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玉瓊
【摘要】在互聯網高度發展的今天,對教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旅游專業要迎合社會發展的腳步,制定全新的培養模式。因此,本文針對“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做出了進一步探究,對“互聯網+”背景下旅游業發展現狀以及趨勢、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給出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 ?中職 ?旅游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0-0031-02
當前,旅游行業的全面發展,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概念,所以市場需要大量的旅游人才,以便對市場的需求進行滿足。此外,在未來的旅游市場當中,對人才的需求與互聯網有著非常大的關聯。2014年,我國的旅游部門對旅游數據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以旅行社形式旅游的國內旅游占總數的3.6%,出國旅游占66%以上客源已經不是傳統旅行社提供服務了。現在,去哪兒、攜程、飛豬以及途牛網等對傳統的旅游行業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在2015年,李克強總理提出了“互聯網+”的行動計劃,尤其是“互聯網+傳統行業”。所以,在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的中職旅游專業當中,人才培養的模式更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為我國旅游業的發展,輸送更多的應用型高質量人才。
一、“互聯網+”背景下旅游業發展現狀以及趨勢
1.需求多元化
因為旅游業具備天然的行業特征,旅游與生活形式的產業鏈比較長,消費場景十分多樣化,加之旅游的邊界正在不斷的擴大,所以對于旅游的需求開始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旅游相關活動已經漸漸被當作本地生活的異地化,為消費升級精神體驗的一種載體,更是將文化進行融合的一項傳播載體,是十分生動并且形象生活形式演繹[1]。在當前的消費形式中,會將游客細分化、使其體驗豐富化、出行自主化以及交易線上化等。消費者對于旅游品質的注重越來越高。
2.電商化發展
當前,攜程、途牛、飛豬以及去哪兒網的興起,對傳統的旅游行業造成了不小的沖擊,不論是旅游還是住宿,電商旅游的崛起非常快,并且在不斷壯大,可見旅游市場是非常火爆的,在線旅游產業的發展不容忽視。
3.技術信息化
在各項旅游活動當中,技術的信息化主要的表現要從經營者、消費者以及管理者三個層面進行分析。
從經營者的角度進行分析,利用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VR等信息技術,可幫助企業挖掘出更多的潛在客戶,并將用戶的從需求與企業制定的計劃進行匹配,以便對資源實施聯通整合,使相關產品得到全面的升級,實現線路設計,預定酒店等層面的提升,使企業更具競爭實力,強化用戶的體驗[2]。
從消費者的角度進行分析,旅游企業可構建智慧旅游云服務平臺,以便向游客提供自主形式的旅游導覽,信息查詢、預定旅游產品、投訴和處理等功能,實現在線服務,將公共信息服務進行在線化以及集成化。
從管理者的角度進行分析,利用各個省市旅游局共同構建的智慧旅游公共平臺,可為旅游管理人員提供地區旅游資源的實際運行情況和展示,并對景區的客流量進行監測,及時做出預警,對旅游團隊實施在線管理等,使旅游管理更加科學化以及精細化。
二、“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1.培養學生的方法能力
在傳統的教育教學制度當中,使用的授課方式多為滿堂灌和填鴨式,理論教學比較多,實踐教學比較少,并使用標準答案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驗[3]。在這樣的授課形式中,忽視了對中高職學生的方法能力培養,學生也會習慣性的對知識學習進行模仿,影響了學生的創意意識發展。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當中,需要學生具備非常強的創新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判斷信息的能力,并不斷學習新的技術,以便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與時俱進。所以,在當前的日常授課當中,要注重對中職學生方法能力的培養,以便對學生進行綜合全面的培養。
2.改革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
課程體系以及制定的教學內容為對人才進行培養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人才能力培養的高度有著很大的影響作用。因此,在對課程體系進行設置的過程中,要結合當前旅游崗位的需求,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制定有針對性的課程[4]。同時,利用對用人單位的相關調查反饋,可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例如:在中職旅游專業課程當中,要將旅游市場營銷與新媒體營銷進行充分的融合,以便學生能夠自己熟練建立公眾號,并懂得如何推廣、運營。在導游業務課程當中,要注重對學生講解能力的培養;在景區服務與管理的課程當中,要適當加入智能停車以及容量控制、監測環境和電子票務等內容。在崗位設定中,不能僅僅局限于傳統的旅行社導游、景區講解員等崗位,可以將需求量激增的研學旅行輔導師方向也加入其中。此外,在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的過程中,可加入將電子商務課程、營銷課程、旅游英語以及研學旅行課程等。
例如:在《信息技術》等課程教學中,需要學生深入了解信息技術對旅游業發展的推動作用,了解旅游業信息技術系統的發展歷程等。在授課中,可應用理論講授與討論分析相結合的教學手段。其中需要借助多媒體技術等,使學生深入了解信息技術對旅游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明確旅游業的信息密集性特征;旅游業的信息處理特點;信息技術對旅游業運行的主要作用;旅游業信息技術系統的發展歷程。此外,要將實踐課程融入其中,如旅游管理信息系統的制定,讓學生了解計算機預訂系統,學會操作全球分銷系統和旅游電子商務系統等。最后,將學生分成小組,分組討論信息技術對旅游業運行的主要作用?旅游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有哪些?有哪些構成要素?
3.注重道德教育與社會責任感的培養
旅游業是服務行業,其中最關鍵的便是對游客的需求進行滿足。但是,這種滿足的思想觀念,要深入不能停留在簡單的層面,充分認識到全域旅游當中提到的服務理念,意識到買賣雙方之間全新的關系,以便對產品的創新將游客的體驗價值進行提升,帶動旅游行業的發展,為旅游企業贏取好的口碑[5]。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和要求,需要學生具備非常強的人文素養和道德素養。因此,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道德教育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使其根據親和力,以便將服務者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完善,反射出力量,將其在游客的印象中反映出來,促進旅游企業的全面發展。
4.將平臺技術與教學過程進行結合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學生的學習需要與互聯網技術進行結合。所以,傳統的授課形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和學習需求,要使用更多的現代化信息教學手段。
例如:教師可應用當下比較流行的翻轉課堂形式、混合學習形式以及JITT等授課的形式,應用網易云課程等公共教學資源,利用超星學習通等教學平臺,對學生的學習實施個性化 ? (下轉第34頁)
(上接第31頁)
指導,以便網絡教學能夠成為課堂知識的擴展和補充。此外,教師還要提升過程性考核,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在互聯網平臺當中,提升與學生的互動和溝通,將教學改革的智能化目標實現。
5.提升教師的創新能力
教師的創新能力與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很大的關聯。在當前的中職學校當中,教師過于注重對知識的講述,但是創新能力比較差。為了將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提升,要注重對教師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并將其納入到對教師的考核當中,以便對教師的創新能力給予鼓勵,使教師積極主動的設計一些創新強的課程[6]。此外,還要為教師多創造一些條件,可聘請途牛網、去哪網兒當中的工作人員到學校當中開展講座,讓“企業導師進課堂”,也可讓教師走進企業參加崗位實踐培訓,增加實踐經驗,以便教師具備更強的創新能力,能夠通過自己的力量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帶動。
三、結束語
總之,在當前的教育教學中,要結合社會的發展腳步進行全面的改革創新,根據“互聯網+”的時代背景,重新定義教學的理念和手段,制定全新的教學模式。其中要培養中職學生的方法能力、改革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注重道德教育與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將平臺技術與教學過程進行結合、提升教師的創新能力等,以便培養更多的旅游專業實用性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文杰.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旅游管理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02):266-267.
[2]張嘉惠.“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能力培養探究[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4):70-72+80.
[3]吳春柳,孫希瑞,荊亞宇.“互聯網+”背景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4):185-187.
[4]任新玉.“互聯網+”背景下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3):256-257.
[5]陳紅.“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6(11):249-250.
[6]唐治元,蔣鳳英.“互聯網+”背景下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6(04):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