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慶祝
摘 要:基于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時一定要把握好物理教學過程中的三個基本因素:教師、學生和物理世界。觀察和實驗是物理教學的基礎。在實際教學中,學生能力參差不齊,需要教師進一步改善實驗條件,讓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具有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驗和實踐中培養科學素養,提高學習物理的能力。
關鍵詞:物理實驗教學;探究性學習;課堂有效性
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在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實際教學中,由于農村中學條件的制約和局限,學生能力的參差不齊,對如何進行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有幾點實踐與思考:
一、確立探究方向
教師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創設的情境要充分體現教學內容,特別要把問題提到點子上,所創的情境要能反映“干什么”,從而使教學目標明確,只有目標明確,學生才能針對性進行科學探究,使課堂有的放矢,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在引言部分有一實驗“裝滿水的杯子里還能放多少回形針”,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生先猜測能放多少只,因為沒有接觸這些知識,教師在引導時要明確實驗過程,要“做什么”,該“如何做”,而不是讓學生亂成一團,亂做一氣,同時教師要明確目標,作指導者。學生多數憑感覺猜測能放三只、五只、十只等較少數目,可實驗探究的結果竟是四十幾、五十幾只,讓學生感到很有趣,也非常驚訝,猜想和實驗結果竟有如此大的差別,感覺物理十分有趣,又非常神奇,從而進一步明確探究的重要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的思想觀察和解決問題,培養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點明實驗層次
創設情境要有合理的順序和階梯性,應該善于把一個復雜、有難度的問題分成幾個相互聯系的小問題,可以讓學生依次逐個解決。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能力是有所區別的,學生個體存在差異性,而農村中學的孩子動手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弱一些,這就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做出合理的編排。可以做一些鋪墊,問題也可以簡單一些,器材不要選得太復雜,問題的解決由易到難,由近及遠,由淺入深,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完成。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教師并不閑著,應急學生之所急,從問題的提出到問題的解決,始終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觀察、分析、討論、探究,教師適時點撥,恰當地引導,最后學生歸納、解決問題,教師不能把知識灌輸給學生。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而且教師在其中要不斷觀察、引導。如《氣體的壓強》這一節中,大氣有壓強而且壓強很大,有一著名的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雖然我們不能像當年馬德堡市長奧托·格里克那樣做,但我們可以模擬做實驗,實驗室準備了類似的器材,當教師指導學生把兩個空心鐵半球緊貼在一起,抽出球內的空氣,兩個男生走上講臺向相反方向拉球,他們用盡力氣,臉紅紅的還是沒有拉開,全班同學非常驚訝,不得不佩服大氣壓強是如此之大。
三、評價合作交流
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模式中學生很被動,只是教師做做樣子,直接灌輸實驗結果,反復的測試讓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形成了消極的情緒,導致學生不愿意學習。新課堂下教師就應該適當地鼓勵和肯定,讓學生適時得到表揚激勵,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實驗教學中,學生的合作交流必不可少。一個學生的能力有限,需要他人的幫助和點撥,不僅需要教師的引導,探究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很重要。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個體的差異性,適當地安排個體自學、小組實驗、集體討論,爭辯結合,學習與探究結合,實驗與閱讀觀察結合,討論與匯報結合,實現教學的多向交流。把個人學習、小組學習和班級學習結合起來。活潑的氣氛,嚴謹的態度,熱烈的討論,收放自如的課堂能更好地讓學生學到知識。在“比較材料的隔聲性能”活動中,讓學生合作去找尋方法,團隊合作解決問題,以小組進行活動時出現了幾種不一樣的方法,進行評估后選出較好的方法。教師也要注意多引導、多點撥,使他們在交流中感到快樂,在合作中享受成功。
四、釋放發展培養
將學生從課本的條條框框中解放出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關注學生“全人”的發展。農村中學具有特定的環境,應該從大量的教學資源中精選適當的內容,讓學生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在物理教學實踐中發現,一些日常信息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和學習激情,而濃厚的興趣能激勵學生不斷地進行探索。比如,在上《光現象》這一章前,提前讓學生去尋找自己身邊的光現象,提出疑問和見解,然后集中加以討論。學生發現生活中有著五彩繽紛的顏色,紅、橙、黃、綠、藍、靛、紫、白、黑等;有調皮的影子,一時長一時短;湖面的波光讓人眼花繚亂;城市中高樓大廈的玻璃幕墻會造成光污染;神奇的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使人的視覺不斷擴展,讓人成了“千里眼”……學生通過身邊的信息,在準備活動中學會了尋找問題,發現問題,學會了與人合作,與人探討,學會了謙虛,學會了科學探究的第一步,讓學生自身得到了鍛煉。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物理就在身邊,物理是一門有趣的學科,以此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熱愛科學,熱愛物理,熱愛生活。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