歷史內容。客家文化歷史內容豐富,且具有一定的多變性,能夠順利時代發展。客家文化起源主要在長江及黃河區域較為廣泛,最早可追溯到秦朝末期,漢朝初期階段客家文化規模已初步形成,早期階段文化發展傳播速度較慢,受交通環境影響,客家文化傳播影響范圍主要局限于中原地區,后受到戰爭環境影響及交通體系建立影響,客家文化影響范圍逐步擴大,北宋時期客家文化傳播發展速度相對較快,東至武夷山、北至長白山、西至賀蘭山脈等多個地區,均受到客家文化的實際影響,尤其在嶺南地區一帶傳統廣泛,同時是客家文化發展的主要發源地。
(二)文化內容。客家文化包羅萬象,文化內容極其豐富,相關的文化理論概念在現代發揮發展方面仍然適用,是我國重要的文化瑰寶,對提高歷史文化傳承及歷史文化影響具有重要意義。客家文化發展不僅形成完善的文化發展體系,同時在服飾、建筑及飲食方面也對我國傳統文化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其簡樸的服飾設計充分體現客家民族樸實的生活意識,從建立結構方面,也能對客家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蘊進行了解,針對不同的地理環境,客家文化建筑設計采取多種結構方案,使客家文化發展適應性進一步提高,同時保留當地的建筑文化特點,為客家文化的廣泛傳播奠定堅實基礎。
二、客家文化影響。客家文化影響不僅局限我國各文化密集地,同時對于國外的影響也較為深遠,現階段,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老撾、柬埔寨、加拿大、美國、日本、澳洲、新加坡、等國也將客家文化發展做出主要的文化研究對象,成為我國最具有文化影響力的文化內容,使我國傳統文化發展不受地域環境發展情況的影響,充分體現出客家文化的融人性優勢,對提升我國國際影響力及國際地區也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一)經濟生活。客家文化發展雖然屬于傳統文化范疇,但在經濟發展體系方面,有多套較為完善的經濟發展管理機制,在現階段的社會經濟發展環境下,仍具有一定的經濟參考價值,尤其對于早期的農耕時代而言,我國物質文化內容并不能有效地深入基層農業發展環境,而客家文化的出現則進一步打破了這一局面,是現代農耕文化發展內容更為豐富。客家文化基礎內涵影響范圍較大,在商業化社會發展模式下,客家人基礎技術生產已不再局限于地區化發展模式,在國際市場上也具有較大的實際影響力,通過文化內容輸出及客家文化產品輸出,對推動我國地區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尤其在進出口貿易方面,客家文化已形成完善的經濟銷售管理體制,從傳統的自給自足經濟發展模式逐步邁向文化共享經濟發展,在提升客家文化影響力的同時,也提高客家文化地區的經濟收入水平。
(二)社會文化生活。現代客家文化發展遍布全球各地,我國作為多文化民族,其基礎民族文化構成復雜,對于客家文化的容納性較高,其本質不僅受到我國良好的社會體制影響,同時客家文化良好的環境適應性及接納性也使客家文化能夠有效的融入各地區的本土文化體制內,從而為客家文化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實際環境。隨著客家文化發展的逐步廣泛,海外客家華人數量逐年增加,其中涵蓋了亞洲、歐洲、非洲及北美洲等相關國家,不同的客家海外華人其基礎文化內容均有所差異,但在總體文化內涵上與我國客家文化發展保持一致,是現代化社會發展與客家文化發展結合的重要標志。
三、紅色文化價值
我國紅色文化發展奠定了人民當家做主的重要基礎,對于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及文化體制發展提供諸多便利條件,從根本上解決社會民族矛盾問題,提高我國民族凝聚力,使民族文化發展逐步呈現多樣化及多元化趨勢。紅色文化發展的本質,不僅是一種政治管理體制,同時也是一種經濟發展及文化發展模式,對提高德育能力及文化價值傳承能力意義重大,使我國在現有的社會發展環境下,能夠國際舞臺上有一席之地,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及社會治安穩定奠定良好根基。
(一)經濟視角。中國共產黨引領下的重要社會體制發展速度逐步加快,社會意識形態由傳統的農耕社會轉向經濟社會發展,在紅色文化發展背景影響下,我國社會矛盾得以進一步化解,各類利益關系的協調使我國社會經濟體制發展更符合現代社會體制建設的基本要求,從長治久安及民主主義出發,對我國現有社會經濟發展環境進行合理優化,通過宏觀經濟調控有效規避國際經濟金融風險,逐步對現有的經濟體制改革進行完善,加大對社會單元化經濟體制發展的控制,從人民的角度與利益出發,對社會經濟發展問題進行有效解決,運用馬克思主義思想,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環境,對現階段的經濟發展市場建設內容做出正確決策,使我國經濟體系發展不受到國際經濟發展環境的制約,為我國建立和平、平等及團結的社會經濟發展環境做出實際貢獻。
(二)文化視角。現代文化傳播途徑種類繁多,相關的文化內容也較為豐富,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精神物質文明,卻也隨之產生一系列的文化傳播管理問題,導致文化傳播質量有所下降。對此在紅色文化的實際影響下,現代文化傳播體制逐漸完善,相關的文化傳播內容也更為合理,充分結合我國傳統文化發展特點,通過紅色文化意識的提升,建立完善的紅色文化傳播應用機制,從傳統意義的紅色文化輸出,向現代多元化文化發展邁進。紅色文化發展并非是單方面的對傳統文化起到推動作用,同時也使紅色文化精神被人民大眾所學習,其良好的實事求是精神與艱苦奮斗意識,成為現代社會各行業發展學習的重要方向,對我國現代化文化體制建設及未來化文化管理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精神動力。
四、客家文化對于紅色文化弘揚的影響
從表面意義理解,客家文化與紅色文化發展關系并不緊密,歷史發展文化背景也略有差異,而就文化內容、文化底蘊及文化發展環境而言,客家文化與紅色文化發展息息相關,我國現代社會文化傳播發展的基礎性內容,通過客家文化內容分析與整合,對紅色文化發展進行梳理,以此對其共通性進行分析,進而從文化發展源頭及對社會文化傳承影響方面的實際作用進行探究,逐步深入的了解客家文化對于紅色文化發展弘揚的積極作用。
(一)社會影響。客家文化對于社會發展影響較為深遠,紅色文化發展對于現代化社會經濟體系建設同樣重要,在我國紅色文化發展的初期階段,充分借鑒了客家文化發展傳統,將客家文化發展優勢有效運用于紅色文化發展方面,進一步體現紅色文化發展的包容性及客家文化發展的廣泛性,通過客家文化傳統文化內涵的傳播,使公眾意識到紅色文化發展的實際重要性,有效突出紅色文化發展的對社會體制建設與完善方面的實際影響,將客家文化內容與紅色文化內容有機結合,使其紅色文化發展對社會文化經濟體系建設能夠依托于客家文化發展基礎,進而形成完善的多元化文化環境建設機制。
(二)傳承影響。傳統文化傳承是現階段我國多元化文化發展的重要研究課題,對解決多種文化的突出矛盾問題有良好的幫助作用。客家文化環境適應性較高,而紅色文化則更適用于現代社會體制發展,所以要有效的運用客家文化發展優勢,積極地做好紅色文化發展體系完善,提高客家文化在傳統文化傳承方面的實際影響力,以此確保紅色文化發展的完整性,為更好地運用客家文化發展內涵提高紅色文化發展豐富性創造必要的文化傳承條件。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客家文化發展在紅色文化弘揚方面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是紅色文化發展進一步進行自我完善的重要基礎,同時對公眾更為深入的了解客家文化及紅色文化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各界社會文化發展問題,有效傳承傳統文化發展,以客家文化發展為核心基礎,對紅色文化發展的現代化及多元化邁進提供全面性文化內涵幫助。
參考文獻:
[1]鄭紫苑,戲劇展演與革命文化建構:文化學視野下的中央蘇區紅色戲劇研究[J].紅色文化學刊,2017(3).
[2]彭光華,弘揚地域特色文化培育和諧文明新風——贛州市大力建設“特色文化新村”發展繁榮農村文化[J].當代江西,2009(7).
[3]周寧,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研究[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6).
[4]許五軍,黃儀榮,地域文化特色視角下的贛州城市游憩空間規劃[J].規劃師,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