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建春
摘要: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下,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的水平,成為提升管理服務的關鍵因素。高校財務隊伍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信息化建設的廣度和深度。高校財務文化建設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有效提升人員和團隊素質。重視高校財務文化建設,不斷創新其理念和手段,是推進財務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礎。
關鍵詞:高等學校;信息化建設;財務文化創新
當前,我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互聯網+、大數據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方向,高校財務管理隨之進入了信息化的新階段。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新發展,促進了高校財務隊伍內在關系的融合,財務業務間的聯系更為緊密,會計人員協同配合度要求更高。高校財務文化建設圍繞“以人文本”核心,將組織目標與個人愿景自覺融合,形成統一的價值觀,能夠有效地提升人員素質、團隊實力。
一、高校財務文化的概念和內容
(一)內涵和外延
高校財務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環境影響下,高校長期追求并形成的財務思想理念、行為規范、道德精神等一切具有整體性特征的文化要素總和。高校財務文化是大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構成要素分為三層:一是物質層面,指環境設施等客體要素;二是制度層面,指政策法規等制度要素;三是精神層面,指人員隊伍等主體要素。
(二)內容和目標
高校財務文化建設的核心和實質是財務人員,最終目標是激發財務人員的主體自覺行動。由于高校財務人員承擔著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教育職責,高校財務文化建設的原則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即鮮明正確的價值取向、先進性、規范性、服務性、創新性等。
高校財務文化建設的目標,從物質、制度、精神三個層面可以概括為:辦公環境優雅整潔,設施設備先進便捷;管理體制科學嚴謹,運行機制順暢合理;人員團結和諧,團隊進取創新,服務優質高效,風氣節儉清廉。
二、高校財務文化建設的現狀及不足
由于公共財政在高等教育投入中長期占據主導地位,在“統一領導,集中或分級管理”模式下,高校財務管理是自上而下的計劃、執行模式,產生的財務文化必然是被動的,缺乏自主性和創新性,不利于發揮團隊整體協同、創新的優勢。
(一)思想觀念陳舊,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不強
高校財務管理隊伍“重管理、輕服務,重專業、輕全面”等思想普遍存在。遵紀守法意識強,依法理財意識弱;嚴格監管意識強,主動服務意識弱;預算控制意識強,風險防范意識弱。財務人員學習和探索的自覺意識不足,導致了人員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不強,不能適應信息化的新要求。
(二)隊伍建設遲緩,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不高
高校環境相對封閉,會計業務較為單一,職業素質參差不齊,不利于財務人員管理眼界和能力的開拓。傳統的報賬服務模式耗時較長,核算業務的信息化并沒有真正建立。工作效率的提升,依賴于會計人員對業務的熟練程度,服務質量和效果因個人理解、判斷等主觀因素而有所差異。會計人員個體能力發展需求強,整體能力提升意識弱,工作質量和效率亟待提升。
(三)管理手段落后,制度控制和規范程度較弱
高校財務管理體系不完善,側重于事中、事后層面,很少考慮事前控制。籌資管理、預算管理、績效考核等財務管理重點領域,尚未形成積極有效的風險控制體系。高校信息化平臺的各子系統數據集成度不高,尚未完全實現其他業務系統與財務數據的同步交換。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未被突破,會計崗位設置、職責分工、任務分解,流程控制、制度規范等,主要依據業務內容及類型自然形成、松散實施,很難保證制度執行的統一、標準、規范。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財務文化建設的目標
(一)持續強化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財務隊伍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特質。信息化平臺是具有統籌、整合、協調、運行等多種功能的復雜工作系統,要以完備的制度體系為保障,更要以過硬的人員隊伍為支撐。打造一支規范高效、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財務管理隊伍,是提升高校財務信息化水平的決定性因素。
(二)高度融合的信息系統
在不斷開拓新的籌資渠道,資金所涉及的利益主體復雜化、財務服務對象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下,高校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的快捷和高效,簡化業務和核算流程,創新管理和服務手段,實現財務信息與學生信息、科研項目信息、資產管理等信息數據的真正共享,切實提高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度。
(三)規范嚴謹的制度體系
財務信息化帶來了會計工作的巨大變革,傳統的管理模式已不適應信息化建設需要,很多新的工作流程、制度需要及時健全。高校在崗位設置、職責權限、流程控制等工作制度方面缺位較多,信息化管理的法律規章要恰當地融入會計專業制度體系。要通過規范財務信息化管理制度,促進財務行為的規范化、標準化,帶動高校財務文化的變革和創新。
四、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財務文化創新的途徑
(一)著力打造“團隊協同型”文化,促進財務文化理念創新
推進財務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在于團隊整體能力,“團隊協同”是高校財務文化創新的要點。高校財務信息化系統為會計人員提供了統一的業務處理平臺,崗位設置、職責權限不僅依據業務內容來劃分,還要依據流程設計、節點控制、權限分配等信息化系統情況合理設定。會計行業注重個體能力發展的傾向已經改變,傳統分工方式下的資源浪費、質量效率不高等問題也會有更好的解決方式。
適應信息化建設的高校財務團隊,要吸納各相關學科的人才,全面提升團隊的綜合素質,包括知識與技能整合運用、職業操守與道德規范,人際溝通及協調合作等。要重視會計人員職業規劃,提高會計隊伍的整體能力和業務素質,充分發揮團隊合作優勢,讓團隊成員全面熟悉財務不同環節、不同崗位的工作,為協同創新提供更廣闊的平臺和空間。
(二)積極倡導“復合學習型”文化,促進財務文化手段創新
從高校內涵式發展的趨勢看,今后高校競爭的關鍵是人才的競爭。復合型人才是財務信息化所急需,具備跨學科知識并具有實踐能力的復合人才,能為高校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效益。《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造就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突出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重視培養領軍人才和復合型人才,大力開發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急需緊缺專門人才,……”
高校財務復合型人才應具有厚基礎、寬口徑的知識體系,不僅具備扎實的財務、會計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還應具備多學科交融的知識面,對經濟、管理、法律、外語、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等相關領域都有所涉獵。高校財務人員面對的高深、復雜的專業問題較少,需要解決的日常性、綜合性問題較多,所以開放性的思維、融會貫通的素質、溝通合作的能力等綜合素質尤為重要。要倡導和養成“復合學習”的習慣,鼓勵財務人員以全新的思維方式,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思考和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引導管理隊伍不囿于常規和慣例,有效達成任務目標,挖掘開放式知識體系中蘊含的創新潛力。
(三)持續維護“規范嚴謹型”文化,促進財務文化制度創新
高校財務信息化平臺通過預算管理、網上報銷、銀校直聯、網上繳費等子系統,整合再造了從核算到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流程,改變了會計做賬各自為戰的傳統方式,有利于工作流程的標準化,自動化;同時將會計從簡單重復的勞動中解脫出來,避免了主觀因素導致的同類業務處理上的差異,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務的統一性、規范性。
高校財務信息化是管理規范化的過程,規范的管理經由每個人去實施,人員的素質決定了規范的效果。高校要把好主體因素的重要關口,注重新進人員素質和能力的考量與擇優;持續加強會計人員的學習和培訓,強化會計職業規范和專業素養,重點培育責任意識、服務意識、效率意識,樹立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廉潔自律意識。要科學設計業務流程,合理設置崗位分工,實施定期輪崗制度,建立規范有序的制度保障體系,形成誠信自律、嚴謹高效的工作氛圍和作風。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6-6.
[2]包莉娜,夏凌君,孫海超.新制度下高校財務管理創新的思考[J].大連民族大學學報,2016 (3).
[3]梁勇,干勝道.高校財務管理新思考:構建財務服務創新體系[J].教育財會研究,201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