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娟
【摘要】化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在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化學教學中除了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之外,還需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將所學的化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解決實際的問題也屬于化學核心素養的一部分。本文通過對化學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進行分析,明確化學教學中應對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并從明確三維目標與核心素養之間的關系、加強教學的計劃性和幫助學生掌握化學內在規律,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
【關鍵詞】高中化學 ?核心素養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0-0179-02
一、前言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人們逐漸開始意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學中開始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使得學生成為現代化發展所需求的人才。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也需要以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為主要工作內容,不斷地對化學教學進行完善與創新,在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化學知識體系的基礎上,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對此,本文作出了以下幾點分析。
二、化學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除了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化學知識體系之外,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而化學核心素養包含著很多方面:
第一,宏觀和微觀辨析的能力。對于同一件事物,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對該事物進行分析,從事物的外觀到本質,對事物有更深入的了解。不同的物質有著不同的特征,以及內在本質上的差別,通過辨析的能力學生能夠將不同的物質進行分類,進而明確同一類物質或不同類物質的規律。對于物質,學生能夠從原子、分子和元素等角度對物質的化學性質和規律作深入的剖析,從而能夠明白物質的結構和性質之間的聯系。不論是從宏觀的角度,如物質的外觀、形狀、尺寸等,還是從微觀的角度,如物質的元素、原子和分子等,都能夠對物質進行判斷。
第二,變化觀念和平衡思想。物質無時無刻不處于變化的狀況,對于物質的之一特性學生需要明確,物質不是像表面所看到的處于靜止不動的狀態。同時,學生還需要知道當物質運動時,是需要具備一定條件的,只有條件達到了,物質才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就是化學變化。化學變化一定會伴隨著物質和能量的改變,一種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變化成另一種物質。而且化學變化是可以認為進行控制和改變的,這就需要具備一定的化學專業知識。化學和生活是聯系在一起的,生活中很多的現象都可以用化學知識來解釋,因此,學生也可以將自己所學習到的化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來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第三,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對化學物質和化學變化進行分析時,不是隨意而為之的,而是需要根據一定的依據來進行的,這就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證據意識。當學生對某一物質進行分析時,能夠運用自身的邏輯思路來進行推理,并明確證據與所得出結論之間的關系。此外,由于化學知識偏向于抽象,在化學教學中可以通過模型來直觀地表示出化學物質和化學變化。因此,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模型認知能力,能夠從模型上對化學物質和化學變化有更為深入的了解。
第四,科學探究和創新意識。在化學學習中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能夠通過自主探究得出解答問題的答案。而目前多數化學教學仍然沿用之前的說教式教學模式,教師單純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學生一直扮演的是知識的容器,對于化學知識學生知識停留在淺層次的記憶上,這種教學方式是非常不適合學生發展的。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學生的探究能力是當前首要培養的一種能力,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得出能夠對化學知識的本質進行深入的了解,這比單純通過教師講解要好得多。
三、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措施
(一)深入理解化學核心素養,了解其與三維目標的關系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以往單純以文化教育的教學模式要進行相應的調整,教師在制定化學教學三維目標時,需要對化學核心素養進行全面的了解,進而根據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要求對教學目標進行改變。傳統的化學教學一直都是以提高學生掌握化學知識的水平為主要教學內容,并對學生能夠熟練運用化學知識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而這種單純重視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是非常不適合學生發展的。因此,針對傳統教育模式的狀況,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三維目標的教學模式,即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共同發展、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的方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這種教學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幫助學生從被動學生到主動學習,從而能夠更好地進行化學學習。隨后,新課程改革提出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即在文化教育的基礎上還需要對學生的素質進行教育,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雙基教育到三維目標,再到現在的素質教育,這表明著目前我國的教學改革在不斷進行完善,在不斷朝著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方向發展。從三維目標到現在的素質教育,教師需要明確兩者之間的關系,在三維目標的基礎上向素質教育的要求進行靠攏,而不是一味地摒棄三維目標教學模式。
(二)加強教學的計劃性
高中化學教材中內容的安排都是按照由淺入深的方式進行的,這樣的目的是為了學生能夠由表及里地學習化學知識。而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就需要教師加強教學的計劃性,而不是單純按照化學教材中內容的安排進行課堂教學。在化學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就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進行有計劃地安排。教學內容方面,所制定的教學內容一定要符合當前的教學任務,以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化學知識體系為主。此外,教師還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教學情景,以此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并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在教學方式方面,所運用的教學方式一定是要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而不是僅僅根據哪種教學方式好就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式。總之,教學計劃都是以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基礎,在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化學知識體系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使學生掌握化學學科的內在規律
化學核心素養是對學生的思想層面進行培養,使得他們的思想發生質的飛躍。這就要求學生對于化學知識不再是表面上的記憶,而是要對其內在的規律進行深入的了解,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化學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學生對于物質的認知是從微觀和宏觀兩個角度進行的,宏觀上學生可以對物質的外觀有一個簡單的認知,了解物質顏色、形狀、大小等,而微觀上是對物質的內在規律和化學變化進行了解。例如:教師在講解《元素周期表》這一教學內容時,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比較法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每一個元素的原子核外的電子的分布情況進行探究,從而得到元素周期表的規律,而這種規律就是元素的周期性。化學中所包含的規律是非常多的,學生想要對化學知識進行深入了解,前提就需要對這些規律進行認知,在化學規律的基礎上對化學知識有一個更深層次的了解。
總結
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提出的素質教育要求,教育的目的不再僅僅只是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而是需要文化教育和素質教育均衡發展,在具備豐富知識的基礎上自身的核心素養也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目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教師教學任務中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教師需要明確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根據核心素養對教學進行完善和創新,從而更好地進行化學教學,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強國. 高中化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 教育:文摘版:38.
[2]賴琛虹. 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化學教學研究[J].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16(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