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林
摘 要:計算能力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必備能力,教師應在教學中分析學生計算能力低下的成因,以便更好地引導學生探究計算的規律和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為依據,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靈活運用
在智能化社會里,孩子從小就學會了用計算器。可是小學數學教材里的內容大多數都是以計算為主,學生的計算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整體水平也就提高了,可見計算在小學數學中的重要性,可是現在的學生計算能力卻有待提升,筆者在教學中針對學生計算存在的問題和教學的體會分析如下。
一、小學生計算存在的問題成因
現在的學生以直觀想象思維為主,因為多媒體呈現給學生的大多數都是直觀形象,至于計算中的概念、規律,學生似乎掌握得較少。因此,小學生計算能力同其對數學理論的掌握和理解有很大的聯系。只有對數學中計算的步驟充分理解,再通過技巧的計算能力,學生才能較好地掌握和加深計算。可偏偏學生對規律和計算的技巧不能較好地掌握,導致學生在計算中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計算法則不能靈活運用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知道機械地運算,而不去尋找規律,更不對計算的步驟進行總結和歸納,期待著教師給予他們,而他們僅僅知道點就忘了,當拿到計算題時,卻想不到運用數學理論和規律來計算,這樣計算的速度就遲遲不能提高。
2.計算的技能不能靈活運用
學生的計算能力,多數是通過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計算的題目的數量,通過計算的正確性和效率兩個角度來衡量,計算掌握得越熟練,學生在計算中規定的時間內錯誤率越低。隨著學生學習程度的加深,其計算的過程也不斷復雜,學生如果只是死記硬背計算的過程,導致感知力、思維能力不能較好地發展,更不能靈活運用計算的技能。
二、提高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策略
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筆者在教學中不斷地歸納、總結和提升,來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主要有兩點:
1.計算的要求要明確
首先,教師在教學計算時,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心理等進行不同的教學內容,雖說是一個班級的孩子,但是他們掌握知識的程度不同,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對象具體劃分教學內容。其次就是根據班級中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快慢和整體的綜合素質來確定。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是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根據本班的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
如在教學一年級“9加幾的進位加法”時,就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好奇心理,創設情境:
師:生活處處充滿著數學,今天我帶著大家去運動場上學數學。看老師手里的入場券,(出示口算卡片)你只有答對才能進場。
生1:10+5=15
生2:10+6=16
生3:10+8=18
……
師:你們為什么算得這么快啊?
生1:因為10加幾的好算。
生2:因為10加幾就等于十幾。
師:不僅回答正確,而且還能說出原因,我們可以成功進入會場。
師:看!孩子們的學校為他們買了很多的牛奶,讓我們幫數一數,看清楚,箱子里有幾盒?箱子外面有幾盒?要算共有幾盒,怎么列式?
生:9+4 (師板書)
師:你會算9+4嗎?仔細看圖,想想辦法,看誰的辦法多,用手指著數一數,想好了的可以互相說一說。
生1:一盒一盒地數,1,2,3,4,5,6,7……12,13,共有13盒。
生2:箱子外有4盒,從4盒開始數,5,6,7,8……12,13,共有13盒。
生3:箱子里有9盒,從9盒開始數,10,11,12,13,共有13盒。
生4:把箱子外面的一盒放入箱子里,箱子里10盒,加上外面的3盒,就是13盒。
生5:10+4等于14,9比10少1,所以9+4=13……
稚嫩的孩子就這樣天真地算著,因為他們在10加幾的數中掌握了計算的規律,他們不再扳著手指去數啦。他們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所以他們樂于探究。小學計算能力的培養,也不能局限于計算的對錯,扼殺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計算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掌握方法,讓學生樂于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2.計算的目標要明確
教師在教學中要在有效的時間內收到高效的效果,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首先,教師的教學要有梯度,每個階段的目標要明確,使每個學生都能順利過關。再次,針對學生出現錯誤較多的,設為難點,要抓住難點不斷強化,來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然后,學生計算理論要不斷滲透,讓學生潛移默化,掌握運算的規律,能夠靈活地運用計算的法則,減少在計算中出現錯誤。最后,教師要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本身對枯燥無味的數學就沒有多少興趣,教師就要善于激發學生興趣,教法靈活,不斷在教學中反思和總結,以便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更能較好地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在教學“分數的意義”這章內容時,因為這部分內容較抽象,所以一些教師只設計了一些簡單的同分母計算,許多教師很粗略地給學生計算一題,自認為這樣的題目學生肯定會,等到作業交上來,看著學生的錯誤,才知道學生根本沒掌握計算的方法,更不知道計算的規律,只是一味地模仿計算。可見,任何簡單的題型,不讓學生去探究,教師一味地塞知識,學生掌握不了計算的規律和法則,學生的計算總是不盡如人意。
總之,小學生學習數學處于懵懂的階段,無論是認識能力還是知識的領悟水平,都有待教師慢慢強化的過程,教師應該具有較強的引導能力,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記憶和感知能力,否則,學生在計算中遇到難題,學習的信心也大打折扣,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計算的過程中,應給予學生正確的探究方法,使其掌握規律,提高計算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力。
參考文獻:
[1]劉靜.淺談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小學數學學習,2013(4).
[2]孫照明.計算能力培養策略探究[J].數學大課堂,2014(12).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