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云
【摘要】閱讀是是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是進行知識積累的過程。對于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來說,培育學生的閱讀能力,開拓學生的眼界,讓更多的初中學生都參與到課外閱讀和拓展訓練中來,讓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這樣,從根本上來說,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培養初中學生的全面素養。目前課外閱讀與拓展訓練已經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因此,本文就課外閱讀與拓展訓練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運用做了簡單的闡述。
【關鍵詞】課外閱讀 拓展訓練 初中語文 作文教學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0-0075-01
引言: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和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學習部分,尤其是課外閱讀,不但可以開拓學生的閱讀知識面,更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與拓展訓練成為了作文教學的前提條件,閱讀是作文的前提,作文是閱讀的積累,因此,良好的課外閱讀培訓是寫作教學的關鍵因素,也是提升學生作文素養的最好方法。由此可見,初中課外閱讀與拓展訓練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含義
1.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開展語文作文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整體閱讀水平,并培育學生對文章解析的綜合能力,因此,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有助于強化文章的解析能力和學習能力。九年義務教育提倡,“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加大閱讀量,并且多讀書,少做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離不開教育工作者的課外引導,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正確認識到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的課外閱讀資源。
2.課外閱讀與拓展訓練相結合
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課外閱讀和拓展訓練在作文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就目前初中學生而言,語作文教學的重點在于讀和寫,只有多讀書,多寫作才能提升作文的水平。因此,要提高初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借助大量的閱讀素材。九年義務中也明確指出,學生九年之內的課外閱讀字數積累必須在400萬字以上。由此可見,在文字數量的需求上,只有開拓學生的課外閱讀范圍,把課外閱讀和拓展訓練結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提升語文作文教學的質量。
3.課外閱讀,拓展訓練與語文作文教學的關系
課外閱讀與拓展訓練,都是以學生的個性化特點為出發點,進行因材施教。教育工作者通過了解學生的天性特征,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拓展訓練的范圍。
例如:在進行文章節選時,拓展到整個課文中。在學習名人作品時,教育工作者引導學生認識文中作者的背景,把作者的體驗和作品結合在一起,深化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豐富學生的作文素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強,自然寫作能力也會增強,因此,學生要多看多思,多思多讀,多讀多寫,多寫多深化。從整體上掌握閱讀方向,從微觀上描述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觀念。
二、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形式在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1.課文大綱為實線以“自我為中心”的課外閱讀為主線
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依據九年義務教育理念的需求,在日常課堂教學中要認識自身的教學目標,科學化的排編課程,創設最親近學生的教案,因材施教,創設合適于初中學生自身特征的閱讀形式。
讓學生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課外閱讀習慣,重視學生的主體位置,把教學轉變為自學,教育工作者起引導作用,提升學生的自我課外閱讀學習形式,把閱讀課程教學轉變為學生互動、交流、溝通的平臺。
例如:人教版朱自清的《春》,文中“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體現了朱自清對春的情懷。一方面,以初中文章為實線的基礎上,注重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課外閱讀思想,讓學生伴隨著朱自清的思想情懷,繼續去閱讀相關名人的文章,不僅能開拓學生的閱讀知識面,更能訓練學生的解析文章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更好的感受作者的創作環境,由此來訓練寫作水平。
2.虛實配合的課外閱讀與初中作文教學結合
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青少年時期,天生對課外的好奇心遠超于對課內知識的學習,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全面理解青少年的個性化特點,通過正確的引導,并圍繞新課改的教學目標,讓初中學生依據自己的愛好,選擇適合于自己的課外讀物,像《青年文摘》、《讀者》等都是很好的素材,這些素材不但拓展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范圍,更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對此,教育工作者可以依據學生的閱讀素材,制定相對應的寫作練習,由點到面的滲透,完善寫作任務。
結束語:
綜合上述,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課外閱讀與拓展訓練的運用,迎合了新課改的“以學生為本”的觀念要求,同時也減少了學生的學業重擔,把課外閱讀和拓展訓練與語文作文教學結合在一起,既適應了現代改革的需要,又推動了初中語文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曉山.課外閱讀與拓展訓練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3).
[2]宋勝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及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