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提艾力·毛拉肉孜
摘 要:人的審美能力并非與生俱來,而是通過在生活審美實踐中鍛煉出來的,隨著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不斷發展,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現代生活中感受美和創造美的重要性。其中音樂教育就是實施美育的一個重要途徑。老師可以通過音樂,培養學生熱愛、體驗和鑒賞音樂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基于此,就初中音樂中學生審美能力進行具體的策略分析。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審美能力;培養
知識來源于生活,我們要懂得從生活中學習我們想要的,所以,對于個人審美能力的培養,可以從多方面著手進行。因為音樂的審美不僅包括音樂旋律美、節奏美,更包含其他的創造美、實踐美等。然而在當下,“滿堂灌”的填鴨式使課堂充滿了乏味,從而束縛了學生的創造性。好馬需有伯樂在,因此對于好的音樂來說,也必須要有人欣賞才行。應該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感受美,并且體驗美,從而讓他們去追求美并創造美。
一、目前我國初中音樂教育在美育方面的不足
1.師生對音樂課程不重視
由于現如今我國仍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長期的應試觀念深深地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判斷,傳統思想的自我束縛,都深深阻礙著各種能力的培養。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我國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但重視程度還遠遠達不到社會的期望值。在絕大多數中學里,音樂課程沒有教學大綱,教學沒有目的性,教師資源短缺,而且大多數音樂教師并非音樂專業。更嚴重的是音樂課程現在還是一門副課,可有可無。從而形成了一種規則,在音樂課堂中,教師不需嚴格備課,授課時隨便應付,課程結束,不會有嚴格的考試系統,也不會計入最終考試成績,由此也導致了師生對音樂課程的不重視。
2.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由于我國在過去幾年里對于文化審美的重視程度存在偏差,所以出現了一大批應試人才。更是因為如此,讓大部分家長覺得音樂教程沒有那么重要,甚至有的家長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去學音樂,很少接受音樂的熏陶,對于音樂缺乏認識,孩子在音樂方面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啟發,久而久之,隨著學業的加重,最后音樂變成了在主課之后的消遣。學生無法理解和接受這些枯燥的、乏味的內容,所以不會有太大的興趣去學習音樂。
3.文化課程繁多,學習壓力過大
我國義務教育文化課的安排非常緊張,每天都有主課,例如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音樂課一周只有一節,而且這一節課也不知能不能按時上課。由于對音樂的不重視,音樂課隨時能被改為英語、數學、語文課。即使上課,最后也變成了單純的電影欣賞或者音樂欣賞。審美能力的培養需要大量的藝術熏陶,讓人們學習在美好的音樂中鑒賞美好事物的能力,是極需要投放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現如今對音樂粗放型的教學方式,是很難通過音樂課程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的。
二、初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建議
1.教育方法的改進
應該以正確的教育方式去培養學生的自身審美能力,對于西方國家來說,自身的修養能力極為重要,例如,英國學生的制服大多是西裝,并且對于像音樂課之類的課程分科明細,例如音樂賞析、音樂歷史、音樂實踐課等,都顯現出了對審美教育的重視程度,是非常全面而且有條理性的。我們應該學習西方國家這種對審美能力的培養,讓音樂教學走出應試教育的束縛,去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音樂審美觀念。首先,教師應該給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音樂審美觀念,將教學方案改為,從以教師為主體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其次,學校應該將音樂教學推向全校,不再拘泥于特長生。老師應該深入理解音樂教學的目的,不可誤人子弟,同時將音樂作為一門綜合性強的學科,喚起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
2.創造藝術情境,營造學習氛圍
教師不能再像傳統課程那樣,一味地跟著教材步驟進行講課,教師在講課時,應該注意藝術情境的創造,在相應的情境中,更好地加入教學內容,學生在這種環境下,才能更好地感受音樂之美。例如,在音樂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先講講音樂的背景,創造相應的藝術情境,同時,通過講課的形式,將歌詞進行生動的演繹,將學生帶入相應的氛圍中,讓學生在這個相應的藝術情境中更加身臨其境地感受音樂的美。音樂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對學生來說,音樂教育大多來自于學校、家庭和社會,社會中一般都是通過電影電視、網絡等方面接受音樂知識,這些都不具有教育目的,所以學校的音樂教育要更加全面和具體。
3.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如果將自己的喜愛注入這件事情當中,那么,這件事情才會有意義,學生在興趣的帶動下,才能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學習的熱情也會隨之增加。在教育過程中,提升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只有讓學生享受在其中,才能更加輕松地投入到音樂的學習過程中。此外,教師應該合理地安排教學教材,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學生在積極的學習情境下,才更有利于學習和鑒賞音樂,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該打開音樂的大門,讓學生走進多元化的音樂鑒賞世界中。多展開音樂鑒賞課、音樂歷史課等,加強師生間的互動。
綜上所述,在音樂路上的探索還需要師生共同努力,一起攜手走進音樂的殿堂,從中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所以通過音樂教育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重要的教育形式。審美不僅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修養,而音樂是通向殿堂的其中一扇門,在音樂中不斷塑造積極向上的審美觀念,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石留紅.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
編輯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