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明
摘要:專業技能大賽是學校提高學生能力、促進專業發展的重要手段。文章以電子系“匠心育人,科技筑夢”夢想起航計劃為例,分析技能競賽的積極意義、存在問題,從組織協調機制、選拔機制、獎勵機制等方面探究了高職院校專業技能競賽如何促進專業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專業技能大賽;專業發展
為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創新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2008 年,教育部提出建立職業教育技能競賽制度,創設“校校有比賽,層層有選拔,全國有大賽”的職業學校技能競賽機制,在全國打開了職業教育的新局面
[1]。技能大賽的戰略目標是通過大賽引領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同時對職業院校的教學改革和技術創新起引領作用。
一、職業技能競賽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積極意義
1、增強學生專業認同感,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從校級到國家級,廣泛開展的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職業技能大賽為學生打造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競賽能給學生提供內容豐富和形式多樣的鍛煉機會,可以讓學生從大一進校開始,接觸專業,認識專業,讓學生及早實踐,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以及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等,過競賽獲得獎項和榮譽,激發學生專業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專業認同感。
2、促進教學條件和實訓基地的建設。近年來,工科專業的競賽對設備的要求越來越高,學校想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購置競賽主辦方要求所使用的設備來提供給學生進行訓練。而且科技發展速度快,競賽設備每隔幾年就會更新,即學校參加的項目和次數越多,新設備就越多,非競賽時期就可以用于日常教學中,進一步豐富了實踐教學內容。因此,積極參加省級以上技能競賽也促使學校加強實訓基地建設。
3、依托載體,營造氛圍,讓科學流行起來。高校構建服務創新教育的機制離不開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以校園文化為推手,通過科技創新活動,舉辦學生競賽和科研活動,實現活動的“體系化”、“精英化”和“普及化”。制定相關制度,注重學生學術科技創新活動的多層次、多渠道開展,積極開展受眾面廣、吸引力強的學生技術活動,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競爭、自我學習等能力,讓科學技術在校園流行起來。
二、當前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大賽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專業技能競賽蓬勃發展,各高校積極參加,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目標,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1、重競賽、輕改革。專業的職業技能競賽的目的基本是按照緊密結合教學實際,著重基礎、注重前沿的原則,促進專業和課程的建設,引導高等學校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隨著技能競賽影響力增加,在競賽中取得好成績的高職校或系部就會獲得教育主管部門或學校在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方面的支持。因此很多高職院校加大了對技能競賽的投入,既在資金、激勵政策上給予專門支持,也在課程改革上,把與競賽相關的內容融入到相應課程中,力求在競賽中獲得好成績。但由此進行的課程改革更注重的是為競賽服務,很大程度上偏離競賽的初衷。
2、為比賽而比賽,脫離競賽初衷。技能競賽的獲獎質量和獲獎率對高職校和教師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為提高獲獎率,大賽指導教師把精力都投入到競賽隊中,而無暇顧及大多數不參賽學生,同一學生參加不同的比賽并獲獎。技能大賽的少數尖子選手或許成為大賽的“職業選手”,參賽選手越來越“精英”,知識越來越“精尖”,技能大賽與整個職業教育基礎性教育教學脫節,技能大賽的準備重點放在幾個尖子選手的強化培訓上,甚至讓參賽學生長期脫離集體和其他專業課堂,為了比賽而參賽,喪失了職業教育的普及性功能和有悖于大賽的初衷。
三、以專業技能競賽為抓手促進專業建議的思考
1、以專業技能競賽為引領,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結構。專業技能大賽的評價標準和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息息相關。學校把教學內容與行業要求、教學目標與技能有機結合,教師針對企業對員工的高素質要求,并及時優化人才培養方案,調整課程結構,使教學更好服務學生。
2、以競賽為驅動,促進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教學過程中,任務驅動、項目教學、分組學習等方法在專業課程教學中逐漸流行。以技能大賽為載體,促進教學觀念轉變,實現了從以理論教學為本位向職業能力為本位的轉變,逐步建立起以技能培養為核心的教學體系,真正使學生學到一技之長,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
3、深化社團建設,構建以專業型社團為依托的高職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在競賽過程中,依靠教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緊抓專業社團作為重要支撐。專業型社團具有特殊的魅力,它是一個平臺,一種載體,能有效地凝聚來自不同層面的人才。學校結合社會、專業需求,成立專業社團。社員在指導教師的引領下開展學習研究和科技創新活動,實現“取我之所需,補我之不足,揚我之特長”。社團通過開展內部知識培訓和學術研討等活動,引導社員立足所學知識,積極思考。另外,專業社團學生自治管理的競賽培訓也有效彌補學校常規教學活動的缺陷。
4、校企共建,專業滿足社會需求。專業比賽和學習最忌閉門造車,只有走出學校,走進企業,深入一線才有可能設計出符合社會發展的作品。近年來,隨著比賽影響力的擴大,越來越多的企業愿意參與到學生競賽來。一是企業工程師擔任專業大賽的評委,從企業需求評價學生作品;二是企業對大賽提供經濟和設備支持,解決了一部分省級以上技能競賽的專用成套設備價格昂貴、數量少的問題;三是合作辦學。四是校級比賽項目緊密結合國家形勢。
參考文獻
[1] 程秀娟.高職院校職業技能競賽組織管理機制探究[J].開封大學學報,2016(30):52-54.
[2] 范生萬,李祖武.高等職業院校職業技能大賽“三級”競賽備賽模式分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12):214-215.
[3] 游靜,熊艷蘭,職業技能大賽對職業教育發展的影響力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1(11):151-5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