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元時代背景下對當前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提出了嚴峻挑戰,本文基于該課程在目標、內容和形式上做出的一系列轉向,提出了對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相應思考。
【關鍵詞】高校 ?就業指導 ?課程
【基金項目】本研究是2017年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課題(編號:GZY201736-YB)的成果、重慶市高教學會課題(編號:CQGJ17162B)的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0-0049-01
一、高校開設就業指導課程的時代背景
1909年,美國學者弗蘭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在其撰寫的《職業的選擇》著作中首次提出“職業指導”,[1]我國自1999年高等教育擴招以來,高校就業制度也經歷了從“統包統分”、“計劃分配”到“供需見面、雙向選擇”以及一部分“自主創業”等發展過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或生涯輔導意義日趨凸顯。
《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紀簡史》一書深刻分析了21世紀初期全球化的過程,在未來社會將產生大量新的工作機會,年輕人必須具備非常強的競爭力和適應力。美國學者Savickas在職業研究中提出了“生涯適應性”(career adaptability)概念,強調個體對于未來生涯和生活角色不可預測的因應準備程度。[2]基于多元時代背景之下,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理應立足現狀與不足,更新教育理念,對教育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思考和定位。
二、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現狀與轉向
1.目標上從畢業教育轉向全程教育
2018年5月24日,李克強總理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做出重要批示,強調各方面同心協力多方拓寬就業渠道確保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水平不降低。[3]高校并不僅僅只是承擔勞動力市場輸出的人才“加工廠”。大學生完成學業進而走向工作崗位并未達到就業教育的全部目標,職業認知、職業探索、職業能力、生涯選擇與決策能力等等內容不可或缺,它們關系著大學生未來職業、生活的發展質量,是大學生全程發展的重要內容。就目前來看,我國高校就業教育正從畢業教育到全程教育的理念轉變。
2.內容上從就業指導轉向生涯發展
相比于國外,我國在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只提“就業指導”,直至本世紀初,“生涯教育”概念才在我國教育界提及并逐步普及。高校就業指導的課程內涵在外延上逐步拓展到生涯教育的范疇,體現在既要指導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更要著重于其生涯發展,包括自我認知、職業探索、生涯決策、生涯規劃、創新精神、創業指導等等內容。傳統的就業指導課程角色以幫助學生找到工作為目標,但如今的生涯發展關注的是大學生的成長和可持續的職業發展,更具有現實性和教育性。
3.形式上從單純講授轉向與輔導并舉
自2007年以來,全國各高校逐步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并給予一定學分作為保障。但囿于各種客觀原因,就業指導課多采用傳統的大班形式進行講授,但多元化的、個性化的學生需求往往是無暇顧及的。更不可忽視的是,就業指導課程內容本身就具有個別性、特殊性,相當多的就業困惑或難題需要通過小型講座或一對多、一對一的咨詢與輔導方式才可能解決。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開始重視個別就業輔導。
三、對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反思與建議
1.重視頂層設計和全員參與
高校承擔著為國家建設發展輸送高質量人才的重擔,人才的就業質量在很大程度上衡量了人才培養質量。但,就業質量如何把控?僅僅靠2-4門就業課程的學習是難以保證就業競爭力的。各高校應在頂層設計上加強就業指導類課程的制度建設,只有在完善的制度建設指導下,就業指導的全員化參與才能落實。其原因是,就業指導工作涉及范疇廣,既需要就業部門、學生工作管理部門的政策指導和行動參與,也需要教務部門的課程建設和考核管理、學校其他行政職能部門的協調配合。
2.深化課程內容的本土化研究
目前,我們看到在就業指導類課程上涉及生涯理論、生涯測評工具、生涯規劃步驟等幾乎都是西方理論和工具的中文版,相當欠缺本土化的研究成果。而就業指導是一門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其內容的制定要結合本土經濟發展要求、社會總體利益和個體發展需求。因此,高校要加強本土化的就業課程研究,盡力兼顧課程內容貼近本地區、本校和不同年級大學生的成長需求。
3.提升師資的專業化水平
目前高校就業課程的師資組成較為復雜,具有學科背景多元、工作內容繁雜、職業發展軌跡不一等特點,如此非專業化隊伍顯然影響了教學效果。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提出了“要盡快提高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的整體業務素質,…努力提高就業指導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水平”。[4]建議提升的方式有:統一入口渠道(具有相應學科背景、獲取相關資格證書)、拓寬師資學習交流渠道、穩定師資力量,等等。
參考文獻:
[1]吳祠珍.美國高校就業指導理論與實踐[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6(1):104-107.
[2]趙小云,郭成.國外生涯適應力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10(9):1503-1510.
[3]李克強對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作出重要批示.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18-05/25/c_137205991.htm [DB/OL].
[4]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及隊伍建設的幾點意見.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265/201001/80096.html[DB/OL].
作者簡介:
吳康妮(1982.05—),女,重慶渝北人,博士,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教育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