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初中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對學生學習成績及綜合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強文本細讀,是一種提升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本文中,筆者分析了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文本細讀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詳細分析了初中語文教學中文本細讀的方法策略,希望能夠為今后相關內容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文本細讀;方法
一、 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有了明顯改善,教學水平獲得了極大提高,文本細讀的重視程度有了顯著提升。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文本細讀的問題仍舊存在,如教學理念的落后、教學形式的單一、學生興趣的不足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對文本細讀效率的提升造成了很大的消極影響。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針對文本細讀存在的問題,一定要認真分析,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解決問題,以此提高文本細讀的質量。
二、 初中語文教學中文本細讀存在的問題
從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來看,在文本細讀階段的教學過程中,雖然有了非常明顯的改善,但是依然存有一定的問題。
1. 教學觀念的落后
不可否認的是,絕大部分的初中語文教師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教學觀念都有了較大轉變,樹立起了新的教學觀念嗎。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在文本細讀模塊,仍然可以發現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在教學時,只注重文本的內容和思想情感,而文本中蘊含的內涵、語言表達等卻被忽略,這樣的教學觀念會對教學的開展造成很大影響。
2. 教學方法的單一
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文本細讀時的教學方法表現得非常單一。通常情況下,教師在教學時僅限于詞匯和結構兩個方面,而在情景的挖掘以及細節部分的挖掘稍顯不足,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很少會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文本閱讀的教學,一般都是采用傳統方式。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被磨滅,學習積極性也逐漸降低。
三、 初中語文教學文本細讀的方法及策略
1. 加強對教學觀念的更新
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對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對于文本細讀部分的內容教學,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不再滿足實際教學工作的需要,對教師的教學開展起到了一定的束縛效果。所以,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從觀念上著手,努力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樹立新的文本細讀教學觀念,并運用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念的轉變,帶動教學行為的改變,使得文本細讀能夠真正起到應有的效果。
2. 通過誦讀整體把握文章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文本細讀,應當建立在對文章的誦讀的基礎上,離開了誦讀,則失去了對文章的整體把握,一旦失去對文章的整體把握,文本細讀也就無從談起,因為對文章的主旨情感已經失去了基本的了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誦讀,盡量大聲地朗讀出來。在講解《我的老師》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自由誦讀的形式進行朗讀,同時對學生提出一個要求,在進行誦讀的時候畫出自己認為文章中的關鍵詞,不少于5個。學生在誦讀完之后,記錄下了6個關鍵詞:老師、性格、教育、愛護、朋友、情感。學生通過對關鍵詞的記錄,這一過程其實就是對文章主旨的把握過程,只是學生并沒有一個整體串聯的意識,教師此時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得學生對文章的整體主旨和情感進行把握,進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3. 通過文本比較實現自我教育
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對不同文本進行比較是一種實現文本細讀的有效方法。對于初中語文教師而言,文本比較應當要將不同的文本,其性質和類型要相同,否則就失去了比較的意義。在講解《沁園春·雪》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出《沁園春·長沙》這篇文章,這兩篇文章都是毛澤東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結構和類型相同,只是涉及的具體情感和內容不一樣。在文本細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介紹兩篇文章的創作背景,借助創作背景讓學生去了解文章的內涵和主旨。《沁園春·長沙》寫的是毛澤東離開故鄉前往廣州,途徑橘子洲頭,對青少年時代的回憶;《沁園春·雪》寫的是毛澤東在陜北地區從事革命工作,準備帶領隊伍開赴抗日前線。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通過比較分析法,分析兩篇文章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體會作者在不同時期的不同情感,歸納出感情的主線。這樣一來,學生不僅掌握了《沁園春·雪》這篇文章,還掌握了《沁園春·長沙》這篇文章,拓展了學生知識面的同時,提升了學生的比較思維能力,有助于文本細讀目標的實現。
4. 通過寫作手法實現文本細讀
初中語文教材中,有非常多精美的文章,這些文章在創作背景、類型結構、寫作手法等方面都不相同。寫作手法往往能夠體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文本的寫作手法,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深層次的閱讀,真正實現細讀文本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關注文本的寫作手法。需要注意的是,文本的寫作寫法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個是文本的寫作風格,另一個是文本的語言表達。文本風格方面,在一些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更多地從這一方面進行引導,比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水調歌頭》《岳陽樓記》等。語言表達方面,魯迅的文章其實可以非常好的體現。比如,在《故鄉》中對長媽媽、閏土等人的語言描寫部分就非常的精彩,能夠生動形象地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內心微妙的變化。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教學學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初中語文文本細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地改進以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轉變教學觀念,通過誦讀實現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文章中的關鍵詞和關鍵內容,讓學生體會文章中所包含的深層情感,使得學生逐漸去感悟文章,走進人物的世界,進而提升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和認識,最終提高學生的文本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洪青青.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環節的文本細讀方法探索[J].新校園(中旬),2017,12(08):153-153.
[2]張永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方法淺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24(08):94-94.
[3]劉妍瑾.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有效策略分析[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5,12(03):72-73.
作者簡介:車瑩,江西省上饒市,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教體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