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彥
摘 要:轉化后進生工作是當前形勢的需要,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探索后進生轉化工作的創新點,深刻分析后進生的成因,從而摸索出轉化后進生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轉化;后進生;方法;探究
一、轉化后進生工作是當前形勢的需要
“后進生”在每所學校都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群體。在不同的學校叫法也不相同,帶有歧視性的稱呼是“差生”,含蓄一點的叫“學困生”。不管怎么稱呼,后進生都是每一所學校、每一名教師都必須面對的話題。如果學校不是把“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辦學理念只掛在嘴上的話,后進生轉化工作無疑是必須俯下身子要做好的事情。
《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活潑地發展,辦出各自的特色。”由此可知,國家特別關注這部分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作為教師做好這一工作是責無旁貸的。
我所在的學校是農村鄉鎮學校,教學成績一直處在全縣中游或偏下的位置。近幾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外出務工家庭增多,導致優秀學生向省城縣城學校流動, 農村留守兒童越來越多,致使學校生源質量一年比一年差。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學生的考試成績達不到上級部門規定的質量控制標準,影響了縣教育局對學校的質量考核結果,影響了學校在社會和家長心目中的形象,也制約了學校今后的進一步發展。
我校的青年教師雖然上進心強,樂于學習,不怕吃苦,但是因為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經驗和方法,在面對問題學生時往往束手無策,處理突發事件時也經常方法簡單粗暴。這既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同時對青年教師的發展也極為不利。所以,對后進生學習心理激勵的探究是當前形勢下的迫切需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轉化后進生工作要有創新點
首先,要做好轉化后進生工作,就要真正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切實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優化教育方法,和諧師生關系,使教師學會真正地走進學生的心靈。其次,對后進生的心理成因、現實表現進行研究和分析,構建學校、家庭、社會聯動的教育機制,為后進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和環境。還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 “以學生為中心”,創造出有利于師生關系融洽的和諧課堂、和諧校園。
最后,要探索出“后進生”心理問題預防與矯治的有效途徑與方法,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態度。
三、后進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關于后進生形成的原因,有各種各樣的因素,但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自身因素
一是智力因素。人的智商確實存在客觀差距,一般來說,智力高的學習能力就強,其學習能動性或學習潛力就大,智力低者則相反,所以“后進生”中有部分情況是由智力不高造成的。二是非智力因素。例如,學生學習習慣不好、缺乏吃苦精神、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學習興趣低、注意力分散、心理素質不好、情緒不穩定等等情況,都是非智力因素的范疇。
2.家庭因素
有很多獨生子女家庭,家長過分溺愛放縱孩子,怕孩子吃苦受累,對孩子學習放任自流、不管不問,養成了孩子好逸惡勞、自私自利、獨斷專橫的性格,一旦想法得不到實現,便任性胡鬧,致使學習下降。有的家長對孩子提出了過高的不切合實際的要求,當孩子考試達不到目標時,就嚴加訓斥,導致孩子產生抵觸情緒或厭學。有的家長生活情趣低下,只顧自己享樂,這樣不良家庭文化環境的熏陶,都會對孩子成長產生消極的影響。有的家庭不和睦,有的父母離異,都會讓孩子體會不到家庭的溫暖,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傷害,使他們對學習和追求上進失去了勇氣和信心。有的父母外出務工,孩子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這就是農村常見的留守兒童,他們沒有較強的自制能力,沒有父母的約束,有的是游戲廳的誘惑,有的是爺爺、奶奶的溺愛與縱容,這樣的孩子學壞了一點也不足為奇。
3.學校因素
學校對后進生群體重視不夠,老師忽略對后進生的心理疏導,忽視對后進生學習方法的合理指導。有的老師教學方法陳舊,上課方式單調,導致學生學起來乏味,提不起興趣。個別老師的教育方法不當,也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四、轉化后進生的有效方法
1.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誘發并強化學習動機。
2.建立適合學生性格特點的認知結構。
3.強化記憶訓練,及時復習鞏固。
4.篩選適合學生性格特點的學習方法。
5.教師要善于創設教學情境,課堂氣氛生動活潑;抽象推理要有過程,概括要準確適度,思考問題要教會分析,表述結果要教會綜合,要做綜合性的學習訓練。
參考文獻:
[1]英琦.學習困難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學干預策略的研究[J].科學教育,2006(1).
[2]孫鳳林.淺談差生轉化的實踐與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8).
編輯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