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朝霞
摘要:古詩文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精華,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詩言志,詩傳情,古詩凝煉,魅力無窮。常吟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養(yǎng)他們的詩學素養(yǎng)。
關鍵詞:經典誦讀;運用詩句;語文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1-0031-02
語文教材中所選入的古詩文均為凝聚精華,膾炙人口,世代流傳的,有著不可磨滅的生命力和不可抗拒魅力的經典詩詞篇章,它們是文化精神及為深刻、極有特征、極其精美的聚光點,它們的深層蘊藏著人們的思想行為的價值觀、道德理想、人生追求以及對世界感知的方式和審美情趣。那么,怎樣在古詩文誦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
現(xiàn)就結合我們的課題《經典誦讀促進農村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實踐研究》研究中的一些探究活動,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1.營造氛圍,重視經典熏陶
新課程倡導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不僅有利于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激勵學生勤奮學習,積極向上,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思維、行為、習慣以及氣質的形成。它雖然“桃李不言”,卻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中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猶如細雨潤物,容易給人營造良好的心境,創(chuàng)設文化學習氛圍,如在教室內外的墻壁上張貼古代名人的畫像和書法家撰寫的名言警句,在黑板報專門開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每天為學生提供一首或一段古詩文等,以此來營造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我們的課間操一直是國學操《弟子規(guī)》,學生一邊做操,一邊誦讀。每天上午第一節(jié)課的課間和午餐后休息時間,廣播上都播放配樂朗誦《弟子規(guī)》。孩子們一邊休息,一邊聽著廣播上的朗誦,沒有任何負擔,接受著經典的熏陶。有的孩子興趣來了,一邊玩耍,一邊和廣播一道誦讀。每天上午第一節(jié)和下午第一節(jié)課前都安排了課前一首詩時間,由廣播提示后,各班自由誦讀。同時鼓勵學生閱讀經典書籍,每周三中午為學生在圖書室的借還書時間,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我們還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隨時借還,十分方便。這樣,學生在海量的閱讀中,既受到經典的熏陶,又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同時還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發(fā)展了想象力。
2.誦讀為本,積累經典詩文,積淀民族文化底蘊
我們在誦讀活動中把“誦讀為本,不求甚解”作為開展誦讀中華經典古詩文活動的一個指導思想。“誦讀為本,不求甚解”,就是讓學生在接受經典教育的時候,在接觸人類優(yōu)秀文化成果的過程中,通過反復誦讀,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讓一篇篇優(yōu)秀的詩文在他們那幼小的心靈中不斷地反芻、發(fā)酵,使之成為他們一生高遠見識、健全人格的源頭活水,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小學三個學段要求背誦優(yōu)秀詩文110篇(段)。這般營養(yǎng)大餐如何消化?不注意方法,只顧吞咽是不行的。我們采取化整為零,分而化之的方法。我們要求從一年級起,每學期至少背誦十首古詩,鼓勵多背,并進行等級測試,發(fā)給證書。誦讀的方法有很多,學生可根據(jù)各自的特點,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能記住即可。當然古詩文吟誦必須保證時間,要時時誦,天天記,這是保證誦讀質量、進行大量積累的前提。我們在實踐中就向學生提出了“天天讀古詩,早晚十分鐘”的口號,并開展了“四個一”的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即一周一節(jié)誦讀課、一學期一份手抄報、一學期一次賽詩會、一學年一次經典誦讀展示活動。
大量的吟誦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使他們吸收了古代語言的營養(yǎng)。盡管有些內容一時難以理解,但也為學生今后的“反芻”、領悟,提供了語言材料。特別是通過大量的反復的吟誦,使學生感悟到了古詩文“溫柔敦厚”的語言特色,并逐漸內化古詩文中高尚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審美情趣、正確的價值觀念、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質,同時使他們的文化底蘊日漸厚實。
3.學以致用,激發(fā)誦讀興趣,提升文化品位
“學以致用”,讀書不是為了讀而讀,應把外部的獲得通過學生主體的消化吸收,成為內部的知識積累,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個體的語文素養(yǎng)。我曾經和學生聊天,知道他們大多看過電視劇《甄嬛傳》,而且很喜歡主人公甄嬛,他們說甄嬛有才,甄嬛的語言很富有詩意。通過剖析人物,學生明白甄嬛就是飽讀詩書,她把平時積累在心中的古詩佳句,恰當?shù)剡\用到自己的語言實踐中。如果他們也能把平時積累的古詩佳句也運用到平常的口語中,一定也能提升自己的品位,這就是語文素養(yǎng)。
為了指導學生運用熟記于心的古詩句,我們特為學生安排了一節(jié)古詩文運用指導課。課上我們精心設計了一些語境,讓學生在語境中運用耳熟能詳?shù)墓旁娋洹H纾籂敔斊呤髩郏H朋好友都前來祝賀。大家祝爺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可爺爺卻嘆息道:“
”我趕緊把爺爺?shù)脑挻蜃。骸?。爺爺,你的身子骨比年輕人還壯實。”爺爺笑了,摸摸我的頭:“就你會耍貧嘴!”要學生在橫線上填上古詩句,學生稍作思考,說出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和“霜葉紅于二月花”的名句。再如:昨天下午,張老師布置了一道數(shù)學思考題。晚上,我絞盡腦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 ”時,爸爸走了過來,稍稍一點撥,我豁然開朗,真是“ ”啊。于是,我迅速地解開了這道難題。學生通過思考,說出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詩句。這樣的古詩句運用指導課,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積累古詩文的興趣。同時告訴學生,如果在作文中,在平時的口語中,不時地能用上一句古詩,一定能將品位提升
不少。為了使學生學會運用古詩句,我們搜集了大量的古詩句運用填空,讓學生練習。學生練習的興趣非常濃厚。
“拘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經典誦讀”猶如一道亮麗的風景,為我們帶來了一片生機,它時時喚起學生創(chuàng)造的靈性,奏響學生心中詩文的琴弦,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充滿激情的美好情懷,健全學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與文化底蘊,提升了學生語文水平,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