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柱
【摘 要】當今社會正處于網絡高度發達的環境中,各種資源的共享和人際關系的虛擬化程度不斷提升,在這種背景下,職業教育中的語文教學需要面對許多新的問題,在順應時代發展的前提下對現有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是十分必要而緊迫的。
【關鍵詞】網絡;語文;教學改革;長春職業技術學校
在當前網絡科技高度發達的當下,職業教育語文教學活動應該順應網絡環境的存在和發展,并做出相應轉變以適應時代的需求。由于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在充分利用網絡便捷的前提下,也要引導學生對網絡環境具有相應的預防、鑒別能力,而這些都是在具有一定語言分辨能力的前提下完成的,所以面對網絡環境給職業教育帶來的新問題,語文教學的改革首當其沖,更責無旁貸。
1 網絡環境下的“語”和“文”
所謂語文在教學層面來說就是語言能力與文字能力的培養,但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現代人越來越離不開網絡,但網絡在給人們生活帶來大量便捷的同時,也為一些教師,特別是年紀較大的教師帶來了很多困擾。
從語言方面來說,每天面對鋪天蓋地的各種資訊和大量虛擬世界的人際關系,很多網絡詞匯也應運而生——“吃土”、“洪荒之力”、“猴賽雷”等一大批字面意思與其真正含義完全不同的網絡詞匯不斷出現,而且更新速度往往以“月”為單位。要讓學生覺得語文不是印象中“老生常談”的舊知識,就需要語文學科教師也融入到學生的愛好群體中,調研學生的日常生活和興趣愛好,了解他們的“語言”應該如何理解,減少因年齡產生的隔膜,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更讓日常教學脫離枯燥。想要做到這些,就需要大量參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多與學生進行談話交流。重新認識和學習“語言”,對于語文教師來說十分必要,語言不是一成不變的,從古到今中國的語言一直在不斷發展變化,詞匯的意義也是隨著時間不斷累積的,被曲解甚至完全改頭換面都有可能,比如風騷,現代多為調侃和貶義,但是他的原意指的是楚風和離騷,漢語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此,這也是文化的一種體現。舊有詞匯因為不合時宜被逐漸遺忘(如簸箕、松明等),而新的詞匯在新環境中不斷產生是一個非常正常的情況,做為語文教學工作者,我們只能順應這種發展,否則,我們的工作能力將會越來越落后。
從文字方面來說,表示新時代需要的新字也隨著網絡的普及而廣泛傳播——槑(mei),古同梅,新意為天真、呆滯;囧(jiong),原意為光明,新意為窘迫、郁悶;嫑(biao),由不要兩個字組成,意義也是不要,讀音也由兩個字連讀構成。諸如此類的文字汗牛充棟,學生常常會在語文作業中使用這些“奇奇怪怪”的詞語,讓很多老師摸不著頭腦,甚至以為是錯別字。這種由年代差產生的理解誤區,是語文教學中經常見到的,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我們的學習歷程遠遠沒有終止,學習并理解這些新生文字,能夠熟練應用不僅是學生的學習目標,更是新時期給語文教師的硬性任務。
2 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內容改革
網絡的產生,讓知識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借助網絡我們可以更便捷的獲取想要的咨詢、找到想要認識的人、獲取從前無從尋找的知識。但是,很多語文老師認為這也讓教學過程更加艱難,學生可以通過手機、pad、電腦甚至手表來快速獲取知識,甚至在課堂上實時借助網絡平臺與教師進行不同觀點的博弈,讓老師“權威”受到質疑,學生不再尊重老師。然而,我認為:正是網絡的出現讓語文教學更簡單了,如果語文教學依然想按照以前的標準照本宣科的話,那么受質疑是正常的,每一版教材的錯漏之處在網絡中都可以快速的查找出來,再深入查找應對答案是非常便捷快速的。如果一個教師不知道自己教材的優缺點,只是按照書本、按照課程進度進行授課的話,
“鬧笑話”只是一個開始。隨著網絡的普及和智能設備的不斷革新,我們的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方式都在發生顛覆性的變革,如果老師不能有針對性的對教育方式、授課方式進行對應修改,失敗的將是語文教育本身。
首先,學生可以自由獲取語文知識,不等于他們可以充分理解這些知識,另外,不懂階段應該可以理解哪些層面的知識是我國教育工作者數十年如一日總結歸納的,漫無目的的學習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學習,最終的效果將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在網絡環境中,語文教師不放充分利用現有環境,充分利用網絡和智能設備展開教學,如在一些涉及歷史問題的課程中可以讓學生自行查找歷史背景,在涉及著名人物的課程中讓學生上網查找人物生平,在涉及地理位置的課程中,查找地域知識等,這些準備工作都可以由學生自行完成作為預習,可以更方便的將教學內容進行展開,節約課堂時間。
其次,學生通過網絡可以幫助消化課堂知識,在課堂教學中學習到的知識是根據班級內平均水平來定制的,在職業教育中,為了顧及學生學習基礎,達到同步學習的目的,往往會降低學習內容的寬度和廣度,將教學內容著重于其中幾個知識點,但這些教學對部分學生來說會顯得太簡單或太深,從而讓學生失去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課后作業。以長春職業技術學校為例,在語文課程中,課后作業分為三個不同等級,由學生自行選擇完成,甲級作業用于擴展知識面,乙級作業用于鞏固課堂教學,丙級作業用于查漏補缺,學生自主完成作業后可以獲得不同的,在期末考試中可以獲得對應的考試加分。(由于職業教育學生的學習基礎往往不高,為了在不降低考題水平的情況下促進學生學習、提升學習成績,學生可以通過日常教學獲得考試加分,每學期加分最高為40分,考卷總分100分封頂)
3 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概念轉變
在傳統語文過程當中,課堂教學是重中之重,所有教學互動都圍繞語文課堂教學展開,而在網絡環境中,這種教學方式受到的沖擊是非常大的,在正常的教學環境中,老師是知識的“權威”,老師的理念是不容質疑的,學生需要做的只能是“劃重點”、“練題型”。但是,在當下的教育環境中,老師的“權威”日益受到網絡的挑戰,隨著網絡的不斷完善、智能設備的普及,老師在課堂一節課的內容,可以通過網絡5分鐘時間了解,甚至可能更加深刻。在職業教育中,這種情況尤其明顯,學生由于成績限制,本來就對基礎學科有“抵觸”心理,如果依然按照傳統課堂教育,則語文教學將形同虛設。
(1)將課堂擴展到網絡中:網絡帶來的便利不僅是智能設備,學校也不必對智能設備談之色變,在一定條件下智能設備往往是學習的倍增器。以長春職業技術學校為例,學生可以通過班級群獲取預習任務,提前了解課程背景,方便課程內容展開;另外可以通過局域網領取課后任務(即作業),通過完成任務換取對應獎勵,讓學習更像是完成游戲的一個過程。
(2)將課堂擴展到思想中:網絡環境的復雜性對于欠缺辨識能力的未成年人來說是非常危險的。網絡中的惡意言論、邪教傳播、網絡騙局、黃賭毒信息甚至宗教極端思想都存在其中,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這些負面內容不能一味回避,而應該在思想上對學生進行正面的引導,比如在局域網網、學生群等網絡工具中發布正面信息、揭露邪教、騙局本質,抵制黃賭毒和宗教極端思想;建立健康陽光的青年思想空間,凈化學生學習空間。所以,面對新時代、新問題,在網絡環境中讓學生逐漸形成自我辨識能力,懂得如何分辨網絡信息的優劣,也是語文教學的新內容。
面對網絡,一線教師大可不必“畏之如虎”,合理的運用網絡優勢可以讓課堂更加活躍、教學內容更加靈活、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在可見的未來,網絡將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從現在開始探索網絡環境中的日常教學,將是職業教育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由之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