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若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產生厭學心理,則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生涯造成不可扭轉的傷害,故小學數學教學是數學教學中十分關鍵的一環。鑒于接受小學數學教學的學生主體為七至十二歲的兒童,小學數學教學側重于趣味性與生活性。其中,趣味性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至關重要,關乎接受小學數學教學的學生主體對數學的理解與興趣。本文中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趣味性的研究以抽象概念形象化為核心思想,與學生生活相結合為思路,和學生進行互動為方式展開。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學生主體;趣味性;形象化;互動
一、 趣味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任一自然科學學科的發展中都離不開數學,數學的基礎作用,無不在學科的深入研究中顯示出來。數學是自然科學之母,而小學數學教學則是多數學生最早接受的系統化數學教學,小學數學教學的效果會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影響著學生對于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其中,接受小學數學教學的學生主體是七至十二歲的兒童,他們的各項認知技能都處于一個快速發展階段,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對他們的正確引導十分重要。也正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學生主體的特殊性決定了小學數學教學的特殊性,小學數學教學偏向于趣味性和生活性這兩個方向。其中,趣味性決定著學生對小學數學知識的接受態度,較高的趣味性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便于小學數學教師展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同時,較高的趣味性有利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學生主體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受益一生。相對而言,缺乏趣味性的小學數學教學容易讓小學數學教學的學生主體產生消極的學習態度,對學生造成終身的不可扭轉的傷害,更不利于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工作。然而,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一線多反映出趣味性不足的問題,這是應試教育的弊端之一,將嚴重影響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降低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不利于學生日后的數學學習,故趣味性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至關重要。
二、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趣味性
由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學生主體的心理認知能力相對較低,理解力有限,而數學作為一門抽象的學科,需要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后展現在學生面前,才能讓學生進行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應用。而這些抽象的概念包括了數量的多少、物體的大小、速度的快慢等,對于已經掌握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而言這只是基礎概念,但在尚未接觸這些概念的小學數學教學學生主體的知識儲備中并不存在這些概念相對應的數學知識。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將學生認知到的這些概念與數學知識進行有機結合后以形象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完成概念與具體知識的對接,為學生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若是僅僅完成抽象概念的形象化這一項是很難大幅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趣味性的,我們還需要將形象化后的概念與學生除學習外的日常生活相結合,這才能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達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趣味性的目的。
將小學數學與學生的課外生活相結合可以有效引發學生的共鳴,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新課改文件指出數學作為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和環節,可以幫助人們在生活中進行必要的計算、推理等日常操作,同時數學也可以為其他學科的發展提供賴以發展的思想和方法,是其他技術進步的基礎。利用生活中的情況開展小學數學教學,能讓小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抽象成數學理論和模型,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由于在生活中對數學知識進行了鞏固和深化,容易對所學知識進行升華。而與小學數學教學最緊密相關的生活內容就是簡單的貨幣流通、日期的計算、父母的年齡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穿插此類內容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鍛煉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可以與形象化后的抽象概念共同作用,達到大大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趣味性的目的。
小學數學教學趣味性的提高還依賴于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合理的互動可以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數學的態度,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課內互動,其二是課外互動。課內互動以問答為主,期間可以穿插趣味數學游戲,但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得到一定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課外活動主要以數學實際應用為主,如讓學生自行規劃時間或一定數額的金錢,以紙質預算的方式呈現在老師面前。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誘導學生以數學的思維去思考生活中的問題并尋求最優解決方案。無論是課內的互動還是課外的互動,均需要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將抽象概念形象化并與生活相結合方能達到最好的效果。故本文提出小學數學教學趣味性的提升方法是以抽象概念形象化為核心思想,與學生生活相結合為思路,和學生進行互動為方式才得以實施。
三、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發展的展望
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一方面給教學帶來很大方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另一方面也給學生的數學學習造成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首先,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抽象化的概念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來實現其形象化,給人最直觀的感受。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同個物體的不同視角間的變換以及其運動軌跡等。小學數學教學中許多難以形象化的抽象概念通過多媒體得以展現在學生面前,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同時,信息技術的普及讓小學數學教學的面變得更加廣泛,教學工作者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去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學生可以接受到來自不同學校教師的研究成果。信息技術的發展給小學數學教學帶來的便利不可謂不多,但也正是這些便利將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暴露出來。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小學數學教學借助多媒體來完成,小學教學工作者習慣于使用其他教學工作者的優秀成果來完成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其間不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自主創新部分,越來越多的小學教學工作者成為優秀代表的影子,但又不能發揮出優秀教學方法的特點與優勢。同時當代小學數學教學的主體學生多數過早的接觸信息技術成果,并沒有經過合理的誘導,導致其在面對多媒體教學時無法認真學習。前者是原本就存在的問題,是部分照本宣科現象的衍生物,而后者是新時代的產物,需要廣大小學教育工作者共同協調來攻克。但時代的發展是必然的,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也是必然的,兩者最終會達成和諧的統一,其間的契合點就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趣味性。
參考文獻:
[1]譚勁,李光樹.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J].課程·教材·教法,2014(8):58-63.
[2]余明燕.淺談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8):84.
[3]祁貴文,董萍.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整合的做法分析[J].中小學電教:下,2014(1):135.
作者簡介:徐繼清,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浦城縣萬安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