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慶 王燕 袁媛
摘要:目的 探討中醫護理干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3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全部患者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之上接受中醫護理干預,觀察并對比2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和護理滿意度差異。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程度以及臨床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2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醫護理干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護理當中有著突出價值,可以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中醫護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耳穴貼壓;穴位按摩
中圖分類號:R256.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8)11-0090-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常見慢性疾病,導致該病癥發生的原因有吸煙、環境污染、新型病毒、超級細菌感染等,突出的臨床癥狀有呼吸困難、咳嗽、氣喘、咳痰等,該病癥具有病程長,容易反復發作等特征,會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嚴重者會導致死亡[1]。在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進行治療過程當中,通過為患者實施優質的中醫護理干預,能夠顯著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提高護理滿意度,促進患者疾病的恢復。本次研究對本院收治的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中醫護理干預,獲得了顯著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3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經過臨床診斷確診,符合該病癥的診斷標準,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在正式開展此次研究前與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排除存在其他嚴重身體系統疾病、精神疾病和對此次研究當中用藥有過敏反應的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全部患者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50例。對照組男95例,女55例,年齡為42~75歲,平均年齡(58.5±5.7)歲,病程4~15 a,平均病程(8.4±3.6)a;觀察組男99例,女51例,年齡為41~77歲,平均年齡(58.9±5.8)歲,病程3~17 a,平均病程(8.6±3.7)a。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方法有:觀察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保障室內干凈整潔,優化患者住院環境,定時更換床單;指導患者保證充足睡眠;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指導。研究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之上接受中醫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方法包括:第一,對患者實施CAT問卷調查并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歸檔,采集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當前存在或者是潛在的護理問題,對患者進行中醫辨證分型,以便根據患者的癥候表現,實施對癥護理和中醫特色護理指導。第二,針對咳嗽咳痰患者,中醫護理方法主要有:有效控制病房當中的溫濕度,提高住院環境舒適度;指導患者取舒適體位,如果患者存在胸悶咳嗽癥狀,可以選用半坐臥位。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及時咳嗽排痰,掌握深呼吸的方法;定時清潔患者口腔,觀察咳嗽程度、時間、性質、咳痰的性狀等。護理人員遵照醫囑選用耳穴貼壓、拔火罐、中藥霧化等治療方法緩解患者咳嗽咳痰癥狀。耳穴貼壓選取的主要穴位有肺、氣管、神門等穴;拔火罐的主要穴位有大椎、定喘、肺俞、風門等穴。第三,針對胸悶氣短的患者,中醫護理方法主要包括: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特別是喘息氣短程度,進而遵照醫囑給予患者氧療護理,觀察吸氧效果;指導患者取合適體位,鼓勵患者按照中醫呼吸功能鍛煉方法加強呼吸功能鍛煉,如縮唇呼吸、腹式呼吸等;采用穴位按摩和耳穴貼壓的方法緩解胸悶氣短癥狀,前者的主要穴位是內關、氣海、足三里等;后者的主要穴位有交感、心、胸、肺等穴。第四,針對納呆乏力患者,中醫護理方法主要包括:指導患者進行一定程度的運動鍛煉,提高身體機能,緩解臨床癥狀;實施穴位貼敷方法,取氣海、關元、神闕等穴位;實施耳穴貼壓,取交感、神門、脾、胃等穴;實施穴位按摩,主要有足三里、中院穴等;進行艾灸中醫護理,主要有足三里、中院等穴。第五,中醫飲食護理。針對肺脾兩虛患者,指導患者進食山藥、茯苓、薏苡仁等食物;針對腎陽虛患者,指導患者進食冬蟲夏草、紅棗、桂圓等食物;針對肺腎氣虛患者,指導患者食用枸杞、淮山藥等。第六,中藥湯。結合患者的疾病分型和中醫辨證施治的情況給予患者不同的中藥藥方,熬制中藥湯指導患者服用[2-3]。
觀察指標和療效評定方法:觀察患者臨床癥狀的緩解情況,并通過自制調查問卷的方式掌握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差異[4]。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處理分析。P<0.05時,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結果見表1~2。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常見慢性疾病類型,該病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升高趨勢。如果不能夠有效控制好患者病情,很容易發生呼吸衰竭、心功能失常等嚴重后果,甚至是出現死亡,除了會影響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還會為家庭以及社會帶來巨大損失。臨床上針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西醫治療,通常會選用抗生素治療,但是該病癥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病情控制難度較大,使得抗生素的選用開始成為較大的問題[5]。而中醫在該病治療當中則堅持辨證施治方法,注重根據患者病情給予個性化的中藥內服和外治貼敷等支持,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控制該病癥的發展。中醫護理干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療當中有著顯著效果,其護理效果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常規護理。這是因為中醫護理干預注重對護理流程進行規范,結合患者的疾病特征和臨床癥狀表現制定針對性的中醫護理措施,因此可以明顯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控制該病癥的蔓延和發展,消除常規護理干預的不足[6]。
綜上所述,中醫護理干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護理當中有著突出價值,可以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廣泛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王亞勤,鄭彩娥.應用綜合康復護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25-27.
[2]陳文英,萬錦芳,劉莉莉.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對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2015,42(3):619-621.
[3]楊娟,張金龍.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響的臨床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26):39-40.
[4]郭連英,張朝暉,謝碧珍.無創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13(13):28-29.
[5]劉清華.實施中醫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四川中醫,2014,22(10):161-163.
[6]范轉愛.中醫護理干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效果[J].內蒙古中醫藥,2015,34(1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