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雯菲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新時期思想政治的新特點和學生心理特點的發展變化,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僅僅著眼于思想政治課,而是應該與各科各專業結合起來。結合現今英語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來看,在英語教學中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是必要的而且可行的。
【關鍵詞】高職英語 思想政治教育 融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2-0046-02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專業學習的各個環節,要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據此,高職院校教師在教授學生理論與實踐的同時, 還要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
一、高職英語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大綱中指出:“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 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教學內容要滲透思想道德因素, 要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也就是說,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語言知識技能,還要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英語教師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責任。
在英語教學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強英語教學的育人功能。對于正處于思想意識日趨成熟,“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逐漸成型的大學生,教師有著示范性的影響和作用。而在高職院校,英語是必修的一門學科,所占學分和學時比重相對較大,英語教師與學生相處的時間也相對較多。所以,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品德和人格魅力都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并指導著學生。
在英語教學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西方文化差異。英語作為一門學科有著它的特殊性。不同于語文學科的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特點,英語更多的是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接收西方文化。西方文化不一定全是可取的,優秀的。而大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很大程度受著西方文化的影響。極端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和功利主義等社會價值觀,在“尊重人”、“實現自我價值”的幌子下,嚴重沖擊和影響著大學生。英語教師應該引導大學生端正自身的政治立場,在吸收借鑒西方優秀文化的同時,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謹防被西方的不良思潮侵蝕。
二、高職英語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現狀
高職英語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很有必要,但是縱觀現今大部分高職院校,能具體落實在到在英語課堂進行相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多。其產生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可以歸結到英語教師,英語學科教學模式,應試教育這三方面上。
首先,大部分英語教師認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老師和政工干部應該做的事情。英語課堂只需傳授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如果在英語課堂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勢必會占用英語教學的時間。
其次,相當多的英語教師在英語課堂上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枯燥。大部分時間用于逐詞逐句地講解課文,不注重與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而學生在課堂上主要的任務就是聽老師講解和做筆記。很多老師感覺一旦停止講解,整個課堂就會陷入沉悶的氣氛中。
再次,應試教育的存在,使學校把大部分課程的教學安排都圍繞著考試進行。課堂教學也就成了單純的知識傳授。在這種大環境下,英語教學也難以擺脫應試教育帶來的枯燥,致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不感興趣。無法正在實現大學英語的關于育人的這一教學目標。
三、如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
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內涵融入到高職英語教學中,需要具備多方面的條件。
1.創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和條件
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既包括校園物質環境建設,也包括校園文化氛圍建設。這有助于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提升校園的人文底蘊,是實現英語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個好的物質環境,能讓師生在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進行交流學習。同時,校園物質環境建設中,也要重視雙語教育的作用,例如在待定位置懸掛勵志的雙語格言,提醒的雙語警示標語等。文化氛圍建設可以通過各種課外實踐活動實現。例如:在校園里開展“英語角”,舉辦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歌唱大賽等等,并在這些活動中予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如在演講比賽中設置當下的社會熱點話題,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這些活動能形成帶動性的校園文化并潛移默化地在英語學習活動中影響學生。
2.提高英語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職業素養和示范性
著名語言學家皮特·科特就曾表示:“學習第二語言應當了解使用這種語言的人群特有的思維習慣,體味他們的民族文化。”因此,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關注語言知識的部分,而忽視了其中的語言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是思想政治課程老師的責任,英語教師在傳授英語知識的同時,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大學生自覺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風俗、文化、習慣等內容,并有選擇地借鑒吸收。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素養。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具有示范性。要成為學生的一個良好榜樣,教師應該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開闊視野。
3.充分挖掘英語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改變英語教學的方式
高校英語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文章既反映了英語國家的語言文化,也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很適合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教材中的英語課文所涉及的題材比較廣泛, 與大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具有很強的時代感、思想性、知識性和真實性。這些教材的內容涵蓋了名人傳記、環境保護、人際關系、政治與法律、行為規范、音樂體育等諸多方面,其中都滲透了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教師可充分地挖掘利用教材中這些素材,強化其感染力。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聯系他們自己的實際生活去思考和探討, 使其思想得到內化進而升華。教師要充分挖掘英語教材中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科學思維方式等思想教育因素,引導學生思維活躍,思想辯證,培養學生堅強、進取、豁達、樂觀等性格的思想道德素質。同時,課堂上也要杜絕單一的教師講述,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意識。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國之未來,教師有責 。綜上所述,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必要的,可行的。只要高職英語教師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在英語教學中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就能使大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得到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吳玲,周元寬.當代教師文化使命[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2]陳安琪.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分析[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5-0234.
[3] 蔡思揚. 高職英語教師如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