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定榮
【摘 要】目的:探討老年膽囊息肉、膽囊結石等患者不同手術治療方式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效果。方法:將68例在2013年4月至2017年5月間入院手術治療的老年膽囊切除患者作為實驗目標,并通過計算機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分別命名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中均包含34例患者。實驗組行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進腹手術處理。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D3+和CD3+CD8+水平的變化,對比兩種手術方案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效果。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的CD3+和CD3+CD8+水平差異不大,但治療一周后對照組患者的CD3+和CD3+CD8+水平明顯低于實驗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兩種不同手術方案對比后發現,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治療效果更優,能夠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運用價值。
【關鍵詞】老年膽囊切除術;手術治療方案;免疫功能;影響效果
【中圖分類號】R78.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0-0-01
膽囊息肉是膽囊壁向腔內呈現類似息肉病變的一種統稱,分為腫瘤性和非腫瘤性,良性息肉和惡性息肉,其中良性息肉較為常見[1]。導致膽囊息肉的病理機制較多,其中吸煙、高血脂、高胰島素血癥、肝硬化等都是膽囊息肉的高危因素,還可能是由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膽固醇代謝異常等引起[2]。膽囊結石的發生與膽道感染、膽汁淤積、膽紅素代謝異常等因素有關,是普通外科的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對上述二種疾病臨床常見的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膽囊,為探討老年膽囊切除患者應用不同手術治療方案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效果,本次研究將68例在2013年4月至2017年5月間入院手術治療的老年膽囊切除患者作為實驗目標,取得不錯的成績,現將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68例在2013年4月至2017年5月間入院手術治療的老年膽囊息肉、膽囊結石患者作為實驗目標,并通過計算機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分別命名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中均包含34例患者。其中對照組包含20例男性患者,女性14例,年齡為56-78歲,平均年齡(62.4±5.8)歲,實驗組包含18例男性患者,女性16例,年齡為54-76歲,平均年齡(61.3±5.4)歲。所有患者均無其他重大疾病,且根據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均行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處理,患者保持仰臥位,頭高腳底的姿勢傾斜15°角。實驗組患者采用四孔法或者三孔法,醫師在患者的右側位置,助理在患者的左側,監視器放置在患者頭部右側,CO2填充氣腹,最大壓力為15mmHg,最小壓力為12mmHg,分別在臍周、腹部中劍突下方右側2-3厘米,右肋緣下方腋中線,腋前線穿刺處理。
對照組行開腹手術處理,麻醉后,右上腹部肋緣下切口,長度在8-10厘米,依據解剖層次進腹處理,分離組織,將膽囊充分暴露,膽囊三角解剖處理,明確確認膽囊管與膽總管及膽囊動脈的解剖關系后,處理膽囊管。在膽囊管上方找到膽囊動脈,將其膽囊動脈切斷,并結扎處理,距肝床邊緣1厘米切開膽囊漿膜,鈍性剝離直至切除膽囊,逐層關腹。手術后行左氧氟沙星抗菌藥物。對液體補充,實驗組手術后輸液2-4日,對照組手術后輸液5-7日。
1.3 評價標準 采用本院自制的表格比較患者治療前后CD3+和CD3+CD8+水平的變化,對比兩種手術方案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效果。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數據處理,本次研究結果中患者的CD3+和CD3+CD8+水平指標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檢驗,若p<0.05,則證明統計學意義存在。
2 結果
實驗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CD3+和CD3+CD8+水平差異不大,但治療一周后對照組患者的CD3+和CD3+CD8+水平明顯低于實驗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大部分膽囊息肉患者無臨床癥狀,所以通常是在體檢時才發現,而最常見的癥狀有上腹部悶脹感,若膽囊頸部出現病變,會在飯后出現上腹部絞痛或疼痛,所以若出現此類癥狀的患者,應及時進行檢查,確診后及時進行手術治療,防止急性發作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3]。典型的膽囊結石病人有右上腹或上腹部持續性鈍痛,伴隨癥狀有消化不良、腹脹等,結石嵌頓時可有膽絞痛的發作。
不同的手術方式對身體造成的傷害也不同,和青壯年相比,老年患者的身體機能和免疫力都較低,所以應采用一種傷害較低、副作用小、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4]。傳統進腹手術的創口較大,具有較高的感染率,對患者身體造成的傷害更高,不利于患者恢復。而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具有創口小、恢復快、操作簡便等特征,更適合應用于老年膽囊息肉的治療中,不會對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很大的損傷,對患者的預后有一定的積極作用[5]。
本次實驗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CD3+和CD3+CD8+水平差異不大,但治療一周后對照組患者的CD3+和CD3+CD8+水平明顯低于實驗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通過兩種不同手術方案對比后發現,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治療效果更優,能夠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運用價值。
參考文獻
遲紹弟.老年膽囊息肉患者不同手術治療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7):41.
劉一飛.老年膽囊息肉患者不同手術治療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J].醫藥論壇雜志,2017,38(04):109-110.
馬建華.老年膽囊息肉患者不同手術治療對于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刊,2016,18(06):547-549+552.
席鵬武,黃初東,楊榮華,夏錚.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息肉合并膽囊結石的臨床療效觀察[J].重慶醫學,2014,43(03):293-294+297.
李之令,張東,劉江偉,王皓.微創內鏡保膽取息肉術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息肉的對比研究[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3,22(02):18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