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玲+毛振東
【摘要】案例教學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有效方式,有助于大幅度地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的養成.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要積極創新多維互動教學模式,導入教學案例,貼近學生生活,提升互動教學質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
【關鍵詞】案例教學 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 多元互動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2-0045-02
Use of case teaching improve the affin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ang Kailing,Mao Zhendo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98,China)
【Abstract】Case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ffinity. So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ors should actively multi-dimensional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 import teaching cases, close to the student life,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improve the affin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Case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ffinity; Multimode interactive mode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提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從“如何培養人”的高度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案例教學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有效方式,有助于大幅度地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養成。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運用案例教學,積極創新多維互動教學模式,有效增強課程的整體教學效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
一、案例教學法的內涵
案例教學法就是以某部門、某單位的實際業務項目做實際的例子并結合理論知識進行教學,具體來說案例教學法就是以案例教學為載體,通過師生問答、小組討論等形式,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并能夠解決問題,使學生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是對教學方法的創新,也是對教育思想的創新,其實質是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改革,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方面,其教學的目的并不是某種知識的習得為目的,而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學習規律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
二、案例教學在思政教學中的實施過程
1.課前準備階段
一方面是教師的準備。首先,收集案例。教師要善于觀察生活,可通過多種途徑收集案例,比如通過自身實踐、期刊雜志、網絡收集。其次,案例選擇。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特點對已收集的案例進行篩選,一個好的案例可以將現實生活的場景進行還原,從而創設一種復雜情境供學生討論和分析。再次,撰寫案例。教師要用精煉、生動的語言對案例進行表達,使學生融入到案例的情境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后,課堂設計。教師在上課之前,要深刻理解案例的內涵,結合學生的特點和課程目標,以合理的方式呈現案例,從案例出發設置好相關問題,并對討論的結果進行預測。另一方面是學生的準備。首先,課前預習。在上課之前,學生要事先對將要講授的內容進行預習,從感性上認識所要講授的基本原理,為課上的討論做準備。如果教師選擇的案例相對復雜,教師要再上課之前讓學生了解案例的內容,這樣就會省去上課思考的時間,從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其次,優化分組。將學生組合成不同的小組,但是要注意不同小組優、中學生的數量,保證每一小組內部異質,不同小組之間同質。這樣有利于各個組織之間進行公平的競爭,也可以使所有學生都參與到討論過程中來。之后,再確定每組成員的數量,每組通過投票選出各自的組長,然會成員之間互相討論并進行分工,保證每個人都參與到討論過程中來,促使每個成員的優勢都得以體現。
2.分析互動階段
首先、教師引導小組討論。在講授相關課程時,教師可先播放相關的視頻和圖片,為學生創設一種情境。在播放視頻的過程中教師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課堂小組討論在案例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參與到案例的情境中去,獲得一種情感體驗;要圍繞設置的問題,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思考和討論,認識到案例的復雜性和案例出現的原因,最終提出解決案例問題的答案。教師可根據課前的分組情況,要求每組同學分別圍繞相關問題進行討論,賦予學生更多的參與機會,這可以促進他們言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可以教會他們學會聆聽他人的觀點,可以促進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也可以為討論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其次、教師總結課堂發言。小組討論之后的全班交流在思想政治案例教學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決定著案例教學的最終效果。在這個階段,不同小組就各自的不同觀點進行交流,可以促進思想的創新,經過進一步的討論,可以對案例有更深入的認識。雖然在該階段,每個小組只有一個代表發言,但是所有同學都被整個討論的氛圍所感染,更容易從不同的觀點中看清案例的本質。在課堂總結發言的過程中,教師擔任組織者,學生也可以擔任組織者;可以由每一小組選派代表表達其觀點,也可以各自同學自由發言,不論采取何種形式,教師都要注意對整個討論過程進行控制,避免討論偏離教學目標。endprint
3.評估階段
這階段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從而評估教學目標實現的程度,主要由對教學內容的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三個部分構成。首先,教師要對學生關于案例的準備情況、學生的小組討論情況和全班討論情況進行分析評價,指出學生在整個討論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有哪些優點,從而保證教學效率的提高。其次,教師指導學生評價和總結討論的結果,然后教師再結合教學目標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和評價,然后在對案例分析進行總結的基礎上,系統梳理本節課所講的理論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完善,從而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聯系在一起。在將案例法應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對教學案例的評估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三、案例教學在思政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轉變教師角色,發揮主導作用
與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同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學法將教學過程由單方的講授和控制轉變為多方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也實現了由知識傳授者向課堂主持者、課堂發言者的轉變。教師角色的多項轉變,不僅要求教師對思想政治理論更加精通,而且對教師的人際溝通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將案例法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快適應角色的轉變,對自己的角色進行清晰定位;同時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要注重學生主體性作用的發揮。要樹立學生為本的觀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指導性,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對案例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系統的分析,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和溝通交往能力,并積極鼓勵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另一方面,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把握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的目標,發現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把握案例教學法的本質,不斷提高自己編寫教案的能力和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
2.注重學生課堂參與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之間不斷進行互動和交流的過程。因此,在將案例法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時,應注重對學生課堂參與能力的培養。第一、促進學生傳統的學習觀念和學習習慣的改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發揮著主體性作用,學生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參與和對案例的討論和分析,形成自己的案例的看法,并完成教學目標。第二、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討論。一方面,要通過各種方式調動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的興趣。另一方面,討論的主動權要掌握在學生的手里。要讓學生在整個討論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主動對案例進行分析,實現由被動向主動的轉變。第三、促使學生樹立參與討論的信心。為了發揮學生在案例教學法中的主動性,教師促使學生樹立參與討論的信心。教師在課堂上要對學生的發言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對于學生獨到新穎的見解教師要及時予以表揚,對于學生發言中的不足教師也要中肯的指出,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并指出學生的不足,增加學生參與討論的信心。
3.多樣化例證教學形式的開發
要提高案例教學的成效,還要促進案例教學實現形式的多樣性。具體而言有以下幾種方法:第一、圖片案例法。教師通過圖片的方式來呈現案例,這種新穎的案例呈現方式,不僅可以促進課堂氣氛的活躍,而且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案例,從而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思想政治相關理論。第二、視頻案例法。視頻案例法實現了案例呈現方式的動態化,通過聲音、表情等為學生創設一種情境,從而使學生獲得一種情感體驗。第三、小品案例法。針對一些趣味性和生活性較強的案例,可以選擇以小品的形式來呈現案例。由學生來對小品進行導演和表演,這樣學生就可以從自己的視角出發來表演小品,其他學生也能更深入理解案例。第四、情境案例法。情境案例法是指教師通過情境的創設,將學生帶入案例所處的情境中,為學生創設一種情感體驗。在情境案例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問題體驗、情境體驗、角色體驗等的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引入案例教學法,能有效提升課堂效果和教學質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加強對案例教學法的實踐和總結研究,只有這樣才能優化課堂教學,達到提升教育質量和效果的目的。高校思政理論課的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需要極富想象力。教學方法的創新永無止境,教學手段更是豐富。想要將案例教學法的優勢發揮出來,教師需要不斷努力,精心備課、挑選案例、運用案例,只有在細節上下功夫,才能使教學效果有所提升。
參考文獻:
[1]湯靜.案例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5(3).
[2]劉家林.案例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反思[J].西部素質教育,2016.4(7).
[3]張欣,張曉輝.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法芻論[J].教育觀察,2017.4(7).
[4]林興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若干問題探討[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16.10(6).
[5]張豐璃,案例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應用研究[D].山西:山西師范大學,2015.
基金項目:江西科技學院校級人文社科項目“‘情感-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作者簡介:王凱玲(1988-),女,北京延慶人,江西科技學院,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毛振東(1986-),男,江西余干人,江西科技學院,碩士。研究方向:教育經濟與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