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敏琦
摘 要: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使得信息時代逐漸進入到大數據時代,各類信息每天都處于不斷的更新與變化之中。有研究表明,在現代社會中,一項科學研究的有效期一般不超過5年,這就說明人們必須要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不斷汲取新知識。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基本途徑,應主動以課外閱讀教學增加小學生的閱讀經歷,使其逐漸形成閱讀能力。從選擇符合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文本、滲透閱讀技巧指導教學、使用讀書積分卡三個角度來分析小學語文開展課外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策略
一直以來,小學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視野都被局限在了教材與語文練習之中,認為講解語文知識,總結閱讀理解題目的解法技巧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這種“應試化”的閱讀教學理念忽視了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利于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新課改將課外閱讀教學看成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內容,認為教師應以有效的課外閱讀來鍛煉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小學生的閱讀自主性與創造性,使小學生真正愛上閱讀,學會用書籍增加個人人生閱歷,學習作者優秀的道德品質與思想。然而,小學生閱讀能力的不足使得他們還需要教師的指導與幫助,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加強課外閱讀教學指導,幫助小學生養成勤閱讀的好習慣。
一、選擇符合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文本
選擇閱讀文本是開展課外閱讀教學活動的首要任務,教師所選擇的閱讀文本是否符合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決定著小學生主動參與課外閱讀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每個班級都有幾十名小學生,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閱讀需求,且會隨著年齡與生活閱歷的變化而產生變化,所以教師所選擇的閱讀書目應盡可能多元化,保證課外閱讀活動的吸引力。
為了選出小學生真正喜歡的文本,老師一般會根據小學生在課文閱讀中所表現出的閱讀興趣來選擇課外閱讀對象。就如在《紀昌學射》和《扁鵲治病》這兩則寓言閱讀學習中,老師發現小學生對故事情節波折、人物角色豐滿、篇幅較短的文本有著較強烈的閱讀興趣,所以老師以《中國神話故事》《寓言大全》等書籍作為開展課外閱讀教學的文本資料,鼓勵小學生自主展開課外閱讀。另外,老師也會定期組織學生調查,向學生詢問他們喜歡的文本特征,結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書目組織課外閱讀,全方位地滿足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需求。
二、滲透閱讀技巧指導教學
閱讀技巧是提升小學生課外閱讀效率的技術載體,如果小學生能夠在課外閱讀中應用自己所學到的閱讀技巧,便可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效能感,使小學生對課外閱讀更感興趣。閱讀技巧可幫助小學生快速提取文本信息,加深小學生的閱讀記憶。為此,教師便應有機滲透閱讀技巧指導教學,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為組織高效率、高質量的課外閱讀活動做好準備。
有時候,小學生面臨的課外閱讀任務是一整本書籍,比如一部完整的小說、經典名著等,小學生很難在短短幾天內完成課外閱讀任務。但是,如果閱讀時間周期過長,小學生便會遺忘前文所講內容。針對這個問題,老師鼓勵小學生主動做讀書筆記或書簽,認真記錄各個章節的故事梗概,總結大致內容,以此來幫助小學生快速回顧前文內容。另外,小學生還應及時積累經典的美文美句,仔細揣摩句子或某個詞語的文學效果,在筆記本或文本空白處寫下自己的理解。在閱讀中,小學生還應主動做好閱讀批注,或者圈畫文本內容,利用簡單的符號或語言豐富個人閱讀認知,學會邊讀邊想。
三、使用讀書積分卡
讀書積分卡是指通過積分來量化小學生課外閱讀的一種學習方法,能夠對小學生產生激勵作用。通過觀察不難發現,多數小學生內心深處都有爭、趕、超的上進心理,他們渴望得到認可與關注,以讀書積分卡來量化小學生的學習表現,能夠給小學生樹立明確的讀書目標,使學生始終在良性競爭氛圍中主動參與課外閱讀活動。如此一來,便可在全班范圍內營造良性競爭氛圍,最大限度地激發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教師以讀書積分卡激發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為了公平起見,要以小學生的閱讀字數來設置積分等級。比如,學生每閱讀一千字的內容,便可獲得1個積分;當學生累計獲得100個積分之后,他們便可獲得一朵“讀書花”,接受老師的表彰與獎勵;每個學期,本班都會將積分最多的學生評定為“讀書小明星”。為了保證讀書積分卡的實效性,小學生每結束一次課外閱讀活動,便應與老師、其他同學分享本輪閱讀活動的收獲,避免部分學生為獲取積分產生欺騙行為。
總而言之,課外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補充力量,有效的語文教學應讓小學生獲得可持續發展的閱讀能力與學習能力,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此,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閱讀水平與閱讀興趣組織課外閱讀教學活動,讓小學生摸索出語文閱讀的客觀規律,使其通過課外閱讀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明超.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17.
[2]蔣碧薇.談開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有效方法[J].求知導刊,2015(21):101.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