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作為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肩負著培養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任務,有效減輕小學生的學習負擔是老師們應該重視的問題。小學生作為祖國未來建設發展的希望,對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意義重大,教育教學中,我們在培養學生學習的同時,還應給出時間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從當前各學校來看,大部分班級學生課業普遍較重,本文以小學生為例,探究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減輕小學生的學習負擔。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教學;學習負擔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我國在增強綜合國力的過程中逐漸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對于學生來說,這種社會的壓力已經無形的傳播到學校中,學校在面對學生教育問題時,將分數放在重要的位置。然而,追求素質教育的今天,更應當關注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對知識的應用能力,用現代化的教育方式實現新式教學。小學語文學習中,對于這門國語,更應當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下學習,改變學生成為學習機器的命運,在素質教育中追求更大的進步。
一、 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1. 教學針對性有待加強
對于當代小學生來說,大多數情況下分不清語文與國語的區別,這種無目的性、不了解實質內涵的學習態度對語文學習帶來困境。小學時期正是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清晰的學習思維形成的關鍵時期,但這一時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差,而且上課過程中很難集中注意力。而老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這種應試教育環境下不符合現實情況的教學方式不僅加重了學生學習的難度,而且更加重了學生學習的困惑,從而難以提高學習的效率,并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2. 教學模式缺乏靈活性
小學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心智還不夠成熟,很難滿足老師嚴格的上課標準,信息化、數據化時代的到來,增強了社會的多樣色彩,這一時期的學生由于好奇心較重、想象力豐富,難以適應當前形勢下枯燥的教學方式,僅僅依靠課本、不具有發散思維的教學方式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使得課堂氣氛枯燥、沉悶,導致學生上課經常出現小動作或者是上課精神渙散。這種情況下,不僅影響上課的效率,而且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終使得課堂效果大打折扣,教學質量嚴重降低。
3. 重知識,輕方法
當前教育環境下,追求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應試教育帶來了一系列的教學弊端。小學語文教學中,更應當關注的是學生對語文的實際應用能力,然而,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盲目追求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以課本為中心,采用高壓強迫的方法,教育學生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語文。這種單純的以知識點為學習目標的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大大加重語文學習的困難,錯誤指引下讓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錯誤的學習方法加重了學生學習的負擔,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 小學語文教學中減輕負擔的措施
當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依靠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以下幾點建議,提出減輕小學生語文學習負擔的方法。
1. 重視因材施教,重視個體差異
小學時期是學生逐漸成熟、經歷轉折的關鍵時期,老師作為學生的指路人,更應當關注每個學生的特點、學習心理和學習差異,從本質的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因材施教。各個班級更應當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合理制定本班的學習計劃,有針對地、有側重點地對學年的課時做適當的調整。同時,加強學生的合作學習,通過積極擴寬學生學習的知識面,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最大程度地給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2. 改進學習模式
針對當前素質教育口號的提出,現今的教學方式應當結合數據化、信息化的發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以課本為綱,但同時將課本與生活相結合,真正地做到讓學生了解語文。首先,應當改變以老師為主導的發展觀念,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積極作用。同時,結合小學生學習的特點,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抓住學生的興趣,利用先進的教學工具,通過制作課件、視頻或者音頻等,豐富學生的課堂,改變枯燥、無味的教學方式。最后,老師還可以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擴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并擴大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真正地做到以書本為本,又超越書本。
3. 改變教學思路,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當前教育應當提倡的是素質教育,老師應當明確自身的職責,課堂、學校也不能以老師為中心,應當明確學生的主人翁地位,真正地做到教書育人、傳道解惑的作用。現階段,語文教學是一項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教學,不能僅僅從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尋求捷徑,而應當注重創新,真正地做到“授人以漁”。同時,老師還應當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和諧平等中發展師生關系。
4. 有效的布置作業
語文是一門貼近生活、有溫度的學科,所以,老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當關注學生的后期學習和課外學習,應當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使得學生能夠深入生活。老師還可以借助當前的信息平臺,讓學生通過了解世界、了解生活,發現語文這一學科的美,布置較少的作業量,讓學生能夠真正的走入生活、走進語文,培養具有個性化的學習模式,真正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 總結
隨著當前中國經濟、文化等的發展,人才資源的培養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教育已經成為了發展中的重點。我國在語文教育中應當跟上時代進步的步伐,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特別是在小學生的語文教學中,應當積極嘗試新型的教學方式,通過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實現個性化、自主化、信息化教學。
參考文獻:
[1]許萍.融合激勵教育,啟動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馬達[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6,(12):1.
[2]劉明仲.淺析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快樂學習報(信息教研周刊),2014,(3):32-32,33.
[3]楊彥麗.淺析如何讓小學生快樂學語文[J].學周刊B版,2014,(6):174-174.
作者簡介:拉毛措,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黃南州澤庫縣多禾茂鄉寄宿制中心完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