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妤 胡瓊 郎娟
摘要:目的 系統評價針灸對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方法 計算機檢索CNKI、PubMed、EMBASE、Springer、VIP等數據庫,手工檢索相關領域的雜志,同時從納入文獻的參考文獻中全面搜集有關針灸對MCI影響的隨機對照試驗,用RevMan5.3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共納入10篇隨機對照試驗,666例患者。Meta分析結果顯示: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其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評分、蒙特利爾認知評估表(MoCA)評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分、畫鐘測驗(CDT)評分、總有效率等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本研究結果說明針灸對于治療MCI有一定的療效優勢,但所納入研究文獻質量不高,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仍有待高質量的臨床試驗進一步驗證。
關鍵詞: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針灸;系統評價;Meta分析
中圖分類號:R749.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18)10-0073-04
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老化與癡呆之間的一種認知缺損狀態。MCI患者是癡呆的高危人群,國外諸多關于MCI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MCI的發病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并且MCI患者在數年內進展成癡呆的概率明顯高于認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群,嚴重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其防治日益成為國內外研究者關注的熱點[1]。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針灸在MCI臨床防治中的作用,其操作簡便,療效肯定,無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2]。國內采用針灸治療MCI的臨床試驗日益增多,但目前關于針灸治療該病的隨機對照試驗尚缺乏系統評價。因此,本研究采用循證醫學的原則和方法,對針灸治療MCI的相關文獻進行全面檢索和證據評價,以明確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為臨床應用提供循證依據。
1 臨床資料
1.1 納入標準 ①研究類型:臨床隨機對照研究(RCT)或半隨機對照研究(q-RCT),不管是否采用盲法。②研究對象:根據診斷標準確診為MCI患者,無性別及病例來源限制。診斷標準參照國際MCI工作組標準:認知功能下降,主訴或知情者報告的認知損害,客觀檢查證實或客觀檢查證實較以往認知功能減退;日常基本能力正常,復雜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可以有輕微損害;無癡呆。③干預措施:試驗組采用針灸療法(對針灸的類別及治療部位不加以區別);對照組不采用針灸療法。④結局指標:隨訪期末和(或)治療結束時的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評分、蒙特利爾認知評估表(MoCA)評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分、畫鐘測驗(CDT)評分、Blessed行為指數(BBS)評分、血管性癡呆辨證量表(SDSVD)評分、圖形再認實驗評分、波士頓命名測試(BNT)評分、臨床神經功能評分(MESSS)評分、總有效率等各項指標。
1.2 排除標準 治療組干預措施未使用針灸療法、非隨機對照研究。
2 文獻檢索及資料收集
以“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或“輕度認知功能損害”加“針灸”、“針刺”、“透刺”、“頭針”、“電針”等關鍵詞檢索數據庫,包括PubMed、Embase、Springer、維普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VIP)、萬方數據醫藥信息系統的醫藥期刊庫、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學位論文庫等,根據文獻發表的時間,將檢索的文獻發表時間限定在建庫至2017年12月30日,并查閱出所有文獻的參考文獻及相關文獻作為補充,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見圖1。
3 評價方法
3.1 資料提取 由2名研究員獨立評閱文獻和篩選,分歧部分通過協商決定或由第3名研究員協助解決。
3.2 納入研究偏倚風險評估 2名研究員獨立按照Cochrane系統評價手冊5.1版推薦的偏倚風險評估工具進行評價,并交叉核對結果。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RevMan5.3軟件進行Meta分析。首先對納入研究進行異質性檢驗,I2≦50%時,其異質性可以接受。具有同質性,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存在異質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盡可能分析異質性的原因,并進行亞組分析。計數資料用相對危險度(RR),計量資料用加權均數差(WMD),區間估計采用95%可信區間(95%CI)。必要時,做敏感性分析。
5 結果
5.1 檢索結果
5.1.1 納入研究的一般情況 初檢得到相關文獻207篇,經過逐層篩選,最終共納入10篇中文文獻,666例患者。納入文獻基本特征見表1。
5.1.2 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評估 根據Cochrane偏倚風險評估工具對納入的研究進行評價。本次系統評價納入的10項研究[3-12]中,8項[4、5、6、7、8、10、11、12]研究描述了具體的隨機方法和過程,另外2項研究[3、9]僅報道采用了隨機方法;0項研究報道了分配方案隱藏的方法和對研究對象、干預實施者及測量者的盲法,故納入的研究存在選擇性、實施性及測量性偏倚的可能;5項研究[3、4、8、10、12]報道了完整的數據,見表2。
5.2 Meta分析
5.2.1 總有效率分析 2個試驗[4、5]療效根據以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評分提高分率進行評價。提高分率=[(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治療前評分]×100%。即:顯效:提高分率≧20%;有效:提高分率≧12%,且>20%;無效:提高分率未達到上述有效指標。總有效率以顯效+有效進行統計計算。異質性檢驗P=0.35;I2=0%,具有同質性,選固定效應模型,合并效應量RR=2.38,95%CI(1.11,5.11),Z=2.23(P=0.03),表明試驗組治療MCI的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見圖2、圖3。
5.2.2 簡易精神狀態評分量表(MMSE)評分比較 9個試驗[4-12]進行了簡易精神狀態評分量表(MMSE)評分比較,Meta分析顯示各研究間不具有同質性(P<0.00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治療后試驗組簡易精神狀態評分量表(MMSE)評分改善優于對照組,見圖4。
5.2.3 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ADL)評分比較 3個試驗[4、8、11]進行了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ADL)評分比較,Meta分析顯示各研究間不具有同質性(P=0.03;I2=71%),選隨機效應模型,合并效應量WMD=2.00,95%CI(0.88,3.12),Z=3.49(P=0.0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治療后試驗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ADL)評分改善優于對照組,見圖6、圖7。
5.2.4 畫鐘測驗(CDT)評分比較 2個試驗[11-12]進行了畫鐘測驗(CDT)評分比較,Meta分析顯示各研究間不具有同質性(P<0.00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治療后試驗組畫鐘測驗(CDT)評分改善優于對照組,見圖8。
6 討論
基于納入的10個臨床試驗系統分析,針灸治療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有一定的治療優勢,臨床治療的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評分、蒙特利爾認知評估表(MoCA)評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分、畫鐘測驗(CDT)評分、Blessed行為指數(BBS)評分、血管性癡呆辨證量表(SDSVD)評分、圖形再認實驗評分、波士頓命名測試(BNT)評分、臨床神經功能評分(MESSS)評分、總有效率比較的Meta分析結果均提示試驗組療效優于對照組,且安全可靠,無不良反應。但納入文獻的數量偏少,總體研究質量不高;納入的文獻在針灸選穴及手法上并不一致,可能導致研究結果出現實施偏倚;納入的研究在療程和隨訪時間上不同,治療時間長短不一也可能出現偏倚;納入的文獻僅限于中文文獻。因為存在以上偏倚,因此,本研究納入的證據強度較弱,存在較高的偏倚風險。要得到更可靠的證據仍需更多嚴格設計的大樣本、高質量的研究來證實針灸治療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療效及安全性,為臨床提供可靠依據。
參考文獻:
[1]Jia B,Liu Z,Min B,et al.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t Real or Sham Acupoints on the Intrinsic Brain Activity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Patients.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eCAM.2015;2015:529675.doi:10.1155/2015/529675.
[2]Bai L,Zhang M,Chen S,et al.Characterizing Acupuncture De Qi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Relations with Small-World Efficiency of Functional Brain Networks.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eCAM.2013;2013:304804.doi:10.1155/2013/304804.
[3]曹華,王宇,邢艷麗.頭穴叢刺結合認知訓練對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J].針灸臨床雜志,2010,26(10):4-6.
[4]焦志宏,時國臣,徐福年,等.頭穴透刺配合藥物治療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1,27(6):23-24.
[5]佟欣,劉丹丹,寇吉友,等.透刺結合認知訓練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后輕度認知功能障礙[J].中國民間療法,2012,20(3):28-29.
[6]趙延紅.針灸結合尼莫地平治療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療效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21):16-17.
[7]趙煜,劉軍,劉耀.針灸結合尼莫地平治療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西南軍醫,2012,14(1):36-38.
[8]李小宏,余和平,曹萬群,等.電針聯合安理申治療輕度認知障礙的臨床研究[J].激光雜志,2013,34(5):75-76.
[9]羅展,鄭立卿,李航,等.藥物聯合針刺對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認知功能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3):118-122.
[10]朱才豐,蔡圣朝,徐斌,等.通督調神針灸療法治療遺忘型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臨床觀察[J].安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4(3):55-58.
[11]馮華,李瑤.針灸治療改善老年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認知功能及生活質量的臨床研究[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6,11(1):89-92.
[12]徐建國,彭從斌.電針治療遺忘型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7,15(3):39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