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淼
摘 要: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是當前非常受學生歡迎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要求數學教師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把生活引入數學課堂,指導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從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生活化教學實踐有利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簡單闡述了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然后圍繞如何實現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具體措施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如今我國教育事業呈現出較快的發展趨勢,很多學校教師開始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趨勢,他們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靈活將各種教學方式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教育部門制定了新的課程標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新課程標準已經明確提到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它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的時候應當從實際出發,讓學生將數學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事實上,我們的生活處處充滿了數學知識,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學會從生活中收集有趣的數學材料,然后作為創設情境的重要內容。目前,很多小學數學教師都開始改變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他們將情境創設作為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實現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方式,并且取得了明顯效果。
(二)引導學生借助生活經驗,思考數學問題
知識源于生活,為了實現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小學數學教師應當耐心引導學生借助生活的經驗來思考和解決數學問題,這種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有利于讓學生認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同時他們也可以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例如,當小學數學教師講解“觀察物體”這部分知識的時候,他們應當耐心引導學生借助生活經驗來觀察物體。首先,數學教師拿出一張紙,紙上面畫了三個可愛的小熊,事實上,這是同一個小熊,紙上的幾個小熊圖都是教師從不同角度位置觀察繪制所得。然后,數學教師可以拿著紙巾提問:“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觀察物體”,那么你們看一下老師手中的這幅圖畫,你們猜一猜,他們是不是同一個小熊呢?為什么呢?”此時,全班同學非常認真地觀察著這幾個不同角度的小熊,王明同學舉手回答:“老師,我覺得這畫的是一個小熊,為什么展示出來的圖片并不完全一樣呢?我覺得這主要是因為畫畫者從不同的角度來畫的小熊?!蓖趺魍瑢W回答完以后,數學教師微笑著繼續問:“你如何得知他們是對小熊從不同角度觀察所得呢?”“因為我家里也有一只可愛的小熊玩具,所以我是從我的生活經驗知道的?!睌祵W教師再次表揚了王明同學,并且順利展開了“觀察物體”的數學課。由此可見,為了實現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數學教師應當耐心地引導學生借助生活經驗、思考數學問題,最終提高課堂效率。
(三)加強學生數學實踐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除了需要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借助生活經驗、思考數學問題以外,還需要學生親自參與到數學實踐當中。理論離不開實踐,實踐可以讓小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數學知識,從而加深對這部分數學知識的記憶。所以,作為一名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師,他們應當鼓勵學生參與到實踐中,當然,數學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有趣的數學實踐作業,每一個學生必須通過自身的實踐完成,不可以弄虛作假。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會了相關的數學知識,同時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例如,當學生在學習“加與減”的時候,數學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每一個同學回到家以后要陪同父母一起到菜市場買菜,然后準確計算出每次的花銷。上課的時候,數學教師應當對實踐作業進行抽查,教師問:“同學們,之前老師給你們布置的實踐作業有沒有認真完成啊?哪位同學來匯報一下?”當老師問完以后,李芳同學非常積極地舉手回答:“老師,我昨天和媽媽一起到菜市場買菜,我們買了2元的西紅柿,當時我給了菜市場阿姨5元錢,她找回了我3元,我和媽媽還買了23元的水果,買完以后就回家了,我們總共消費了25元?!睌祵W教師非常認可地點頭,并說:“李芳同學非常棒!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一起來學習《加與減》的知識,這節課所涉及的數字會復雜一點,希望大家能夠認真聽講。”在之后的數學教學中,學生的表現都非常棒,正是由于他們有了足夠的生活實踐,他們在學習加減法的時候才更加得心應手。這種充滿了趣味性和挑戰性的數學實踐作業深受小學生歡迎,所以,數學教師應當加強學生數學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最終提高小學數學學習的效率。
綜上所述,小學是培養學生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作為一名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師,他們應當高度重視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然后將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靈活應用到三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當中,例如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借助生活經驗,思考數學問題、加強學生數學實踐、注重創新能力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等,這樣既能夠讓學生掌握扎實的數學知識,還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樂趣,最終實現我國素質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張煥鳳.數學生活教學化[J].考試周刊,2002(19).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