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宇
【摘要】微信公眾平臺是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為一體的綜合移動互聯網平臺。通過個人微信公眾號建設,教師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利用網絡資源,進而創建個性化微課,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創建微信平臺內容,進行體驗式學習。此外,微信平臺還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創造了新的空間與模式。
【關鍵詞】教師微信公眾號;大學英語教學;精神交流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一般規劃課題“基于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的大學英語體驗式學習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GH170186。
移動互聯網與微信平臺時代的到來給大學英語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微信公眾平臺可以通過手機、平板、電腦快速發送語音、視頻、圖片和文字,它所提供的平等開放的人際交往平臺恰恰契合大學生渴望交流、樂于自我展示的價值需要,也為活化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一個有效的開放式平臺。
一、導入圖像、音頻與視頻資源的平臺
圖像、音頻與視頻是英語教學的重要資源。英語教師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經驗:發現網上有很好的圖片、音頻或視頻學習材料,便分享到微信群、朋友圈建議學生學習。但如果教師擁有自己的微信平臺,就可以把圖片、音頻和視頻上傳到其中,同時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這樣就把與課堂相關而又沒有時間在課堂展示的優質學習資源引入了學習系統,再通過師生微信群傳播,就會成為活化學習過程的有效手段。另外,平臺的留言功能使學生和教師就微課內容隨時互動,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及時、有效的交流場所。這樣,就創建了課堂與線上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二、承載教師微課的平臺
微課制作的工具在國內是近年才成熟起來的,具有巨大的教學潛力。但制作出來的微課以什么途徑有效傳遞給學生呢?微信公眾號正在發展成非常適合承載微課的平臺。首先,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很方便地加載音頻、視頻、圖片和文字。教師的授課內容可以直接通過錄音上傳平臺,也可以利用錄屏軟件把自己的教學講解制作成視頻上傳。這種微課能夠部分解決大學英語課堂一直以來的一個矛盾,那就是課堂上的時間非常有限,學生很難充分訓練語言表達能力。課堂上教師雖然總是在盡力引導學生就某一話題進行討論、展示,然而常常是心有余而時間不足,能夠主動發言的學生非常有限。通過微信平臺,教師可以就某一話題首先制作微課,學生在課下學習。這樣在課堂上就能節省更多時間用于展示和交流,使課堂走向“翻轉”。
三、學生英語展示的平臺
傳統的課堂大多以教師為中心傳授知識,學生很難有操練英語的機會,而在課下,學生又缺少英語展示的渠道,使英語學習變成了知識的學習而非技能的掌握。學生使用英語仍然缺乏環境,如何促進語言輸出,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是學生的迫切需求。而教師在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很難保證充分而平等地操練,如何激發學生在課下繼續進行語言輸出也是英語教師現在面臨的挑戰。教師鼓勵學生自主練習并進行展示性輸出,需要有一個簡便、有效且個性化的展示交流平臺。微信公眾平臺的發展為以上問題的解決帶來了契機。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學生隨時可以把自己的英語寫作、朗讀、講話、辯論、演講以文字、音頻、視頻的形式展示并上傳至公眾平臺,這就是一種以展示任務為核心的體驗式學習。為此,教師要引導、組織這種展示,把課堂教學和課下以創建平臺內容為中心的體驗式學習結合起來。這里的一個關鍵問題是教師要建立一個真正有吸引力的平臺,師生要共同努力讓平臺內容豐富多彩,并且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展示。
四、發展學生組織合作能力的平臺
現代社會需要的不僅是有知識的人才,更需要有創新能力、善于團隊合作的人才。微信公眾平臺的建設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合作溝通能力能夠起到積極作用。教師建設的公眾平臺可以指派學生去建設內容,包括專題選擇、人員分配與團隊成員進行協商、布置等。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布置熱點時事評述專題,各團隊首先要在團隊負責人的帶領下協商選擇具體話題,然后制定具體的準備分工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發揮想象力,鍛煉團隊合作能力,他們會深刻地體會到一個優秀視頻的錄制需要的不僅僅是良好的語言能力,更是創造力、合作力的體現。學生參與英語組織展示與策劃節目活動相類似,能夠全面提高素質,這是一種比學習知識本身更深層次的體驗式學習。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舉辦小型的翻譯大賽、寫作大賽、演講比賽、聽寫比賽等,為學生營造競賽氛圍,使學生體會實戰感受。在準備和比賽中,學生會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夯實基本功,感受語言魅力,提高對語言的駕馭能力,并且鍛煉了組織協調能力。
通過微信平臺的各種展示,學生可以在努力中感受到自我價值的提升與自信心的增強。作為管理者,學生可以自己主持某一欄目,規劃節目內容,充分發揮領導和創新能力;作為團隊成員,學生通過不斷自我超越,展示自己最優秀的一面。師生在平臺上不僅通過微課進行教學,而且是在創建內容過程中、在玩中學習,在領導與溝通中學習。學生在公眾平臺展示自我的同時會看到其他同學的進步,因此激發自己更優異的表現,進而設定更高的目標。有目標才有動力,才有自我提升的可能。這些都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起到了活化作用。
五、師生之間長期精神交流的平臺
隨著微信時代的來臨,教師和學生一旦建立起微信聯系,就會長期互相關注。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在畢業多年后的生活,學生也會繼續通過微信平臺和教師及在校生交流。不論是教師、已畢業的學生還是在校生,他們都渴望有這樣的個性化平臺對學習和人生的諸多問題進行交流。教師可以把多年教學的心得感悟和人生感悟以隨筆的形式在公眾號上發表,以便與讀者進行更深層次的精神交流。
經過幾年的發展,關注教師公眾平臺的學生就不只是一屆,而是多屆,平臺就會形成一個豐富多彩的交流園地。此時,互動的對象也不再僅僅是本班師生,還包括其他班、往屆生和后來者,交流的內容也會更加豐富。教師在此平臺上發布的內容,包括英語學習和人生分享,會繼續影響學生,教育學生,發揮著一定的終身教育功能。那些已經步入社會的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分享的奮斗故事對校園中正在成長中的學生能夠產生巨大的鼓舞作用。因此,教師建立的公眾平臺會成為促進學生終身成長的一個精神資源與交流平臺。
大學英語教師微信公眾號對于活化大學英語教學有著巨大潛能。通過微信平臺的內容建設,學生會進一步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師生角色會進一步改變,學生將展開體驗式自主探索性學習。在微信平臺建設的過程中,傳統課堂授課將轉變為通過課件展示或錄制微課進行展示,為師生打通線上線下進行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提供了多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