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任
摘要:數學一直以來都是讓大部分初中學生頭疼的科目,很多同學對數學可謂是恨得“牙癢癢”。很多學生對待數學的態度是:一方面想放棄;一方面在中考的壓力下只能選擇硬著頭皮去學。其實,數學是一門十分有趣、充滿奧妙的學科,我們的學生對數學的恐懼可能只是因為老師用錯了方法,讓他們的課堂變得索然無味,使他們對數學喪失了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初中數學;質疑問題;能力
很多學生的數學成績一直得不到提高也與他們的質疑問題的能力有關,學生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一味跟著老師走,不敢質疑。這種教學方法僵化了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的數學成績難以提高。愛因斯坦曾經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質疑的重要性。在我國現行的教育模式下,學生一直跟著老師走,缺少了敢于質疑的精神,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學生的數學思維的僵化,學生成績難以提高。而最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就是質疑,它是一個人創新思維、發展求異思維的源泉。因此,我們作為老師一定要重視質疑對于學生的重要性,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讓學生敢于質疑、樂于質疑,他們才會對數學學習更感興趣。那么,如何才能培養學生的質疑問題的能力呢?接下來,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關于這一問題提出幾點自己的建議。
一、還學生課堂主體地位
在我國,現在大多數初中仍舊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式。老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是在被動接受老師傳達的觀念。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的質疑問題的能力很難得到提高。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已經習慣了根據老式的思維方式去思考,他們要不就是用和老師相同的方式思考,要不就是照搬老師的答案,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和老師產生分歧,也就很難出現需要質疑的地方。所以,要想提高學生質疑問題的能力,首先就需要改變我們的上課方式,將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老師只能是引導學生,老師要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去解答問題,老師要做的只是最后對學生的思路進行評價。只有這樣,將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思考,才能讓他們發現問題、質疑問題,最終提高他們的質疑問題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絕大多數都是老師講解知識點,學生一味地聽講,這是一種被動的學習行為,而被動的學習行為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僵化學生的思維,造成他們思維的定式。而想讓學生質疑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就必須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平時上課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思考、去解決問題,讓學生發散思維,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讓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會進行更多的思考,會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會跳脫出老師的思路。比如在進行“解三角形”的內容進行講解的時候,老師可以出題目然后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證明,不一定要受制于課本,受制于老師的講解,只要能證明就可以,最后再由老師進行評價。這樣就可以充分讓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培養他們對于自己的思維能力的自信。這樣,如果有人和老師采用了相同的方法,發現老師錯了的時候,他才會有勇氣、有自信對老師進行質疑。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他們擁有自己的獨特的思考能力,擁有對自己的思維方式的自信心,這樣學生才會有勇氣質疑,他們質疑問題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三、進行合理的評價,營造質疑氛圍
對學生的最終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衡量一個教師的教學課程是否有效的使用手段之一,體現了教師教學理念與價值,影響著課程的發展,同時它還能夠準確反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反省意識和反省能力。而在培養學生質疑問題的能力的過程中,評價手段的運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對學生的質疑進行公平、合理地評價,既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質疑問題的能力,也能讓他們發現自己的不足,揚長避短。同時,對學生的質疑進行合理評價也能在班上營造一種敢于質疑、樂于質疑的氛圍,這能夠讓學生知道質疑不是一件壞事,讓他們樂于發現問題,積極質疑,這樣也能提高學生的上課積極性,提高課堂質量。而教師在評價的時候,需要秉承公平公正客觀的態度,運用全面評價的方式,既幫助學生樹立起質疑問題的自信心,也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引起學生對自身的反省,進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在這個知識型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時代對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需要的不是那種思維僵化,只會做題的人,一味跟著別人走,人云亦云的人。我們需要真正會思考,有創造力,敢于挑戰、敢于質疑的人才。這也就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只有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時俱進,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讓他們敢于質疑、勇于質疑,才能讓自己的教學、自己的學生不被時代所淘汰。
參考文獻
[1] 楊成,淺談數學課堂質疑能力的培養,學術期刊“科學導報”,2016.3.
[2] 甄國棟,數學教學應重視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學術期刊“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