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 要:道德、品質是人生活、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保證。初中政治教育教學的重點之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情操素養,促成學生心身健康的發展,增強學科和學習素養與綜合能力。而政治教學離不開生活,就聯系生活,對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策略探究
初中學生處于人生定位、性格品質與素養漸趨成熟的階段。他們對學習,對生活,對社會都有了一定的自我認識和思考。我們在初中這一學生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階段要加強教育,重視指導,努力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他們的人格不斷健全,行為不斷規范,身心更加健康。但是不重視學生的體驗,不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情感,不去引領他們關注生活,那么,他們學到的知識就會僵化,不知變通應用,就不能獲得更大的教育意義和發展。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我們在具體內容的教育教學中就要引領學生關注生活,學會聯系生活,聯系體驗經歷進行思考。那么,我們如何實施生活化教學呢?
一、聯系生活導入,激發學生政治學習熱情
生活是萬花筒,我們每個人都處在一定的社會生活環境之中,社會上的人與事無不對我們學生的成長有著一定的影響。而在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我們應該怎樣為人處世,怎樣看自己和看他人是政治學習的一個方面。因此,我們在政治教學中就要注意將與學習內容有關的現實生活事件現象聯系起來。而導入是拉開課堂教學的序幕,有效的導入能夠提高學生的政治思維和進入課堂學習的熱情。如我在《矯治不良行為》的教學中,就從學生常見的生活現象說起。如我在教學中,先和學生交流我們食堂吃飯的問題,讓學生隨意地去說,去談。有學生說:“食堂的菜太難吃了,還總是那幾樣!”有學生說:“我們最希望最后一節課老師不要拖堂,不然,排隊擠(急)死了!”還有同學說:“難吃,本來可以不吃或者少吃,什么光盤行動,還不準倒掉,憋死人??!”——在學生自由交流中,多是抱怨。等學生說得差不多的時候,我就說:“同學們,老師和你們一樣也非常討厭食堂,我們現在去把它砸了吧?”學生一臉驚訝,沒有一個人附和。我乘機導入新課——我們對生活有看法是正常的,但是做出不負責任的行為就可能使我們走向墮落,走向違規違紀甚至犯罪。可以說不良行為是我們成長的“高壓線”,那么,我們的哪些行為是不良的呢?如何矯治不良行為,筑起心理和行動的“防火墻”呢?
通過聯系生活的導入,使得學生發現生活中可能導致自己出現不良行為的原因,自己不正確的想法可能造成的后果。讓學生先驚訝,再后怕,然后去認識思考自己,進入教學內容的學習,獲得自我認識,提高對行為的掌握能力;對不良行為對自己、家庭、他人和社會造成影響有充分的認識,從而正視自己、反思自己,規范自己的行為。
二、圍繞生活故事探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素質課堂強調以生為本,要重視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形成思想品質和道德情操。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將一個生活事件進行放大,把一節課的教學內容與一個生活事件交融起來,使得學生在聽事件、談事件、認識事件和自己反思中獲得知識與能力。如在《克服逆反心理》這一內容教學的設計中,可用最近網上的“女子帶著初中生模樣的兒子來配眼鏡結果被兒子毆打”的視頻事件作為生活故事,讓學生觀看、討論,讓學生了解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含義,以及辯證地看待逆反心理,深刻認識逆反心理所帶來的后果和危害。在教學中,可先讓學生看視頻,讓他們談論視頻短片的內容。然后提出問題:“同學們,我們在家做沒做過這種事情(打自己的父母)?”孩子一片叫屈聲。接著問:“那么,我們在家里有沒有和父母吵嘴、慪氣和摔東西呢?”這時候,一些學生沉默了??稍賳枺骸澳敲矗覀冊诩矣袥]有被父母說成不聽話呢?”這時候更多的學生沉默了。這時,肯定學生在成長中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不管父母的想法,不問父母的初衷,而故意頂撞父母,說明我們開始有逆反心理了。那么,什么是逆反心理呢,逆反心理有什么后果和危害呢?這樣,孩子們進行教材的閱讀,對逆反心理有一些認識,如不服從老師管教,不愿意接受父母的安排,總是愿意和別人對著干等就是有逆反心理了。然后,我們圍繞視頻的內容,對視頻中的初中生模樣的男生和我們自己的一些行為進行測試。讓學生自問“如果家長抱怨或者再次叮囑一件事,你就感到厭煩嗎?”“你欣賞那些與老師對著干的同學嗎?”“受到批評,你就反感和憤怒嗎?”“你特別愛惡作劇或者愛做令人大吃一驚的事嗎?”“你討厭那些當班干部的同學或者家里經濟好的同學嗎?”讓他們在對比中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是否有逆反心理,自己的逆反心理到了什么程度。然后,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談論逆反心理的成因,正確認識逆反心理。接著,可和學生一起就視頻中的那個男生,談論交流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控制會造成危害的問題,在案例的學習中尋找克服逆反心理的方法。這樣,學生的心理素質就得到了提高,也能正確地認識、控制自我。
總之,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關注生活,不斷地思考社會生活事件和現象,能夠在聯系生活的有關內容的學習中運用政治思維思考問題,從而獲得知識,提高政治學習品質,獲得學科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趙貴梅.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探討[J].新課程導學,2017(24).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