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文
摘 要:隨著城鎮化與工業化的發展,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霧霾也是頻繁爆發,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環境問題。本文以蚌埠市為例,通過實地走訪與問卷調查。最后結合蚌埠市的實際情況,對霧霾的治理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環境污染;霧霾;對策建議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迅速發展,在經濟增長的同時也面臨著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尤其是我國這種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不僅造成了經濟發展的不可持續,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隱患。自2013年以來,我國很多地區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霧霾天氣,這給人們的身體健康、生活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危害,嚴重的霧霾天氣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同時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走可持續的綠色發展道路。
本文以蚌埠市為例,通過實地走訪與問卷調查,著重了解了蚌埠市的霧霾現狀、成因及政府的治理措施等。最后結合蚌埠市的實際情況,對霧霾的治理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具有較大的理論價值與較強的實踐意義。
調查結果分析
大氣治理工作是一場攻堅戰,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反復性的特點,需要政府各部門加強合作、協同發力,并動員社會多元力量共同參與。
蚌埠市居民對空氣質量的評價
通過對回收的問卷進行分析可知,蚌埠市居民認為蚌埠市的空氣質量為一般水平的所占比例最高,為46.7%,約占一半調查者人數,同時存在15.3%的居民認為現在生活環境的空氣質量較差,而僅有8.4%的居民認為蚌埠市的空氣質量較好,這說明蚌埠市的空氣質量不容樂觀,需要我們予以足夠的重視。
在關于蚌埠市居民對霧霾評價的調查中,約占樣本量15.4%的人認為蚌埠市的霧霾情況特別嚴重,41.3%的人認為霧霾情況較重,再一次反映了蚌埠市近年來霧霾程度的加深。此外,蚌埠市的空氣質量在安徽省的排名中也一直靠后,由此可知,蚌埠市的大氣污染的情況十分嚴重,政府亟需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理。
蚌埠市居民對霧霾的認知了解程度
由調查數據分析可以得出,蚌埠市居民十分關注霧霾的僅占24.35%,約占36.25%的居民對霧霾是偶爾關注甚至是無所謂,還有39.4%的居民對霧霾一般關注。由此可知,一半以上的蚌埠居民對霧霾的重視程度不夠,這將會加大霧霾治理的難度。
另外在對霧霾產生原因的調查中,經過數據分析可知,有38.54%的居民對霧霾的產生原因是模棱兩可的,不是很清楚現在霧霾污染的根源和責任在于誰,還有10.85%的居民對霧霾產生的原因是完全不知道的。這也反映了當地政府對霧霾知識的宣傳較少,人們對政府治理霧霾所采取的措施也是知之甚少,所以在霧霾的治理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積極動員民眾參與霧霾的治理。
蚌埠市霧霾產生的原因
霧霾的成因主要分為自然原因與人為原因,其中更為嚴重的是人為原因。在自然方面,蚌埠市的霧霾主要是由于本市的污染以及北方的污染帶,在秋冬季節蚌埠市的霧霾污染非常嚴重,這與北方的供暖和空氣污染密切相關。在人為原因方面,居民普遍認同的因素主要有如下三方面:
一是工業廢氣的污染,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工業污染較為嚴重,其中工業廢氣的排放是加劇霧霾天氣的重要因素。
二是機動車尾氣的排放,隨著私家車的普及,機動車尾氣的排放越發嚴重,同時在機動車污染方面也缺少法律法規的約束。
三是施工揚塵帶來的污染,據統計,施工揚塵約占到城市總揚塵的32%,是引發霧霾的重要原因。
政府應采取的治理措施
通過調查可知,蚌埠市居民認為政府在治理霧霾方面主要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強對排污企業的監管,控制企業的排污達標率,并制定相應的單位能耗、電耗、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標準。
二是要加大對霧霾治理的資金投入力度,蚌埠市的霧霾相較于京津冀地區來說還不算很嚴重,所以應該根據這些地區的前車之鑒,總結發展經驗,投入資金來治理霧霾,降低污染治理的成本。
三是要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首先應加強理論宣傳來強化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鼓勵人們參與綠色行為。四是要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構建區域聯防聯控制度。空氣具有流動性的特點,霧霾的治理需要區域聯防聯控,因此必須要健全霧霾治理相關的法律法規,并構建跨區域的聯防聯控制度,共同治理霧霾。
對策建議
根據調查可知,蚌埠市的霧霾情況不容樂觀,需要及時地采取相關措施進行防治,更需要政府、企業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本文將結合蚌埠市的實際情況,對霧霾的治理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
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目前,我國的產業結構仍不盡合理,效益偏低,這不符合經濟新常態的理念。蚌埠市的產業結構也是如此,第一、二產業所占比重較高,第三產業比重明顯偏低,在蚌埠市以工業和農業創造的利益為主要經濟來源時,便無疑增加了環境的壓力,因為在發展工業和農業時,必然會產生一些對空氣有嚴重污染的“三廢”,即廢氣、廢水、廢渣,這也是蚌埠市霧霾情況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蚌埠市的經濟發展應注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產業升級,提高第三產業的比重,實現以第三產業為主的新型產業結構,走綠色可持續的發展道路,促進經濟穩定持續發展,實現經濟新常態。
積極尋找新能源,減少廢氣排放
根據我們之前的研究發現蚌埠市霧霾的產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汽車尾氣。所以要想更好更快地治理霧霾,必須要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
第一,對于個人,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選擇多乘坐公共交通,堅持綠色出行,這樣既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也減少了汽車尾氣的排放,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第二,對于政府,要努力尋找新型燃燒材料代替汽油、柴油等一系列會產生大量汽車尾氣的傳統燃燒材料,這也是更加有效治理霧霾的方法。
健全法律法規,加大環境執法力度
從我們的調研結果可以發現,在民眾認為政府應采取的霧霾治理的措施中,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是其中重要的一條。因此,蚌埠市政府應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完成環保法的修訂,制定治霾的法規體系,做到有法可依,進一步落實執法責任。與此同時,政府在遇到與治理霧霾相悖的行為時應嚴肅處理,并且在執法時應進一步加強與其他部門的聯系,增強聯合執法的效力。
另外,政府還可以組織小組對污染嚴重的企業進行突擊檢查,加強對污染防治重點地區、敏感地區的執法監管,對于比較嚴重的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必須通過有關執法部門及時辦理。
倡導低碳生活,提高公眾環保意識
霧霾的治理需要公眾的共同參與,改善空氣環境的最終出路,也在于公民治理。在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上,政府可以通過加強理論宣傳來強化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并積極倡導人們踐行綠色低碳生活。與此同時,政府相關部門也可以組織座談會等活動來征求公眾對于環境治理的意見,鼓勵公眾積極參與到環境治理中,這樣不僅可以調動民眾參與的積極性,也能對政府部門的環保行動形成監督。
結語
經過實地調研及調查問卷的回收,我們了解到蚌埠市大氣污染已十分嚴重,秋冬季節的霧霾天氣也是持續爆發。所以,為了防止蚌埠市霧霾的進一步惡化,蚌埠市的政府、企業以及每個居民都應該采取相關的措施進行治理。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平衡,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將青山綠水藍天還給城市,走可持續的綠色發展道路。
(作者單位: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趙明新. 京津冀地區霧霾治理問題研究[D].長春工業大學,2017.
[2]劉華. 我國霧霾防治對策研究[D].安徽大學,2017.
[3]吳儒雅,張珍賢,張俊,張麗.地方政府主導下的霧霾治理研究——以蚌埠市為例[J].現代商業,2017(12).
[5]冷艷麗,杜思正.產業結構、城市化與霧霾污染[J].中國科技論壇,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