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穎 汪仕靜 趙笳辛 石夢瑤
摘 要:中小企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但目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較為突出,已成為制約其發展的巨大障礙。本文首先對互聯網金融的涵義和模式進行了解釋,分析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重點闡述了互聯網金融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策略,最后從企業自身、政府、金融機構和互聯網等角度提出了應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中小企業;解決策略
互聯網金融模式概述
眾籌融資模式
眾籌是指由發起人、跟投人和平臺構成,采用團購+預購的形式,向網民大眾籌集項目資金。其利用互聯網互聯互通和傳播廣的特性,讓小企業或個人向公眾展示他們的創意,爭取大家的關注和支持,最終獲得所需要的資金援助。
P2P網絡貸款平臺
P2P網絡貸款平臺即借貸雙方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臺(中介平臺),發放借款標,投資者進行競標向借款人放貸的金融服務網站,由P2P借貸與網絡借貸組合而成。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指一些具有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獨立機構與各大銀行進行簽約且通過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接口對接,從而達成交易雙方進行交易的網絡支付模式。
其它模式
除以上三種蓬勃發展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外,數字貨幣、大數據金融、信息化金融機構以及金融門戶等形式也在互聯網金融日益豐富的發展模式中占有一席之地。
國內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
融資渠道有限,方式單一
中小企業自有資產較少,資產質量不高,內源融資受到限制。在實際的業務操作中,大型商業銀行往往追求利潤最大化和風險最低化,因此愿意參與中小企業融資的金融機構大多是民營銀行以及一些業務開展較少的信托公司。
信息體系不健全,融資雙方信息獲取不暢
大量中小企業不具備完善的信用數據庫和信用評價體系,缺少擔保抵押資產,銀行等金融機構缺乏中小企業信用數據,對其盈利和抗風險能力等很難掌握準確,導致金融機構缺乏對中小企業征信的條件,這是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根本原因。
互聯網金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策略
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創新民間借貸新形式,拓寬融資渠道
民間借貸是一種有效利用社會閑散資金的方式,利用互聯網互聯互通,覆蓋范圍廣的特性,通過第三方平臺比如P2P,眾籌等進行融資或民間借貸,使融資形式更加多樣化。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參與融資,降低資金融通雙方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互聯網提供資金融通雙方的信息聚合成“信息流”,打造信息共享機制,企業可以利用這一平臺,運用“搜索——比價”的方法,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的貸款利率,從而達到降低融資交易過程中資金消耗量的目的,最終大大降低融資交易成本。
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數據庫,完善社會評級體系
互聯網金融推動中小企業經濟發展的核心優勢就是把銀行的“資金流”,互聯網平臺的“信息流”,中小企業交易行為的“商品流”進行完美的對接和融合,從而形成中小企業數據庫,既解決了資金融通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又通過綜合這些信息建立了中小企業信用數據庫,通過對企業的信用等級進行評估來解決中小企業的信用問題,從而使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得到相應解決。
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建議
企業自身
企業自身應完善和規范財務管理制度,企業內部會計數據真實可靠,并定期將財務報表交由外部審計機構審計。另外,企業也應提高自身信用,塑造誠信還貸形象,使金融機構對企業充滿信心,達到改善中小企業自身融資環境的目的。
政府
政府要扶持中小企業的經濟發展,因為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支持是其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政治前提。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中小企業擔保體系,比如建立一批不以盈利為目的、參與中小企業融資活動的金融機構。其次,還應成立專門的信貸機構和必要的擔保機構,確保中小企業貸款和融資順利進行。
互聯網金融
安全方面:從融資模式角度看,互聯網金融本質上屬直接融資,與傳統直接融資模式相比,互聯網金融具有:融資門檻低、融資方式多樣化、信息量大、效率高和交易成本低等優勢。但由于缺乏監管機構和法律規范,互聯網金融存在著信息、技術和資金安全等風險,因此在制度上我國需完善互聯網金融法律體系和監管體系,建立健全的互聯網安全機制,為中小企業利用互聯網進行融資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
擴展方面:應促進銀行與涉及互聯網金融的企業和平臺深度合作。無論是P2P 貸款,還是電商小貸,在提供融資服務時,都因“資金池”太小而無法滿足中小企業、微型企業大量小額貸款的需求。促進銀行與涉及互聯網金融的企業和平臺的深度合作,一方面使銀行吸納的資金可以流向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擴大其“資金池”,促進小額貸款業務的發展;另一方面使銀行的客戶信用數據同互聯網企業積累的交易數據有效對接,完善信用評估體系,減少互聯網金融融資風險。
結語
我國中小企業承擔著吸納社會就業,調整經濟結構,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務,中小企業的發展是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穩步發展進步的重要保障。互聯網金融在促進中小企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展現了其現代化、網絡化、數字化等優勢,鞏固了中小企業自身的發展,開辟了更多直接融資或間接融資渠道,使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得到極大改善。
(作者單位:武漢科技大學文法與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何師元.“互聯網+金融”新業態與實體經濟發展的關聯度[J].改革,2015(07).
[2]顧全,孔劉柳,陳安寶.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6(31).
[3]位正海.當前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分析[J].價值工程,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