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要針對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下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模式展開研究。首先,簡要闡述應用型人才的內涵。在此基礎上,認為在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下,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具體可選擇采取如下教學模式: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及項目教學法。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 高職會計 案例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
黨中央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重點提出這樣的要求:應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在這樣的要求之下,我們高職院校也在積極尋求教學模式的改變,希望通過有效教學模式的運用不斷提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其中,關于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下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的研究也不在少數。為更好開展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切實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大目標,我們有必要對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下的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模式展開更為深入的探索與研究。
一、應用型人才的內涵
在對本課題進行研究之前,我們首先需對應用型人才的概念進行界定。那么,究竟何謂應用型人才呢?截止目前為止,業界關于應用型人才的概念界定不斷出現,但并未形成統一的概念界定。吳中江、黃成亮(2014)在《應用型人才內涵及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中指出:應用型人才即為和擅長理論研究的學術型人才以及擅長實際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相對應的,不僅擁有豐富理論基礎與較強專業素養,又可以切實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將知識應用于實際的復合型人才。高職院校培養的應用型人才主要包括如下兩種:(1)技能型應用人才;(2)技術操作型應用人才。而培養這兩種應用型人才均需要相應的教學模式予以配合,只要采取更為積極有效的教學模式方能真正切實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切實目標。
二、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下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的選擇
教學模式的選擇關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關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實現。在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下,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模式應更能配合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具體可選擇如下教學模式:
(一)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即以案例呈現的形式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案例教學法是一種極為古老的教學方法,其之所以能夠一直沿用至今自然有其道理。研究表明,案例教學法的有效運用更利于提高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質量,更利于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因此,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定位下,高職會計專業教師完全可選擇合適時機,有的放矢的采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
例如,執教“錯賬更正方法”時,高職會計教師在教授完基本內容后,便可通過多媒體積極呈現一些錯賬案例,并讓學生根據錯賬一一進行糾錯和更正。在具體的糾錯過程中,會計教師應盡可能引導學生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與現實實際有機結合在一起,將理論充分運用于實踐。通過這樣的案例教學法運用,不僅可幫助會計專業學生鞏固課堂所學,更能引導會計專業學生將理論有效應用于實踐,可謂一舉兩得。
具體的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實踐顯示,運用案例教學法可有效激發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利于其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更利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所以,高職會計專業教師應科學運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
(二)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依托于很多先進教學理論,最早由我國學者李吉林老師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提出。情景教學法最早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隨后被其它各學科教師及高校教師普遍運用于課堂教學中。那么,何謂情景教學法呢?情景教學法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的放矢的營造出特定情景,讓情景影響和感染學生,促使學生更為積極的參與到相關知識內容的學習與實踐當中。研究表明,情景教學法的運用有利于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定位,有利于提高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質量。
例如,高職會計專業教師在組織學生實施校內會計工作實訓的時候,即可運用情景教學法有的放矢的營造出一些與會計工作密切相關的仿真工作情景。通過會計工作部門或機構的仿真構建,讓會計專業學生在不同部門或機構擔任不同的會計工作角色。這樣的做法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的融入具體工作環境,同時也可引導會計專業學生更快熟悉相關會計工作崗位的基本任務及具體完成方法。
如今,為切實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很多高職會計專業教師均會不同程度上采用情景教學法進行教學。在具體的會計工作情景當中,會計專業學生可直觀感受到會計工作的具體工作方法及流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會計專業的知識應用和實踐操作意識。
(三)項目教學法
目前,在高職課堂教學中項目教學法已然得到普遍運用。所謂項目教學法是指教師通過項目的形式實施教學。會計專業學生在教師的積極指導下,獨立或合作處理某一會計工作項目。在具體的處理過程中,他們可掌握和了解具體會計工作環節的具體要求。項目教學法并不注重結果,它關注的主要是學生的具體學習過程。會計專業學生在具體的會計工作項目實踐中,其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升。研究表明,項目教學法的有效應用有利于促進應用型會計培養目標的實現。
例如,高職院校在會計綜合領域實訓的時候,教師完全可有效運用項目教學法,在會計項目的單領域實訓基礎上,由高職會計教師有的放矢的組織和引導,再由會計專業學生依據會計崗位以及具體業務流程,有效完成相關會計業務工作。這一過程即為項目教學法的具體運用過程。如今,很多高職會計教師均會不約而同的采用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運用不僅可提升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質量,更利于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應用型會計人才。
項目教學法與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相同,只要高職會計教師能夠科學運用上述教學模式,有的放矢的展開會計專業教學,那么必然會培養出更多綜合素質較高的會計應用型人才。
三、結語
事實上,除了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之外,為更好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高職會計專業教師還可有的放矢的采用分層教學法、合作學習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等,科學提升教學質量,培養會計專業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模式,均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唯有如此,高職院校方能培養出更多應用型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吳中江,黃成亮.應用型人才內涵及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3).
[2]劉煥陽,韓延倫.地方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及其體系建設[J].教育研究.2012(12).
[3]王寶云.基礎會計教學方法探析[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S1).
[4]胡瓊.關于財務會計教學的幾點思考[J].科技資訊.2011(33).
[5]楊穎.信息化環境下應用型高校會計教學改革探討[J].職業技術教育.2011(32).
[6]杜紅艷.論“以人為本”的高職高專教學方法改革[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3).
作者簡介:劉春花(1981-),女,漢族,安徽鳳陽人,學歷:本科,職稱:高校講師,就職于滁州城市職業學院,研究方向:會計,財務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