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孔章
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嘗試著引入提問教學法,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積極配合教師完成課堂知識的學習,能夠很好地融入課堂思考中來,使得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提升教學效率。
關鍵詞:提問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也應當不斷豐富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更為科學、高效的學習模式,利用提問教學法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進行培養,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愿意與同學和教師進行良好的溝通以及交流。接下來,筆者將從三個方面簡單介紹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入提問教學法。
一、提升提問的目的性,巧妙運用提問教學法
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的任何教學活動的設計都是具有強烈的目的性的,教師引入提問教學法的時候也不能僅僅是為了提問而提問,必須要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設置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保持較高的學習欲望。為了能夠提升學生的注意力以及課堂教學效率,引入提問教學法讓學生在教師的提問中不斷集中精力,與教師之間達成更好的互動狀態。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數學水平有更加詳細的了解,有利于教師進一步地改進和調整教學方案。
為了提升提問的目的性,教師首先就要將提問教學法的執行理念與具體的教學情況聯系起來,參考教學大綱來嘗試著融合不同類型的目的方案,使得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得到最為正確的指導,學生在回答問題的同時也能夠很容易地明白教師設置該問題的主要目的,對于課堂重點知識有所了解。只有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能夠對于重點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復習的時候也更好地把握復習重點。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一萬以內的乘法”的時候,就可以首先從十位數乘法的運算開始研究,明確十位數乘法教學的困難點所在。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提問教學法的優化,從簡單的十位數乘法問題開始增加難度,學生能夠適應難度增加的過程而且對于乘法計算知識有更立體的認知。
二、增強問題的啟發性,巧妙運用提問教學法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學生還應當經過這一階段的學習以后,自身的思維有一個比較顯著的提升。利用各種問題的提出,更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用一種完成任務的態度去思考和探究,所以,教師在運用提問教學法的時候,應當增強所提問題的啟發性,針對學生的思維特點來設計問題,保證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能夠積極開動腦筋,從多個角度展開思維的延伸。
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中就能夠接觸到的事物結合起來,將其轉化為問題,然后對學生進行啟發。比如在教學生如何進行“一百以內的加減法運算”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來到操場,帶領學生一起進行老鷹捉小雞游戲活動,教師可以安排一位學生帶領一隊同學作為老鷹,自己帶領一隊同學作為小雞,每進行一次游戲抓捕,兩隊人數都會發生改變,教師就可以以此啟發學生,進行兩隊人數的比對和計算。這樣的提問不僅增強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而且對于學生的思維有較大幅度的啟發,激發學生探究熱情,幫助學生更加熟練地掌握百位數以內的加減法運算,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三、注重建設的層次性,巧妙運用提問教學法
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有著獨特的性格特點和學習習慣,即使是在理解同一個數學知識的時候,也會產生不同的想法和見解,所以教師在引入提問教學法進行教學的時候,就應當注重提升提問問題的層次性,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數學水平進行詳細的了解。然后再具體地制訂提問教學計劃,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最適合的問題。讓學生既能夠在課堂上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又能夠在探究問題的同時收獲成就感。教師應當從小學數學教學任務的實際特點入手進行探究,嘗試著從多個方面,考慮層次性教學的影響因素,明確小學數學教學提問教學法的有效性,順著數學教學內容的設置方案來控制提問教學法。只有這樣,在以后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設計的提問問題以及教學內容才能夠為學生提供更為良好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機會思考和探究數學知識,比如,教師在對一些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進行數學知識教學的時候,就需要幫助學生更多地偏向基礎知識進行教學。而對于思維比較活躍,數學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來說,就應當在保證基礎性教學方案完成的前提下,鼓勵學生發散思維,進行更加深入的知識拓展學習。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教師不僅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而且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讓學生通過提問教學法的引導開拓思維,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愿意開動腦筋從多個方面展開探究。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