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梅梅
摘 要:邁進“互聯網+”時代,我們的生活深深地被新技術影響,教育也理所當然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新的科技為教學提供了機遇。本文主要研究“互聯網+”時代對會計帶來的深刻影響,分析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出其在新時代的發展前景以及為教學帶來的變革。
關鍵詞:互聯網+;會計教學;問題與不足;改革與發展
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新時代背景下,會計這個職業被各行各業所需要,但是科技的進步給這個職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計算機的高速、智能工作使人工會計面臨挑戰,企業也不再需要傳統會計,并且對會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高校培養的會計人才必須是社會所需要的,才能在社會中發揮作用,面對這樣的危機,高校必須對會計教學進行審視,探索新的背景下,如何才能培養出新時代需要的人才。那么我們首先對目前會計教學中存在的不能與時俱進的現象進行分析。
培養目標落后
學校的培養目標應該隨著社會需要而有所調整,不能年復一年地復制以前的目標,培養目標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以及社會的需要進行適當的修改,使學生既能掌握基礎的知識與技能,又能在今后適應社會,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那么,在“互聯網+”的時代,學校的培養目標應該向新技術看齊,讓學生的能力能夠與時俱進,接觸到新的知識,開闊眼界,不能一成不變地培養人才。
硬件落后
目前,大型公司以及企業,基本上使用計算機來輔助會計工作,然而在高職院校中,教學條件有限,硬件設備不到位,學生無法進行實際操作,只能紙上談兵,這對于學生學習新技術產生了很大的阻礙,學生以這種方式學習,只是為了機械地應對考試,這是不利于學生掌握實際知識的;除此之外,教學材料也比較落后,缺乏創新精神,教師在授課時總是使用所謂的經典案例,很多案例網上都有答案,這樣的教學不利于學生思考,阻礙了學生思維的培養。
教師缺乏與時俱進的理念
在高職院校中,師資力量與普通高校也存在一定的差別,這些教師按部就班地教學,不會進行創新,也不會思考所教學科如何與信息技術相聯系,把新技術的教學任務就簡單地認為是其他專任教師的職責,這樣的認識割裂了會計的信息教學,不利于學生全面地了解會計學,不能意識到新技術的作用,這種局面歸根結底是教師缺乏與時俱進的理念,并把這樣的態度傳給了學生,使學生也失去了探索精神,缺乏對新知識的熱情。
課程設置仍待更新
從目標的不到位、硬件設備跟不上,再到教師的消極教學態度,這就影響了整個會計教學的課程設置,使得目前會計教學的課程設置方面存在落后和理論脫離實際的狀況,這樣的課程設置無法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因此教師急需改變這種局面。
會計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明確教學目標
在科技迅速進步的今天,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經常發生變化,為了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學校在制定培養目標的時候應該考慮到時代的變化以及社會的需要,根據需要制定合理的目標,培養具有時代精神的人才,這樣的人才是社會所需要的;制定好了目標后,要保證目標能落到實處,而不是浮于表面,簡單完成學業,同時要能及時調整目標,因為目標是考慮了未來幾年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并且如何實現的問題,對未來的情況進行了一定的假設,但是時代的發展非常迅猛,我們一定要根據千變萬化的局面來適當調整目標,才能使目標適合于學生的發展,才能培養出理想的人才。
逐步完善硬件結構
高職院校因為經費有限,對會計學習的硬件設備建設力度不夠,學生缺少實際操作的機會,并且與企業的合作沒有落到實處,難以為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為了改變這樣的現狀,學校應該對會計學科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逐漸完善硬件設備,可以與其他專業合作,建設共同的設備,共同使用,使資源達到優化使用的目的;也可以建設多樣的基礎設備,讓學生輪流使用,達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學校積極尋找合作單位,為學生搭建實習平臺等等,學校要努力完善硬件結構,才能使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相聯系。
加強師資力量
面對新的背景,高職院校要努力打破現有師資局面,打破過于傳統的教學現狀,在師資上首先適應新時代,那么教師的思想才能通過教學傳遞給學生,從思想上引導學生具備新時代的素養;可以對現有教師進行培訓,也可以適當引進一些優秀師資。
總之,會計教學想要抓住新時代的機遇,必須進行調整,抓住“互聯網+”的特征,運用于教學,會計教學才能在新時代找到突破口,培養出社會需求的人才。
(作者單位: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王寶云,譚蔚霞,楊登金.“互聯網+會計”時代高職院校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納稅,2018(05).
[2]劉艷春.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8(02).
[3]張延泰.“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探討[J].會計師,2017(05).
[4]黃煜,胡琳.基于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研究[J].經貿實踐,2017(20).
[5]李東嬌.“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探析[J].江蘇科技信息,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