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萍
摘要:現代女性大都掌握著各種專業技能,但只具備這些能力,并不一定能使她們在本行業凸顯出來,而能使自己在眾人之中脫穎而出的往往是散發著獨特魅力的氣質與內涵。事實上,很多人在這方面是比較缺乏的。“淑女學堂”采用面向社會服務的形式,以豐富多樣的課堂內容成為廣大職業女性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傳統文化教育新的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素質;社會服務;淑女課堂
一、高校服務社會的理念與實踐源起
高等學校作為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其職能具有社會性并伴隨歷史發展而演變——從最早以牛津大學為代表的單一教學職能漸至以柏林大學為典范對科研與教學相統一的崇尚,而今則表現為肇始于威斯康星大學的教學、科研與服務多元職能并重,美國可謂是高校服務社會的理念與實踐發源地。1755 年富蘭克林創立的賓夕法尼亞學院被后世譽為高校服務社會的鼻祖,1862年的《莫雷爾法案》則進一步以法律的形式引導、提倡高校服務社會特別是服務農業及其他生產行業,該法案催生了以服務農民等普通人群為要務的“贈地大學”,使服務作為高校職能之一得到了法律和實踐依據,此后又有1914 年的 《史密斯——來沃法》,鼓勵高校向社會傳播實用信息。伴隨著高校與社會間有機聯系的建立,服務方式與種類逐漸多元,總體上高校的師生不再是幽居于 “象牙塔”,而是與社會密切結合為一體,高校服務社會的觸角逐漸延伸至社會各個角落,并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意義的典型高校代表。
二、社會服務功能內涵
高校社會服務功能含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社會服務是指高校的社會功能和角色,包括培養人才、進行科學技術研究以及直接為社會服務等。狹義的社會服務,是指高等院校完成國家指定的教學與科研任務之外,以各種形式為社會經濟發展所做的經常性、具體性、服務性的活動。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作為我國進入新世紀后出臺的首份教育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件,《綱要》明確要求,“充分發揮高校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勵高校在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國防科技創新和區域創新中作出貢獻。”“高校要牢固樹立主動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全方位開展服務,推進產學研用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三、“淑女課堂”服務社會的實踐意義
(一)創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和諧社會一直以來是人類向往和追求的目標。傳統禮儀文化在歷史上曾對促進社會的和諧發揮過重要作用,在新時期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中,禮儀修養在促進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中依然有重要的意義。現代社會節奏加快,人的形象、氣質等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尤其是在職場上,淑女注重體形和穿衣打扮,正契合了一些女性的心理。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淑女班,甚至以后很可能也會出現紳士班,都是人們的需求促成的。當然,培養淑女氣質或紳士風度,從孩提時代就要開始,家庭環境、受教育程度、社會氛圍等都在起作用。
(二)搭建職業素質教育平臺,育魅力職業女性
酒店管理類高職院校凝聚校內外多方優質教育資源,創辦面向社會的“淑女課堂”,并將此開發成為一門“系統化、標準化、特色化”,包括有形象素質、行為素質、文化素質、職業素養和心理素質快速深度提升的系列女性素質的美育課程。由“內修”、“外塑”、“才技”三大模塊組成,并結合一年四個季節的變化推出“春意、夏趣、秋思、冬悟”四季服飾色彩搭配課程。“淑女課堂”選擇一些高雅、靈動、適用的才藝和技能,既培養女生心靈手巧,又修煉女生內涵氣質。使學習后的學員從個人儀表儀容、儀態、風度、品味、藝術修養、社交、待人處事、職業生涯、心靈成長等全方位得到發掘。以氣質培養與形象塑造為重點,以職業魅力與個人形象管理為基礎,培育女性的內在修養、氣質形象、才情才干,進一步提升女性綜合素質與整體形象,促進職業女性的全面發展。
(三)加強了企業員工高雅靈秀的氣質與職業自信的提升
職業素質是一種內在的、穩定的品質,需要長時期地磨礪和培養。而審美修養是衡量新時代淑女審美素質高低的重要標尺。現代女性應注重德育與藝術教育的有機結合,將之視為淑女教育的另一個重點加以培植。比如,通過實踐與欣賞兩種方式學習:一是傳統才藝——琴、棋、書、畫。琴棋書畫是國學精神、民族風貌的外在表現形式,能陶冶性情,磨礪心志,提升品位;二是現代技能——養身保健、茶道美食、插花攝影、個人形象設計。高雅靈秀的才藝可以裝點女性獨有的風韻,女性有了才藝,更是達到一種極致的美,嫵媚中帶有書卷氣,嬌嗔中帶有超凡脫俗的靈性。
“淑女課堂”學習的內容非常精細,比如在公共場合站立的姿勢,頭、肩、胸、手、腿等都要各就各位,光是眼神就有二十多種。一家單位的負責人表示:“自信和能力很重要。”通過“淑女課堂”的系統培訓,能把形象和品位提升得更好,讓人變得更有自信,“淑女課堂”還是起到了作用。
(四)內外兼修詮釋美麗內涵
形象是一種競爭資本,也是一種職業態度。現代女性在職場中的形象是其綜合素質的體現。在復雜多變的知識經濟時代,現代淑女尤其是職業女性,已經不再是簡單任務執行者以及角色扮演者,而是逐漸成了在思想、研究、實踐、創新等方面需要不斷發展的專業工作者。所以,為了充分符合時代變化、發展的需要,必須按照專業工作者的相關要求塑造現代女性的良好形象,從而將女性自身內涵和外在形象實現完美結合。每個職業女性都應該把美作為一生的必修課,從形象到修養,從學識到風度。綜合素質越高,魅力指數越高,唯有外在美與內涵美雙贏,才能給現代女性帶來真正自信和好人生。
當代社會給了女性前所未有的選擇,淑女氣質和風范的涵義早已不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禮教名詞,它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女性儀表、談吐、舉止、思維和行為上高雅獨特的外在魅力,能真正表現出知識女性純潔、溫柔、真摯的人格和善良且有修養的內心。
“淑女課堂”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傳統文化相融合,開展極具特色的傳統文化的社會實踐課程。“淑女課堂”把握了當今時代文化發展新要求和新趨勢,有效開展社會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尤其是現代職業女性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作為高職校找準了與社會文化服務的結合點,實現了社會各部門與高校之間信息渠道的暢通。 由高校提供人力和技術支持, 建立高校與社會文化需求互動,實現文化知識傳播、文化信息交流、文化服務支持等功效,高校服務社會、引領文化建設與發展也就有了可能。
參考文獻:
[1] 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論[ M].王明倫 教育科學出版 社.2004.
[2] 高職院校女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研究[J]. 閆娟,林莉,黃鸝.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 2015(09)
【基金項目】2016年度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科研基金資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