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春芳
摘要: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課除了要使學生掌握必備的數學基礎知識、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因此,新課程指導下的數學教學,不能只實現知識、技能的傳授任務,還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能力。數學作業的設計階段正是對教師所教授知識的鞏固和考察階段,因此,作業設計也要與整體的教學思路統一?;诖耍抡n程理念的數學作業的設計,應該理趣結合,注重知識、技能考察與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考察相結合,二者交相輝映,實現數學教學的高效。
關鍵詞:小學數學 作業設計 理趣結合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長期以來都是數學教學工作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合理、出彩的數學作業,能夠使學生深層次地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達成認識與實踐的融會貫通。新課程指導下,對數學教學提出了“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新要求,因而數學作業的設計也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提升。筆者認為,數學作業設計的最佳狀態是“理趣結合”,理,是作業中數學知識、技能等知識點、實踐點的整體規劃和構架分布;趣,是對學生行為、心理的有效引導和融合,是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激發點、培育點。二者相互結合,方能實現數學教學的高效。
一、以理貫串,統籌全局
數學作業的設計是需要理性的,因為數學本身就是關于理性思維、理性知識的學科,它的知識點是有序而有層次的,因而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必須從整個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體系出發來考慮問題,注意作業設計的系統性、整體性,對于不同的訓練目標、訓練方向有整體的把握,避免出現知識點交叉,訓練內容機械、重復等現象,而且要將新課標關注的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融會其中,讓學生在鞏固知識、技能的同時,得到自主探究能力、思維能力和實踐運用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讓他們能夠全面發展,不再只是被填充的“玩偶”。
數學作業設計的理性還需要在作業針對的對象上有所體現。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應該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明確他們在知識、能力和個性特征上的區別。要在作業設計上體現層次性,讓不同類型的學生群體都能夠依據興趣和能力完成適合自己的作業。比如,在階段性的復習作業中,教師可以設計幾套不同訓練目標和不同類型的作業,讓學生自己“選擇”做哪一套。這樣“選擇”的好處是,1.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題目,增強了完成作業的自信心,獲得了自我滿足感,提升了他們做作業的積極性。2.很多學生在面對“如山”的作業時都會產生壓力感、恐懼感,甚至是逆反心理,這樣分別設計作業題目,減輕了作業量,學生們的心理上就無形地增加了愉悅感,能夠大大加強做作業的成果和效果。
二、以趣導引,靈活高效
由于小學生處于身心發育都比較活躍的階段,如果說要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他們的可塑性是極強的,但是也因為他們正處于發育階段,這時他們注意力的顯著特征就是更容易被形象、生動的事物所吸引,而單純的理性的東西在他們眼里則顯得枯燥和難以理解。所以,想要數學作業達成新課程理念下的新的教學訓練目的,在作業設計中加入一個“趣”字顯得十分重要。在“趣”的導引下,讓學生完成一定的數學學習、探索任務,他們往往能夠比較愉悅地接受,而且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數學作業設計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體現“趣”:
1.與生活結合,體現生活之趣。數學知識表面看來是呆板的、枯燥的,是數字與圖形的變換與結合,但事實上,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數學之趣,在生活中有很多體現。所以,教師在進行數學作業設計時,可以著意選取與生活關聯密切的數學知識和材料,以生活實際為基礎,設計數學作業的題目,讓學生感知數學應用于生活的妙處,在做作業時感受學以致用的樂趣,啟發他們在生活中多多發現數學,促進他們數學創新思維的發展,增強他們將數學應用于生活的實踐能力。比如,在教學“元角分的認識”時,我就讓學生自己到超市去買東西,讓他們在實際的應用中體會“元與角”等的換算關系,因為學生都對自己的零花錢十分珍惜,所以在計算時都更加認真、細致,讓他們體會到數學知識原來這么有用啊!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饒有趣味,通過這樣的生活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作業完成得更好了,還增強了他們的生活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與實踐結合,體現動手之趣。小學生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好奇心都比較強,喜歡問為什么,喜歡自己動手探索、實踐,所以設計數學作業時,教師可以適當地增加一些讓他們通過動手能夠完成的作業。比如,讓他們自己做一些小實驗,讓他們在動手的過程中領會數學的趣味,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深刻體驗數學知識的奧妙。比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后,讓學生動手為教室設計一下鋪地磚的方案。這時學生們就需要動手測量教室的長和寬,然后根據教師給出的不同面積的地磚進行布局、安排,讓地磚既能鋪出好看的圖案,又能正好鋪滿整個教室。學生們通過親手測量、模擬實際鋪設,體會到“裝修”的樂趣,而且熟練了面積的計算公式。對于這樣的數學作業,學生們大都做得饒有趣味,大大提升了學習的主動性,而且確有一些同學在這樣的題目中閃現思想的火花,設計出的方案美觀而獨特。
3.與閱讀結合,體現閱讀之趣。數學學習并不是只需要計算數字、測量圖形,一定的課外閱讀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閱讀中學生可以“看”到更廣闊的數學世界,領略數學之趣、之妙。因而在設計數學作業時,也要把“閱讀”這一因素考慮進來。閱讀性的數學作業不僅可以是數學名人的故事、妙用數學的趣聞、數學方面的新發現,還可以是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數學知識的介紹和解讀,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將課堂上的知識加以擴展,從而得到知識、技能的鞏固和提高,同時刺激他們思維的活躍度,增強創新性,讓他們獲得努力實踐的鼓勵。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數學作業的設計可以更加豐富和靈活,讓學生通過各種類型的數學作業增強對數學知識了解的深度與廣度,但需要注意的是,要以理趣結合為基本點,注意統籌整體,同時又要注意發展個性,如能如此,學生們一定會在新型的作業的熏陶下,激發出更多的探索數學奧秘的熱情,充分發揮數學學習的潛能。
參考文獻:
[1]陳佐蘭.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四個“走向”[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04).
[2]羅絨丁真.探析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策略[J].小作家選刊,2016,(24).
(作者單位:長春市南關區幸福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