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蘋+譚征
【摘要】畢業設計作為建筑學學生大學五年最重要的設計,目前面臨課題不夠新穎、學生研究能力不夠、畢業設計質量降低等多重挑戰。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成果作為畢業設計能夠很好的避免這樣的問題。通過競賽方式,學生可以在更廣闊的平臺上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習主動性,在調研、社會認知、主動思考、成果表達等方面有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學科競賽 建筑學 畢業設計 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009-01
引言
畢業設計是建筑專業大學五年的總結,它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評價學生綜合能力以及是否符合畢業要求的重要方式。同時,它也是學生走向工作崗位、繼續學習深造的基石。
學校通過畢業設計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知識與專業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獨立獲取知識、創新等方面的能力。
目前建筑專業的畢業設計分為三個階段,師生的雙向選擇階段、設計階段、答辯階段。師生選擇階段放在了第九學期,為期兩周。指導老師公布本次畢業設計的多個題目,由學生自由選擇題目及指導老師,隨后學生開始準備資料。第十學期,學生開始著手畢業設計,時間為第一周到第十一周,第十二周的進行畢業答辯和上交所有畢業設計資料。
1.畢業設計現狀
畢業設計題目不夠全面,根據以往3年的畢業設計題目的調研分析,指導老師為了量化畢業設計指標,選擇均為實踐項目,為了滿足學校的每人一題,同一題目指導老師更換不同地形,或者使用多年以前的題目,這樣導致40%的學生畢業設計為假題假做,如果畢業設計做一個假設的課題,完全沒有限制,那學生在做設計只是按照以往的方式延續設計過程,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并不會有真實的提高,只是簡單的重復。其余60%的學生的真題真做,能夠讓學生從實際項目出發,完成整體設計,但是,真題真做的畢業設計缺乏了一些研究內容,學生可能在單體設計深度和細致程度等方面做的很好,學生在社會問題的研究方面缺乏一定的深度,這就是傳統畢業設計題目帶來的弊端。
2.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現狀
2.1信息渠道不全,學生不太了解競賽
學院里學生參加競賽的氛圍不夠濃厚,學生平時對競賽信息不夠關注,競賽信息基本上依靠少數的老師搜集,隨后介紹給學生,在學生中宣講,鼓勵學生參加競賽。但是由于學生平時學業比較重,競賽完全依靠課下休息時間,愿意參加競賽的學生也是少數,這樣的結果導致更多學生不關心學科競賽信息。
2.2院系沒有相關政策,學生只憑意愿參加,沒有得到很好指導
在學科競賽中,院系沒有相關的規定,只是鼓勵參加學科競賽,對獲取較好成績的學生給與獎學金的鼓勵。但是所有的競賽需要課下自己利用時間進行,指導老師也是學生私下自己找感興趣的老師,指導老師與學生是一種非穩定關系,老師也因為沒有責任與義務去督促學生完成,最后學生只能是勉強提交作品,或者干脆不提交作品。
2.3參賽團隊具有臨時性,隊員搭配不合理,比賽結束后,自行解散
目前學生在參加競賽組建團隊時,對于成員挑選并不合理,挑選成員側重于成員之間的熟悉度,而非真正的競賽需求,優秀的競賽團隊應是相互彌補,共同發揮各自的長處,讓整個設計成果能夠完美的表達出來。學生私下組建的團隊不注重成員搭配,最后成果不盡人意,比賽結束后也隨即解散。
2.4學生的自信心不足
由于往屆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獲獎次數較少,學生對于較大規模的學科競賽不夠自信,尤其是全國類的大型建筑類競賽,信心不足,認為自己不會獲獎,也不愿意做競賽。學科競賽在學生中的參與度很低。(對16級學生,學院從入學開始鼓勵大家參加各類競賽,低年級參加制圖類大賽,成效較好,學生比較積極踴躍)
3.常規畢業設計與學科競賽成果分析
2017屆畢業生中,有兩名同學參加了本年度的臺達杯設計競賽,其中一名獲得了優秀獎。我們針對該獲獎學生的競賽成果與普通同學的畢業設計進行比較分析,為了使對比效果更接近于科學,我們尋找了一位和參賽學生平時成績接近的學生,并且在畢業設計上花費時間也比較一致。
參加臺達杯設計競賽的同學做的是泉州陽光頤養養老中心,在基地調研方面更加認真,他對泉州、福建的地域文化、當地氣候特征、傳統建筑特色等有深入的分析,并且對老年人的心理活動、行為特點、需求愛好等方面做了深入的調研,在做競賽時,除了考慮單體建筑的功能流線、建筑造型方面,在建筑空間方面更多地考慮了老年人的活動尺度、交流空間、自然空間、休閑娛樂等要素,力求老年人在這里不僅是養老,更是享受老年生活。
3.1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的收獲
學科競賽是在全市、全省、全國范圍內的公開評選,學生獲獎作品需要有較深刻的調研能力,以及獨特的創新思考能力。通過參加這樣的競賽,為了拿到更好的成果,學生在調研問題、研究問題方面需要深入的思考,在每一個競賽中所學到的“課外”知識,都是對學生知識面的有效拓寬,也是學生深入認識社會的方式,同時提升了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3.2以學科競賽為依托的畢業設計的方法
畢業設計以學科競賽為依托,應有一定的模式,這樣才能保證畢業設計的順利展開,同時采用一定的監督管理機制,保證指導老師與學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更好的完成任務。以競賽為依托的畢業設計可以分為3個階段:
(1)畢業設計選題階段。(2)指導階段。(3)成績評定。
4.總結
以學科競賽為依托的畢業設計,對學生、老師都是利大于弊。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時間大五一年,競賽時間任選,考研學生和普通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從容的進行競賽設計,給與學生一定的自由度。指導老師在指導時也可以分批次指導,緩解了老師集中指導的壓力。建立學科競賽活動與畢業設計的聯系,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畢業設計選題落后的問題。在一些給定題目的學科競賽中,競賽題目都有一定的難度和先進性,可以更好的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學生在設計水平、軟件使用、創意創新等方面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超英,成紅英,張憲光,等.依托學科競賽提高工程教育本科畢業設計質量[J].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12(s2):89-91.
[2]王宇航,梁永圖.以學科競賽創新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有效探索[J].石油教育,2016(5):4-7.
作者簡介:
郭立蘋(1987-),女,河南新鄉人,碩士研究生,南陽理工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建筑設計及理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