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靜
【摘要】《園林藝術》是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專業和環境設計專業的必修課,但每個專業的課程實訓環節都存在課時少,實訓效果不強的問題,通過從實際問題入手分析,安排好實訓環節的每一步,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對實訓環節的內容、教學方式和作業形式進行改革研究,從根本上實現審美能力與人文素養的構建與提高,為進一步理解園林主題與意境的營造,和造景技法的掌握和應用奠定基礎。
【關鍵詞】園林藝術 課程實訓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247-01
1.園林藝術課程實訓教學簡介
園林是供人們游憩生活的、人造的美的境域,是以地體為基礎,以植物、山石、建筑、水體等為主要素材,以美的各種規律為指導原則,以景為單位,以自然為師,以生態環境科學為依據。園林不單純是一個物質環境,更是一種藝術形象。園林藝術是研究對環境進行藝術處理的理論與技巧,它是與功能相結合的藝術,是有生命的藝術,是與科學相結合的藝術,是融匯多種藝術于一體的綜合藝術。再通俗地說園林藝術即研究如何依照美的規律來改造、改善或創造園林環境,使之更自然、更美麗、更符合時代與社會審美要求的藝術創造活動。
園林藝術課程目前包括以下幾部分學習內容:園林美、園林色彩藝術、園林構圖藝術、園林風景藝術、園林山水地形藝術、園林建筑藝術、園林植物種植藝術和園林鋪裝藝術。在理論課完成后,通過園林藝術實訓教學環節,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園林美、園林景觀設計的構圖藝術、風景藝術、空間藝術、色彩藝術及園林各要素的配置藝術等主要理論知識,并通過園林實地景觀分析、實測和園林景觀藝術布局的實踐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園林風景構圖的基本原理及園林各造景要素設計藝術理論的認識。為后續課程《園林規劃設計》、《城市綠地的規劃設計》、《園林工程》及《園林建筑設計》等的學習奠定一定基礎。
2.園林藝術實訓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
雖然實訓環節與理論課程同時安排,與理論課相配套,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存在一系列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實訓課時安排較少
園林藝術課程授課總學時為48學時,理論學時32,實訓環節只有16學時。對于一門闡述原理、講授技法、探討美學價值的課程來說,學時遠遠不夠。且在具體授課過程中,大部分章節的內容多停留在表層,待后續課程開設時,在具體課程實訓中才能有專項的針對訓練。
(2)實訓作業單一
通常情況下,實訓作業多為配合理論知識的講授。因而實訓作業多圍繞知識章節進行安排,如公園局部景觀設計、小游園規劃設計等,但從整個專業課程體系層面來說,類似作業出現在設計初步或園林規劃設計課堂上似乎更合情理。
(3)實訓反饋機制不合理
由于園林藝術課程考核方式基本上都為閉卷考試,因而大部分同學可以在考前突擊完成,實訓作業成績在總評成績里占有的比重并不大,致使很多學生對實訓不重視,甚至片面認為只要考試成績相對理想,實訓作業湊合就行。
3.實訓教學改革與探索
(1)實訓課時增加
根據課程的需要和學生掌握程度,建議將實訓環節增加至最少24學時。具體分配如下:園林規劃形式和景觀要素分析、中國傳統園林經典案例抄繪、形式美法則在園林中的應用分析、園林空間序列分析、園林綠地規劃布局實例分析、園林造景手法分析,共六個實訓,每個實訓內容四學時,保證了足夠的實踐環節,也能較全面地覆蓋理論知識點。
(2)實訓環節教學方式的改變
采取“任務驅動”教學法,此法是一種以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加以引導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打破了傳統教學方法中注重學習的循序漸進和積累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學內容的從易到難的順序,而是以完成一個“任務”作為驅動來進行教學,完成教學任務。尤其針對具體實訓內容如“校園綠地規劃布局分析”、“教稼園園林藝術分析”等,以“任務”做為驅動,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素養。
(3)實訓作業形式的轉變
改變之前實訓環節即學生畫圖的傳統方式,根據不同的實訓內容,學生可以查閱資料、實地踏勘、小組調研、集體討論、匯報答辯等環節來完成每次作業。根據作業的深度要求,可以安排個人獨立完成或分組完成。既能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又兼顧團隊合作。在今后的實訓教學中,嘗試采用不同的作業形式來考察。如園林規劃形式和景觀要素分析實訓作業要求每人完成一份分析報告,圖文并茂,在分析園林綠地的規劃形式和布局特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構成要素和造型要素在園林造景中如何運用。還有園林空間序列的分析實訓作業,要求根據平面圖分析其園林空間布局及景觀序列的創作方法,以文字的形式分析靜態空間布局、動態空間布局及景觀序列創作方法。因此實訓作業對于學生的要求,不僅僅是會分析,還要學會用專業的語言來表達,同時也是將過去的繪圖能力培養轉換為語言鍛煉。
(4)實訓作業的反饋
對于圖紙作業的批改,不管是五分制還是百分制,最重要的一點是學生對于作業的反饋及后續行為。以往實訓作業只是總評成績的一部分,因而批改后的圖紙作業基本上被同學忽略。每次作業批改后,盡可能于較快地反饋于學生,對于報告類文字性質作業,可通過班級群、網絡教學平臺等方式供大家傳閱共同學習。圖紙類作業采取共同點評,互幫互進。既清楚自己作業的優缺點,同時學習別人的長處。
4.結語
園林藝術是研究造園技法,學習造園理論的一門課程,筆者認為該課程最基本的作用是使學生懂得何為美,何為園林美,如何欣賞園林美,至于美的創造則是在前期對園林景觀美的感悟和認識基礎上發生的。不識美,談何創造美。而園林藝術實訓環節則更應該緊扣這一主題,通過圖紙分析來感受美,通過文字分析來領略美,惟有如此,才能認識到我們的專業特點,主動、迫切地去學習掌握專業理論知識,達到應有的技能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大帥.工科大學生人文素養提升的思考[J].戲劇之家, 2017(13).
[2]萬蔚.淺談審美理念對藝術類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7(12).
[3]曹盼,周晨.基于《園冶》釋讀開展“園林文學”課程教學的實踐[J]. 中國林業教育, 2017(5):45-48.
[4]衣學慧,劉新燕,樊俊喜.“園林藝術”課程實踐教學改革初探[J]. 中國林業教育, 2005(5):61-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