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寅鋒
摘要:“活動”欄目是當前初中地理教材中的一大亮點,在教材編排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教師應充分認識其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開展“活動”欄目教學,使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提升學習興趣、培養實踐能力與探究能力。
關鍵詞:初中地理;“活動”欄目;教學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部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其中明確規定“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這是地理“新課標”中最基本的理念。隨著“新課標”的頒布,各地區也相繼出版了各種版本的新教材;與之前的版本相比較,新版教材構建了更加開放的教學模式,加強了實踐和探究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動”版塊的比重較之以往獲得了大幅度的增加,功能也已經從輔助教學轉變為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雖然初中地理教材中大幅度增加“活動”板塊是一個不小的飛躍,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有待加強的內容和改善的問題。
一、“活動”欄目的理論指導
目前,“活動”教學已成為地理教學中一個重要的部分,然而,這并不是課程改革的新生兒,活動教學的思想由來已久,譬如,明朝著名的文學家、軍事家、哲學家、政治家王守仁提出的“知行合一”道德教育論,近代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論”中也倡導“知行合一”,這些都體現出“活動教學”的思想;不僅如此,這類思想在國外也得到了極大的推崇,“活動教學理論”經歷了萌芽、生長、形成和發展四個階段,代表性觀點包括,杜威的“做中學”理論充分體現出活動教學的思想,皮亞杰因為主張活動教學而對口授法、直觀教學法以及程序教學法持有批判的態度,他認為這些注入式的教學方法與活動教學相對立。概括來說,活動教學法認為,兒童與成人社會不是“一種單方面的關系”,而是“一種交互作用的關系”,兒童不應該被灌輸現成的知識,而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親身體驗去完成正當的行動。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活動教學日益引起大眾的廣泛關注。
二、“活動”欄目教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由于長久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教學中往往意識不到活動教學的重要性,地理學科的實踐性和實用性沒有了,教學過程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大打折扣,這樣也導致地理學科一直未能受到各方面的充分重視,地理教學也處于舉步維艱的地步。那如何擺脫這種困境,我認為關鍵是在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如何提高他們地理學習的理念,使地理教學真正起到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提高素質,培養各方面的能力的作用。這樣教師除了用好教材中的“活動”欄目教學內容外,并以此為契機,在此基礎上搞好“活動”教學可行性的研究和實踐是非常必要的。
三、活動欄目主要特點
1過程探究性。由于活動類型多樣,內容開放,課本中又找不到現成答案,有些活動,如活動“怎樣合理選擇交通運輸方式”,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相互討論就能完成。還有些活動,活動“調查家鄉的水資源利用狀況,并對家鄉的水資源利用,提出節水的建議和措施”,這就需要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社會調查、資料搜集、相互合作才能完成。所以,各項活動的完成,都需要學生遷移原有的知識和技能,自主開展探究學習過程,充分展開思考、討論、實驗、調查等,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過程中解決地理問題,獲取地理知識,形成地理技能。
2.內容開放性。新教材為了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維活動空間,把很多知識點放到了活動欄目,內容密切聯系生活實際,關注難點、熱點問題,開放度很大,如“說一說開發和保護山區應當注意哪些問題,如何充分合理地開發利用山區資源,實現社會、經濟和生態協調發展;舉例說明中西部一些地區人口貧困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搜集報刊之有理或解決問題就達到目標。在這開放的學習氛圍中,不僅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和學習思維,而且使學生感覺到地理就在身邊,并學會用地理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事物,關心家鄉的建設與發展,充分培養學生的“地理頭腦”。
三、“活動”欄目的教學實施策略
1以設計促效率
初中階段地理教學活動的開展,“活動”欄目的設計是否科學,方案是否可行等,對于活動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動的內容豐富,類型多樣,教師要提前做好活動內容的設計工作,對于活動內容進行合理的分類和安排。教師可以將不同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的差異作為分類標準,將活動分為教師指導類、自主預習類、課堂活動類、室外活動類及社會活動類等不同類型。結合不同類型活動的具體特點,教師再進行相應的活動方面的設置。例如,在“中國的地理差異”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問:“我國疆域遼闊,地理環境差異很大。根據什么把我國劃分為四個地理區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于一些地區劃分方面的內容進行分析,使學生理解這些區域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之處。在相關教學活動的開展中,可以針對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及人文特點等內容,對多種活動形式進行設計和劃分,從不同角度入手,讓學生對于這一劃分概念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
2突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生自主探究的動機
普通初中地理課程標準要求:“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在“活動”欄目的教學中,學習過程是學生對學習的客體觀察、探索、研究、發現的過程,通過“活動”教學不斷改進主體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達到情感、行為的升華和提高,因此“活動”教學更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策劃、方案的設計制定、組織協調、發展、活動措施的落實到總結等,都必須讓學生全過程參與或主持,使教學成為學生能動的發展過程,使學生不再是知識被動的接受者和外部刺激的簡單反應者,而是主動學習和積極探索的知識建構者。這個過程能加強地理課的探究性和實踐性的環節,增強學生自主探究的動機,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總之,“活動”欄目的設置,既是地理課堂教學的亮點,也是一個新的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更是當前課堂教學互動中的重要一環。“活動”欄目的教學活動,對提高學生地理思維水平,培養學生創新、合作及探究能力和意識發揮了強大的促進作用。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進行積極的探索,不斷對“活動”欄目教學的應用思路進行探究,轉變教學理念和方式,更好地對學生的潛能進行激發,凸顯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學成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