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理
摘 要:大學后勤信息化建設是大學后勤服務管理的重要支撐。本文從高校后勤信息化實踐角度,分析信息化建設內涵、作用及相關對策思考,旨在為高校后勤管理服務提供一些有益的實踐經驗參考。
關鍵詞:大學;后勤;信息化建設
信息技術正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人類即將全面進入信息社會。在與全球經濟不斷融合的過程中,中國開始邁入發展的新時代。不管是企業還是學校,信息化都將在這個現代化進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信息化已經成為組織管理變革和流程創新的必然選擇。大學后勤信息化建設是大學后勤服務管理創新、后勤保障水平躍升的重要突破口。做好后勤信息化建設工作,是為大學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一、信息化建設的基本內涵
人類社會經歷了農業社會、工業社會,正進入信息社會。在信息社會中,信息成為比物質和能源更為重要的資源,以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為目的信息經濟活動迅速擴大,逐漸取代工業生產活動而成為國民經濟活動的主要內容。信息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并構成社會信息化的物質基礎。以計算機、微電子和通信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革命是社會信息化的動力源泉。由于信息技術在資料生產、科研教育、醫療保健、企業和政府管理以及家庭中的廣泛應用,從而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
“信息化”的概念在上世紀60年代初提出。一般認為,信息化是指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加強,并發揮主導作用的動態發展過程。結合信息化、后勤信息化的基本知識和建設實踐,大學后勤信息化建設可以大致界定為大學后勤管理服務部門在后勤保障過程中在后勤管理與服務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通過信息技術、信息資源與信息系統的深度開發和應用,改造后勤管理服務的方式、流程,逐步實現大學后勤管理服務的智能化,以此提高后勤管理、服務、決策的效率和水平,進而全面提高后勤保障的服務與管理水平的變革發展過程。
二、后勤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實踐
北京大學中關新園是北京大學后勤保障部門,是北京大學為了貫徹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從根本上解決留學生、外國專家的住宿缺口和大型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接待能力的不足,滿足學校日益增長的國際文化交流之迫切需要,實現學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之宏偉目標而建設的一個集住宿、餐飲、會議、教學、康樂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園區。
目前園區的信息系統以支撐住宿、餐飲、會議、康樂等主營業務于一體的酒店管理系統為主干,實現了銷售管理多元化、服務管理智能化、財務管控前置化、主營業務管理一體化的功能。財務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協同辦公系統相互支撐,搭建起了內部管理的信息化平臺,提高了信息處理的時效性和準確性,有效管控了各類風險。通過信息發布系統,園區的動態信息迅速傳達到每間客房和公共區域;遠在海外的留學生通過網絡預訂系統提前訂房;智慧客房系統讓住店客人的旅行生活更加精彩;在住學生可以通過公寓微信平臺率性表達意見和建議;員工憑借“一卡通”在園區的衣食住行變得更加輕松便捷等。園區多層面、多模塊的信息系統已經成為全面支撐業務運營和管理服務的網格化“神經系統”。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園區的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同園區的行政管理、業務經營不斷融合,增強了園區的服務管理能力。
三、后勤信息化建設對提高后勤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
(一)信息化建設有利于提高師生滿意度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有發生重要轉變。師生滿意度作為衡量后勤工作的重要指標,是后勤工作重要標尺。信息化以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務為基礎,以實現人性化、個性化服務為宗旨。在網絡空間中,讓信息多跑路,讓學生少跑腿。通過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拓寬了信息溝通渠道,使得民主管理、科學監督得以有效實現。
(二)信息化建設有利于促進精細化管理
信息化建設之前, 園區大部分工作都是手工操作,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數據統計。信息化應用到后勤管理中, 通過對數據的利用, 把原來管理方式轉變為數字化的管理, 可以有效發現工作中的問題,使得管理不再是盲目管理、不計成本的管理, 而是變得更加簡單化, 能夠實現全方位管理,從而彌補了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優化了管理模式,進一步完善了管理制度。通過信息化的管理,園區人員的各種相關信息、數據可以隨時調出,對員工進行考核時也可以根據這些數據進行更加科學、公平的評估,通過這些數據進行參考,使得后勤人員的管理更加科學化、理性化。
四、后勤信息化建設工作的對策思考
(一)要從思想意識上提升全員對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重視
后勤信息化管理是解決后勤管理中突出問題的有效措施,但是系統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涉及各部門的人員、機構、制度和技術的重組,單位文化也要適應信息化的變革。所以開發建設信息系統具有一定的風險,單位領導必須親自抓項目的實施和運行。第一、領導要創造一種環境氣氛,讓單位人員認識到信息系統建設的重要性,讓信息化成為全體人員的自覺意識,并把信息化作為日常工作來抓。第二、在信息化的規劃、設計和組織實施過程中,要起到主要作用,保證具體政策的落實。第三要推進新的管理方法,對單位原有的業務流程和管理體制進行優化改革,使組織機構更趨合理化、高效化。
后勤信息化建設是涉及上下左右的系統工程,既需要后勤系統的高層領導乃至學校領導統籌謀劃,建立超越基層單位的信息化建設工作機構,統一領導、組織和開展信息化建設工作,也需要下屬各級部門的干部職工同心協力。
(二)信息化工作不是一勞永逸,要與進俱進
信息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信息技術創新的代際周期大幅縮短。信息化的支撐技術在發生重大的變化,從傳統的基于單機的架構轉向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基于網絡的分布式架構。過去信息化工作主要是用最佳實踐去固化流程,信息系統和信息技術主要是在支撐業務。但隨著技術的進步,信息技術將驅動網絡空間從人人互聯向萬物互聯演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將無處不在。后勤信息化工作任重而道遠,這就要求信息化從業人員不斷學習,用最有效的信息化手段來滿足高校后勤的管理和服務的需求,為大學的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童春林 大學后勤信息化建設內涵、問題及對策,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4.
[2]雷萬云 信息化與信息管理實踐之道,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3]劉曉青 淺談高校后勤的退票我想與精細化管理,重慶科技術學院學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