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嫻
摘 要:基礎英語作為英語專業低年級階段最基本,也是最核心課程,一直處于較為矚目的地位。在基礎英語課課堂上如何有效實現互動,采用何種措施來提高師生間的有效信息傳遞,促進基礎英語教學改革和發展已經成為當務之急。高校英語專業基礎英語課堂要實現真實的、有效的課堂互動就要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因素,改變教師 “一言堂”的狀態,打造嶄新的以“合作”、“探究”、“自主”為其特色的語言與文化并行的課堂。
關鍵詞:基礎英語;互動教學
一、引言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借助多媒體創設師生互動式教學不僅可能,而且十分必要。基礎英語是英語專業低年級階段的必修課程,也是高等院校英語專業本科教學中的重要主干基礎課程。該課程的目的是訓練學生綜合英語技能,尤其是閱讀理解、語法修辭與寫作能力,同時,通過閱讀和分析內容廣泛的材料,培養學生對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批判思維的能力,增強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鞏固和提高英語語言技能。然而,傳統的基礎英語課程注重學生的單方面大量信息的接收,缺乏信息交流的重要環節,久而久之學生的信息就會變成“死信息”。互動教學的引入,強調師生信息的交換,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培養學生語言實際交際能力,是一種切實可行的且值得推廣的教學形式。
二、互動式英語教學
互動式英語教學是指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有意識的精心組織、策劃、指導下,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真誠和諧的交往,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促使和誘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教學進程,提高教學質量,建立不同群體間良性互動的教學局面的一種授課方法。在這一過程中,不同群體間的關系得以調節,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主動性、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實現基礎英語課程互動的具體措施
本著提高英語專業學生基礎英語課程的教學效果以及培養和提升學生運用英語能力的需要,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探尋實現課堂互動的途徑。
(一)變革傳統的教學理念,從“課堂控制論”走向“課堂互動論”
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中心展開的,也就是說,教學目標的設定、教材教法的選擇、學習方式的采納、班級活動的組織都需要基礎英語教師全情、認真的投入。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必須有教師的指導,不能在放任自流中產生。基礎英語互動的課堂也不是指完全失去老師引領的純粹的自由的課堂,其實,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應該有明確的具體化、系統化的教學目標,如此,才能最大化地激活學生的思維,最大限度地開發他們的創造力,學生方可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注重教師角色的轉變,變“一言堂”為“群言堂”
在互動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更新教學理念,更要轉變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首先應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和人生的引路人。其次,教師應該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教學改革的實踐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探究和質疑,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要盡力營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鼓勵學生參與語言活動,不斷地刺激學生的興奮點,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
(三)精心設計課堂,挖掘語言知識背后的文化信息,用異質文化來吸引學生,促使互動課堂的形成
純語言的學習模式和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英語專業基礎英語課程的要求,要想培養出優秀的專業英語學習者,只有將文化和語言有機結合起來,文化意識的培養在基礎英語教學中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且可以成為引發學生參與課堂的一個重要途徑。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 《現代大學英語》精讀2中的Unit 5 Text A Quick Fix Society “快節奏的社會” 一文中,作者從自己的親身旅行的感受入手,反思了美國人日常生活中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文中第2段中有描寫這對夫婦為了享受慢節奏的生活,在賓夕法尼亞州德國村的街道上將車速降至每小時20英里,緩慢地行駛的片段。對這段的處理,如若單純地停留在文字層面上,就很難引發或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情緒,因為文字本身很簡單,僅僅是一些個人的經歷描述罷了。但是如果老師能透過字面從文化角度進行進一步的深入挖掘,就不難發現在這個地方生活著一個遠離現代科學技術和生活的族群,阿米什人(Amish)。對現代社會而言,他們的生活理念和方式似乎是個“謎”。盡管美國是一個“車輪上的國家”,但阿米什人拒絕擁有汽車,使用馬車作為交通工具。阿米什人穿著傳統的服飾,寬邊草帽、黑色無紐扣上衣、吊帶褲、白襯衣是男士的統一服飾。阿米什女子則是藍色或黑色的裙裝,小白帽。他們不使用任何與電有關的設備,不使用電燈、電話、電腦,不看電視不聽廣播,阿米什人不反對現代科技,只是他們認為保持傳統的生活方式是一種更好的選擇。阿米什社區自辦學校,他們的子女,不接受初中以上的教育,他們認為這對日常的農場生活毫無幫助,只會引發個人或物質方面的野心。對如此一個充滿特色且異域風情充裕的人群,老師在基礎英語課堂上只需要拋出這一概念,其余的闡釋性活動及評論性活動便可交由學生來完成,分組調研,課上展示,教師點評補充,這樣一系列的活動下來,不但適時地喚起了學生的共鳴,活躍了課堂,又拓展了課堂內容,取得良好的課堂效果。
四、結語
課堂互動是有效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果的有效途徑。高校英語專業基礎英語課堂要實現真實的、有效的課堂互動就要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因素,改變教師 “一言堂”的狀態,打造嶄新的以“合作”、“探究”、“自主”為其特色的語言與文化并行的課堂。
參考文獻:
[1]陳向明.在參與中學習與行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3.
[2]湯巖.英語教學中系統互動合作觀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 2014(4).
[3]徐飛.國內外課堂互動研究狀況述評[J].國外教學,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