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積才
【摘要】作文是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教學歷來受到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視。在小學高年級階段,隨著字數(shù)要求、內容范圍等要求的提高,作文水平如何有效提升逐漸成為困擾師生的重要問題。本文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從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視角出發(fā),對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學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063-02
1.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優(yōu)勢及意義
(1)優(yōu)勢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中,農村具有其獨特的特點與優(yōu)勢。首先,農村地區(qū)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環(huán)境優(yōu)美,小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體驗和感悟自然資源,可親眼目睹豐富的農村自然資源;其次,農村地區(qū)的民俗風情較為豐富,學生在生活成長中即可隨時感受和感悟鄉(xiāng)情,對鄉(xiāng)俗也有一定的了解,這使得他們在作文寫作時刻就地取材;再次,農村小學生基本都有農村勞作的體驗,對農村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鄉(xiāng)村變化等具有較深刻的感悟,能感受到有趣的鄉(xiāng)村生活,這些都能成為農村小學生生活化作文的良好素材。
(2)積極意義
在農村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中,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具有積極的意義。生活化作文教學能夠增強農村小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能夠借助豐富多彩的生活素材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在生活化作文的指引下,學生更加關心環(huán)境,關愛家人,關注小事。生活化作文教學還能夠培養(yǎng)農村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豐富學生的作文寫作內容。在生活化作文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農村小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與體驗,能夠增強他們對生活的體悟,拓寬學生習作思路。此外,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還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
2.農村高年級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實踐
(1)創(chuàng)設生活化作文教學情境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中,語文教師應結合語文教學內容、目標及農村小學生的特點,緊密結合農村生活素材優(yōu)勢,創(chuàng)建具有農村特色的生活化作文教學情境。教師以觀察為方法,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借助實物來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鼓勵學生各種形式的寫作。語文教師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并指導學生的寫作,然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習慣,放手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寫作。
(2)開展生活化閱讀活動
一是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時刻關注生活中的閱讀材料,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從淺顯的閱讀材料入手,逐漸積累生活化的寫作素材。二是結合農村小學的實際情況,教師引導開展“圖書漂流”活動,落實學生的閱讀時間。在閱讀中,除了新課程界定的閱讀文本范圍之外,語文教師還應結合農村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貼近農村小學生生活的閱讀文本,使學生在閱讀中能夠獲得更為深刻的感悟,為寫作中的真情流露打下基礎。此外,在作文生活化教學實踐中,教師還可結合實際,設計“開卷有益”的表格,通過設置閱讀表格來督促學生閱讀。
(3)進行生活化作文指導
在作文生活化教學開展中,語文教師需對學生進行生活化指導,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養(yǎng)成感悟生活的習慣,并及時將感悟轉化為文字寫出來。對學生進行生活化作文指導可分為三個步驟:一是抓住活動契機,做好活動準備,在開展生活化作文教學活動前,做好調查研究工作,使教學活動有的放矢。二是結合調查結果策劃活動方案,并使學生參與到活動策劃中來。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進行仔細的觀察,指導學生捕捉活動亮點,并積極描述出來,使其作文也具備亮點。三是教會學生整理提煉資料的方法,引導學生對活動中積累的資料、感悟等進行提煉,然后寫出精彩片段。
(4)完善生活化作文教學評價
在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中,需要有與之匹配的教學評價方法體系。在教學評價中,語文教師可鼓勵學生自評互評,具體方法比如“教師批、學生落實改”、“小組批、相互改”、“選典型、集體改”等。此外,語文教師還可歡迎家長參與評價,尤其是校外生活環(huán)節(jié),提升評價的全面性。
3.農村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需注意的問題
在小學高年級生活化作文教學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問題:一是寫作應與閱讀生活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并將這種感悟融入到生活中,在生活中獲得更深層次的感悟。二是方法引導應與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有機結合,注重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養(yǎng)成。三是練習、修改、評價、獎勵應有機結合,學生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調動寫作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梁慧梅.真情至性 快樂作文——關于農村小學生活化作文教學實踐思考[J].學生之友:下,2012(6):47
[2]顏冬如.農村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探析[J].新課程·小學,20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