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巍


【摘要】黨性教育資源的不足和分布不均,使生活于不同區域的高等院校在黨性教育資源獲取上存在著不平衡現象。借助微課教學平臺可以在顯著提高教學效果的同時合理調配地域間的黨性教育資源。文章以微課在黨性教育中的作用問題加以研究,對上述現象及問題展開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微課;高校黨性教育;作用
“互聯網+”模式的提出是我國積極實踐國家信息化戰略的重要嘗試,同時也為我國傳統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當前國內各省份區域網絡光纜的全面覆蓋,體現了互聯網全域性和移動性的服務優勢。互聯網在與其他行業進行有效融合后,能夠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產業的發展弱勢,為其創造新的發展機遇。黨性教育是我國公共教育服務的重要陣地,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財政向居民思想文化生活傾斜便成為我國公共服務建設的基本方向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高校黨性教育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部分地區實現了高等院校黨性教育從無到有的跨越式發展。充足的財政資金支持使黨性教育行業成為最先引入互聯網技術的行業領域,通過對微課等互聯平臺技術的有效運用,黨性教育在教學資源、工作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其中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
在我國各階段教育水平穩步提升的環境下,高校黨性教育卻成為其中的短板所在。受傳統教育觀念對高校黨性教育忽視的影響,在對互聯網技術資源利用方面,高校黨性教育與其他教育階段相比處于相對劣勢的困境。但即使是在這樣的發展困境下,以微課為代表的互聯網技術對高校黨性教育的積極意義仍然十分明顯。首先,互聯網平臺的大數據整合能力為我國各地區高校黨性教育資源的分配和獲取提供了便利,借助互聯網平臺,中西部地區的高校黨性教育得以使用東部教育先進地區高校黨性教育教學資源。其次,互聯媒介技術在表現形式上的直觀性和生動性與學生學習心理和興趣特征存在著較高的契合度,互聯網技術的使用使高校黨性教育的教學效果得到了提高。因此,對于微課在高校黨性教育中的應用問題進行研究,對新時期高校黨性教育的開展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意義。
一、微課在高等院校黨性教育中應用現狀分析
(一)被試
本此研究以微課黨性教育的網絡受眾為被試選取對象,共發放200份調查問卷,其中有效回收179份。被試對象按來源地區、性別兩個維度進行劃分。其中,城鎮地區104人,農村地區75人;男性受訪者96人,女性受訪者83人(見表1)。
(二)微課在黨性教育中的應用效果感知
不同的生活環境對受訪者的微課黨校教學效果感知存在著較為直接的影響關系。在豐富教學內容維度方面,男性受訪者分別以27.32分和25.78分的得分優于女性受訪者的評分表現。在提升師生互動層面,來自城鎮的受訪者對微課在黨校教學效果評分量表上的得分是36.13分,而來自農村的受訪者對微課在黨校教學效果評分量表上的得分則是25.17分。來自城鎮地區的受訪者在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師生互動兩個層面的得分上要高于來自農村地區的受訪者。而在加深知識理解、優化學習時間兩個方面,來自農村的受訪者評分要高于來自城市的受訪者。從調查結果來看,受訪者對微課黨校教學效果感知整體表現為正向的評價感知,證明微課在黨校教學中的作用表現為積極作用(見表2)。
二、當前高校黨性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一)高校黨性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
我國國內地理地形與不同地區省情民情的復雜性使高校黨性教育資源在空間分布上存在著明顯的失衡問題,而教育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無疑會產生局部的教育權利公平化問題。從空間分布上來看,當前國內高校黨性教育資源在空間分布上存在著明顯的層級特征,這種分布特征與國內各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存在直接的關聯性。位于省會城市和區域核心城市的高等院校組成了黨性教育資源的第一層級,是當前高校黨性教育資源較為富集的區域。這些地區呈點狀特征分布在國內各區域,向周邊地區形成教育輻射,但在帶動區域高校黨性教育資源優化問題上的作用十分有限。處于第二層級位置的是上述城市周邊區域的高等院校,位于這類區域的高校在使用當地黨性教育資源的同時可以一定程度上借助核心區域的高校黨性教育資源。處于第三層級的則多為經濟欠發達地區,這類地區受自然地理條件的限制,本身區域高校黨性教育資源缺乏,同時也很難受到教育富集區的輻射帶動影響。高校黨性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問題,是我國長期存在的高校黨性教育問題,也是較難解決的黨性教育難題。分布不均的教育資源既限制了高校黨性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同時也對其他各階段教育工作的開展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二)高校黨性教育中缺乏有效的師生互動
高校黨性教育是學生思想培育和黨性教育的重要陣地,對學生個體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樹立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作為從事高校黨性教育的專職人員,高校教師對于學生的黨性意識教育和能力培養承擔著主要的責任義務。當前學校課堂教育過分注重知識的教導和傳授,忽視了高校黨性教育應有的師生互動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從學校及教師的職責和義務上來看,這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失職。學校應規避傳統的“三重三輕”教導觀念,不應將知識道德傳授與能力培養置于相對沖突的關系。學校在校園生活內容的規劃安排中不能過分地將學生黨性教育培養時間擠占用來進行專業理論知識的教育。校園生活內容的規劃應更多地融入師生互動內容,為學生黨性的培養提供更多的成長空間。
三、運用微課促進高校黨性教育的對策思考
(一)優化黨性教育資源配置,豐富黨性教育教學內容
運用互聯網平臺優勢實現國內黨性教育資源的豐富和合理配置具體可以從兩個維度展開。其一是對國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等黨性教育相關資源的積極引入以及黨性教育資源的合作式開發。首先可以利用互聯網媒介技術的廣域性和時效性,向我國黨性教育資源富集的城市地區開展黨性教育資源的積極引入,彌補弱勢區域在黨性教育資源體量上存在的不足。但在嘗試從國外引入先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等教育資源時應當注意對國內自身黨性教育基礎和教育需求的深入考慮,以避免黨性教育資源與現實教育需求脫節的現象。其次,應對我國國內豐富的黨性教育資源予以盤活和利用,憑借豐富的文化資源與教育資源進行黨性教育資源的合作式開發,進一步利用微課平臺豐富黨性教育教學內容。
(二)利用網絡媒介技術優勢提高教學效果
黨性教育教學效果提升問題需要從轉變黨性教育教學理念入手。微課網絡媒介技術的使用僅能作為黨校教學效果提升的輔助手段。當前提升黨校教學效果的關鍵性問題是更正落后錯誤的黨性教育理念,并有效促進師生圍繞微課平臺展開教學中的合作與交流。
從觀念教育入手,一方面對微課教學資源提供者和使用者開展教育思想培養工作,引導地區黨性教育機構形成新的互聯網黨性教育理念;另一方面還應當在全社會開展黨性教育文化思想教育,使高等院校能夠充分認識到微課在黨性教育發展中的重要意義。以思想教育為主,以鼓勵引導為輔,推動高等院校積極主動參加到微課黨性教育中。
四、結論
微課在黨性教育中的普及和應用,能夠提升我國高校黨性教育中教學資源的配置效果,并借助直觀、生動的視頻畫面促進黨性教育中的教學互動。因而微課在黨性教育中的應用在整體上是積極的,對黨性教育效果的改善以及黨性教育理念知識的培養有著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陳琳.微課教學在高等教育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6(08):173-174.
[2]丁瑞芳,張麗君,陸葉青,等.微課在手術室專科護士教育培訓中的應用[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5(12):1130-1132.
[3]胡曉.微課教學在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可行性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03):154-156.
[4]殷丙山.慕課和微課在成人教育中的應用[J].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學報,2015(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