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龍
摘 要:高中數學是整個中學當中最具挑戰性的學科,高中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新課改實施的必然要求。高中數學教學生活化有利于提升數學課堂的活性,有利于增強課堂、學生與社會的聯系,提升學生數學實踐與應用的能力。但是在當前高中內部,數學教學生活化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就生活化這一方向進行思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模式
數學教學生活化指的是將學生所學的知識與社會、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結合,在課堂上為學生進行數學應用舉例,培養學生時時思考、應用于社會的習慣,增強數學教學的社會聯系性。尤其是在高中數學學習上,學生已經擁有獨立思考、反思自身的能力,如何將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變為學生的最愛是每個教師應當考慮的問題。
一、高中數學教學生活化存在的問題
1.教師灌輸式教學意識的弊端
俗語常說“一口吃不成胖子”,在高中數學生活化教學上更是如此,切忌好高騖遠,教師應當腳踏實地,不斷探索。但是就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狀況而言,我國教育是應試教育,在許多落后城市、農村教育高中中,許多教師依然采用的是題海戰術,通過高強度的學習不斷地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而至于學生是否能夠應用這個知識教師通常并不關心,這種現象在高三數學課堂上尤為突出,這表明,教師尚未認識到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
2.學生對新興教學模式認識不足
對于當前大部分學生而言,他們對自身認知其實并不充分。在學生眼中,他們只負責在教師的指導下考上大學,而對于其中的過程和課堂所學知識的意義所在認識近乎于無。所以,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要求自己跟隨教師的腳步,盡自己所能掌握考點、重點。其實這些問題大多是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習中潛移默化養成的習慣,教師一味的灌輸和題海戰術逐漸磨掉了學生反思自身的天性。在追求學生成長、促進學生成長的途中,這其實已經違背了教師教學的宗旨,甚至可以說是后退,逼迫著學生在學習的途中必須在教師的掌控之下。
二、強化生活化教學理解
1.鼓勵教師交流,促進教學生活化
作為教師,須知教師職責所在,不能愧對“園丁”此類的贊美稱號。一是應當響應教育改革新發展的號召,熟悉教學要求和大綱;二是真正做到以生為本,學生是教學的目標,真切做到為學生考慮,培養出能夠步入社會的人才。
因此,教師可以適當地參加學生交流,拉近師生關系,在交流中提取生活信息,主動為學生答疑解惑;其次,教師應當仔細研究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通曉意義所在;第三,既然身為教師,要響應新號召,契合新規定,那么教師就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主動學習生活化教學的有關資料,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此外,教師更應該不斷地拓展自己的眼界,尋找生活與數學教學課堂的接入點和平衡點,做到不偏不倚,既能夠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又能夠使得課堂契合教學新要求。
2.學生主動思考,共同參與生活化改革
學生作為教學的接受者,應當知曉自身擁有反饋和思考的權利。尤其是在當前推行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情況下,學生更應該及時向老師反饋自身情況,主動與老師交流,共同參與到生活化教學改革中去,輔助教師制訂出更加完善的生活化教學計劃。
學生在當前狀況下理應重新反思自我,在高中階段越早越好,思考自身的不足和偏好,思考自身對學習高中數學的意見和學習中發現的教師教學的不足。雖然聽上去很難,但是聯系到生活中是很簡單的。學生是一個大團體,在校外生活中,學生常常會參加課外補習班,而在校內,肯定會對自己曾經的教師、隔壁班數學教師教學情況、其余班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意見有所了解。因此,在空閑時間,完全可以將各個教師進行橫向、縱向的對比,結合在不同教師指導下的成績和實際收獲,思考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情況。此后,學生應當及時向數學教師反饋自身的實際情況和思考結果,與教師增強交流,共同改進生活化教學的道路。
此外,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與社會發生交接,結合身邊的情況和自己的所見所聞,綜合學習見聞,課后與教師進行交流,為教師提供生活化教學的適用案例。如此一來,既能夠增強師生關系,又能夠共同拓展生活化教學的改進之路。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教學生活化改進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對以往教學觀念的“沖擊”和改進。而教師作為授業解惑者,學生為接受學業指導者,在生活化教學改革當中,更應該共同努力,不斷完善生活化教學體制,不斷地優化并拓展生活化教學的道路。相信,數學教學課堂一定會在號召和努力之下變得盡善盡美、富有活力。
參考文獻:
[1]張春鳳.淺談新課改下如何讓高中數學教學生活化[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5(8):5.
[2]王萍.解析高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J].數學大世界(上旬版),2017(6):24.
[3]向濟南.關于高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6(15):154-1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