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莉
【摘要】英語教學中的量化機制,既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評價方法,目的是幫助學生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以求獲得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它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活動為主要的運作方式。本分旨在分析量化機制的探索背景、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在英語教學中的實際運用以及效果反思,論述筆者在農村高中英語教學中對量化機制的探索和運用。
【關鍵詞】量化機制 ?農村高中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0-0105-02
一、量化機制的探索背景
隨著知識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形成,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并且成為全球范圍內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但是農村高中的學生,與其他學校的學生相比,特別是與城里的重點學校的學生相比,英語基礎就顯得尤為薄弱,學習比較困難,這就給農村英語教學工作帶來巨大困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英語基礎差,缺乏學習動力和興趣
農村中學由于辦學條件差,缺乏足夠的師資力量,雖然小學開設有英語課程,但是一般都沒有配備專業的英語老師,即使有英語老師,教學的英語課程也非常有限,基本上是為了期末考試做準備,并不能幫助和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的英語基礎水平。其次,農村學生居住和生活的家庭環境一般來說,也并不優越,不能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很多學生連普通話都說不好,平時基本操著一口濃烈的方言,有的同學就連上課也是說著方言,普通話不標準,更不要說英語口語了。這些學生最開始的學習基礎就不扎實,學習能力不強,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不高。進入初中以后,隨著難度的加深以及升學的壓力,更加對英語失去了信心。現在的初中基本上不會再從最開始的音標、字母開始教學,因為初中老師基本認為學生小學時候已經學過,多學無益,再加上越來越多的生詞、短語、句型,學生記單詞并不是依靠音標等科學實用的辦法,而常常是靠死記硬背,有的甚至是借助漢語或拼音,長此以往,怎么可能真正記住單詞,又談何聽得懂、說得出。單詞是學習英語的基礎,單詞記不住,句子就看不懂,文章也讀不懂。進入高中以后,由于學習科目的增加,學習難度的加深,學習任務的繁重,很多學生在學習英語方面都是在“吃老本”,而連“老本”都沒有的同學,就只能成為典型的“英語偏科生”。而愈來愈多的英語單詞讓他們更是眼花繚亂,學生對英語學習越來越沒有信心,也越來越害怕學習英語。很多高中生不認識音標,最基本的單詞都不認識,更不要說語法結構了。平時英語課上,他們基本處于“坐飛機”狀態,因為他們根本聽不懂老師在說什么。他們考試的時候基本上也是處于“機選”狀態,監考時經??吹降那樾问恰犃€沒有結束,他們已經做完了所有的選擇題,主觀題基本上選擇留空白,他們甚至覺得有時候“機選”都比認真做得分率高。而這樣的結果也導致他們越來越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他們更愿意花時間在其他科目上,特別是理科科目,因為這些學科更能夠讓他們感受到努力的回報,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二)學生缺乏自主學習意識
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農村高中生從小就沒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長期以來適應了老師的“填鴨式”教學,學習缺乏的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未養成積極探索、進取、求知和創新和精神,而這些在英語學科上面表現得尤為突出。由于英語基礎差,對英語缺乏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學生就更沒有自主學習英語的意識了。最典型的就是預習作業,不要說自己主動去預習,就連老師布置的任務,也不能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有很多同學甚至根本就不做。農村高中有很多英語偏科學生,作為英語老師都很愿意為這些學生單輔補差,可很多時候是這些學生自己根本不上心,完全沒有學習的主動性,讓英語老師都有種“熱臉貼冷屁股”的感覺,甚至有種自己在追著趕著逼著他們學習的感覺。長此以往,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毫無主動性可言,更別說自我學習潛能的開發,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而反映到實際中就是英語學習效果差,周而復始,惡性循環。
(三)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農村高中學生由于英語基礎差,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缺乏自主學習意識,從而導致在英語課堂上的學習效果也是非常不理想。學生詞匯量狹窄,音標認識不全,發音不準,聽、說、讀、寫、譯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有限,課堂上老師說什么都聽不太懂,有的就連最簡單的指令“Please take out your textbook and turn to page 140”都聽不懂,老師上課已經講了半天,有的學生連書都還沒有拿出來。對于普通班的學生而言,不要說全英文教學,就連偶爾簡單的英語指令和講解,教師上課都需要中英結合,有時候一堂英語課生生上成了語文課,因為學生的語文基礎也并不好。就拿句子結構來說,很多學生都分不清漢語句子里的主謂賓,更不要說英語了。最惱火的應該是討論環節,學生基本都是用中文進行討論,有的甚至是方言,很多詞匯都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即使查了字典,或者詢問了同學或老師,自己也不能連貫、流暢地表達出來,甚至照著手稿念,也念不清楚,更不要說“直抒胸臆”。然而,這都不是最糟糕的,更令人頭疼的是大部分學生站起來根本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英文。所以,課堂上,英語老師能夠聽到的,并不是學生內心真實所想,而更應該說是學生力所能及能夠表達的要點。這樣的教學,談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談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創造性?
二、量化機制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農村高中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十分不理想,而這除了需要學生自己轉變學習態度和學習方式,也需要老師改進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轉變對英語的學習態度,探索更有效的學習方式,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本文筆者潛心研究,細心探索,發現量化機制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布魯納曾經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要想使學生上好課,就得千方百計點燃學生心靈上的興趣之火?!迸d趣是學習的動力,是最好的老師。當然,學生也喜歡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量化機制側重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二)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愛默生曾經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量化機制注重對各種層次學生的培養,力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有不同的收獲,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面對英語時不會再“望而生畏”“望而卻步”。
(三)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
別林斯基曾經說過“生活就是行動,行動就是競爭”。量化機制有不同層次的評價方式,包括個人評比和小組評比。學生在具體實踐中,能夠切實感受到競爭的動力和樂趣,從而推動自己更有效地學習。
(四)推動小組合作學習,形成合力
俗話說,“一人拾柴火不旺,眾人拾柴火焰高”,集體的智慧碰撞智慧的火花。量化機制里面的小組評比,可以推動小組內學生積極主動進行有效合作,幫助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從而形成合力,發揮出集體智慧的力量。
三、量化機制的具體實施
筆者曾經在擔任班主任時,就有效運用了量化機制來管理班集體,并且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所以就想把這一套機制運用到學科教學中來,希望也能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分析學情,了解學生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其實,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清楚自己的目標和目前所處的處境以及所面臨的形勢。而在具體運用量化機制這件事上,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和分析我們的學生,明確自己的目標,制定具體的實施步驟。因為只有準確分析學情,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實施有效教學,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才能科學地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才能合理進行分層作業,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
(二)合理分配學習小組
在充分了解和分析學生的基礎上,下一步我們要做的就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好小組分配。我所帶的兩個班級都是理科班,人數大概都是49人,學生基礎較差。所以,在分組時,我綜合考慮了學科、性別、性格、能力等因素,希望他們能夠取長補短,優差互補,互幫互助。通過認真思考、反復比較之后,我決定將兩個班都分為7個小組,每組7人,這樣有利于課堂小組討論活動和交流展示活動的開展。然后是確定小組長,既然是英語學習小組,自然是需要在英語這一學科上能有帶動作用的學生,綜合考慮英語成績優異、英語口語流利、英語書寫美觀、英語學習激情高昂、性格樂觀開朗、積極主動發言等因素,最后分別確定了7名小組長的人選。確定小組長之后,立刻召開小組長會議,讓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讓他們懂得如何去組織小組活動的開展,如何去進行小組人員的分工,如何去統籌協調小組內部的關系。接下來需要確定組員,這個時候需要確保小組內成員英語成績或者能力均衡搭配,當無論開展什么樣的活動,討論什么樣的問題,展現什么樣的活動成果時,都不會出現“冷場”的情況。同時,在編排小組時,要充分考慮小組成員之間的差距,促使小組成員最大可能形成合力,盡量縮小小組之間的差距,確定之后,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輕易改變小組成員構成。小組確定之后,由各個小組長統一負責,各小組可以確定小組的名字、組訓和奮斗目標,目標包括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最后由學習委員收集整理,公布于班上,讓每個小組明確自己的職責和使命,同時也可以算是知己知彼,以便開展競爭性的學習活動時的“百戰不殆”。
(三)注重分層評價
在教學中,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方式都非常重要,因為它關系到實際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針對不同學生的差異,我又將整個班級的學生分為3個層次,在布置作業和任務時,會進行分層布置。A類:英語成績比較好,或者英語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B類:英語單科成績比較差,但其他科成績較好,學習積極性比較強的學生;C類:英語單科成績很差,總成績也比較差,學習積極性不強,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學生。針對這3類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具體布置課后學習任務和家庭作業時,會有不同的考慮:A類學生主要注重對其能力的訓練,B類學生主要注重基礎訓練,落實補差,C類學生則更為基礎,基本上是強調單詞的過關。這樣做的目的是,要讓我們每天的教學對每個學生都有效果,想辦法讓學生記?。褐灰?,就能看到進步。而在進行評價時,也會有不同層次的評價:A類學生應該更重視能力是否有所提高,B類學生更重視英語單科是否有所進步,C類學生更重視基礎是否有所提升。
(四)實施獎懲結合機制
法律都講究“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但凡制度的實施,都離不開相關的獎勵和懲罰,量化機制也不例外。教師在布置作業或者任務時,必須明確規定相應的獎懲措施,對按要求完成任務較好者,必須有所獎勵,可以是口頭表揚,也可以是物質表揚。比如說我所帶的班級,他們就比較喜歡看電影,因為這對他們來說很難得。所以我給他們規定的就是,全班集齊49個A+(平均每個人都有1個A+),那他們就可以看一部英文電影。還有就是,量化分的積累可以抵扣單詞抄寫的遍數,這讓英語基礎很差的同學都充滿了學習的積極性,他們不再消極怠工,而是抓住一切可以加分的機會,盡可能地多積累量化分,以此獲得相應的獎勵。同時,教師要使學生明白,只要努力就能看到成果,而不努力不作為是不被允許的,是有很多“懲罰”在后面等著的?!斑`法必究”是“量化法”實施環節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是保障實施效果的一環,讓學生意識到沒有偶然,沒有僥幸,只有踏踏實實地學習,完成學習任務才是上策。久而久之,偷懶的沒有了,抱僥幸心理蒙混過關的沒有了,被“究”的學生幾乎沒有了,班級學習成績越來越好,班級學習風氣也越來越好。
四、量化機制的實施效果及反思
英語學習是隨著語言輸入的增加發生變化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只要堅持語言的輸入,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產生變化,如果教師認為學生學不會,學生也就認為自己學不會,學生就會放棄學習或對學習采取敷衍的態度。在英語學習的征途中,教師適當、豐富、變化、系統、個性化的“量化”評價方式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積累經驗,不斷進取。
通過參加工作以來的不斷研究和實踐,筆者發現量化機制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主動性,產生更強的內在動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和英語表達能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和合作意識,提高他們的競爭和合作技能等等。實踐證明,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和實施量化機制,對老師來說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學習策略。當然,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在運用量化機制輔助教學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還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筆者也將秉承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不斷創新的精神,繼續學習、研究、實踐、反思,以求取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周春紅.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英語課堂中的運用[J].文理導航,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