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見
摘 要: 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是學院《國內一流高職院校建設方案》中“內部治理體系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學院《甘肅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建設方案》中“體制機制創新與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組織團隊,分工合作,創新工作,將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作為常態化工作內容;同時,依據建設內容進行相關部門間的工作協同,保證崗位工作標準相關建設內容的系統化。
關鍵詞: 崗位工作標準 質量文化 職業教育
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教職成廳〔2015〕2號)、《關于印發〈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啟動相關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5〕168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2017年9月)等一系列國家重要文件精神,我院以“學生就業發展能力培養和社會服務能力提升”為核心,結合學院實際情況,以全面質量管理理論(TQM)為依據,構建“五縱五橫一平臺”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即按照決策指揮、質量生成、資源建設、支持服務、監督控制五個縱向系統,從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等五個橫向層面,以智能校園管理平臺為依托,建設完整且相對獨立的自我質量保證機制,形成全要素、網絡化的全員主體、全過程控制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
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建立與運行,關鍵是做好學院工作標準的研制工作。從現狀看,標準的制定并不理想,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體現在對“標準”的定位不準確,把已有現狀作為標準的底線,缺乏理論意識;其次整個標準的制定缺乏系統性及完整性,對標準的認識不夠,忽略學院工作標準的子標準,概念意識太過籠統;再次,在制定學院工作標準的過程中,要求對一些標準進行量化的研究,大大增加了標準制定的難度,需要量化的標準體系存在混淆性及統計難度大的特點;最后,從實踐層面看,只有在“標準”達成共識的前提下,征求各方意見,統一配合方能順利實施,同時對標準的合理性、完整性和可實踐性有很高的要求。
學院在深入學習領會文件精神的基礎上,積極參加國家診改委組織的培訓會議,主動走訪省內外試點院校,不斷積累教學診斷改進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并專門成立質量監控與評價辦公室,全面開展校內領導、職工、學生的專題學習、交流和培訓工作,同時組建學院工作標準研制團隊,啟動崗位工作標準及專項標準的研建工作。
一、依據任務制定標準,分項建構體系框架
崗位工作標準是學院最基本的工作規范,是各崗位人員必須遵守并達到的工作要求。學院深刻認識到教學診斷改進工作的重要性,首先按照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與運行實施方案(試行)》建設要求,在健全內部機構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各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及發展規劃,形成質量控制中“職責—任務—標準”關聯系統,在組織各職能部門認真解讀《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與運行實施方案(試行)》的基礎上,明確本部門在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中的定位,對應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要素,確定部門工作職能與崗位職責,同時組織各二級學院參照學院“十三五”質量發展規劃、國內一流高職院校建設方案,編制二級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部門負責人加強領導組織,有效保證了部門崗位工作職責的準確性、科學性、合理性、全面性,任務符合學院整體管理要求及部門工作實際,有利于提高工作質量;二級學院發展規劃的制定充分體現了學院發展的總目標,突出專業內涵建設與質量工程項目建設。
在系統分析國家、省、學院及職能部門工作各種規范與規定的基礎上,基于二級學院、各綜合部門的工作職責與崗位工作任務,制定完成崗位工作標準,標準明確工作中崗位任務怎樣執行、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或流程、達到怎么樣的程度,在保證工作標準合法、合規的基礎上,滿足學院發展要求。崗位標準的制定包括:二級學院崗位工作標準、部門崗位工作標準及專項質量標準。其中二級學院經研討組織及材料的提交修改形成統一的標準格式,便于協調及管理;職能部門工作標準對照部門職責與崗位任務一覽表,建立每一條崗位任務的工作標準。新的工作標準突破以往單純對工作結果進行描述的方式,體現工作過程中的狀態指標,如相關要求、規范或流程;專項標準的制定依據部門職能劃分任務,修訂完成專業建設標準、課程建設標準、師資隊伍發展標準、學生發展標準及崗位績效考核標準。
二、圍繞標準扎實工作,高效推進質量建設
在深化認識、增強高標準建好學院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的基礎上,學院質量監控與評價辦公室作為推進“診改”工作的主要部門,高標準、嚴要求、全方位推進各項建設工作,根據學院在整體發展、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學生全面發展、校園文化建設、信息化建設、生活保障建設、環境基礎建設等方面確定的目標,按照5W1H分析法制定具體工作的質量標準。
崗位工作標準以健全的組織機構作依托,責任落實到位。質量監控與評價辦公室成立了以主任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工作質量標準實施的安排和部署;編寫、審核工作總體方案;組織召開相關的工作專題會;指導各工作小組的工作。各部門及二級學院充分結合各職能、各專業的工作職責、管理范圍、現狀及其他參考標準,明確崗位工作質量標準的職責、任務和規范,有序開展工作質量標準的編寫、審查、實施、檢查和改進等工作;通過專題會、內部網絡、微信群等載體進行廣泛宣傳,引導各級領導由“被動做”變為“主動抓”,使學院各個層面的員工都參與到建立健全崗位工作質量標準體系建設之中。
內部質量“診改”強調“自我保證”,崗位工作標準的建立不僅是質量目標實現的依據,還是形成標準制度,進行“診改”的重要參考依據。學院領導、部門、教職工和學生依據標準主動開展自我診斷、運行、監控,實現自我循環提升,推動了學院教學形態、管理形態、個人發展形態的全方位變革。
三、實踐落實價值定位,打造特色質量文化
建立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對學院各項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補充相關質量規劃,梳理質量目標,修訂健全質量標準,修訂、制訂質量保障制度,優化、創新質量實施保障機制與平臺,推進質量文化建設。健全實施標準鏈,使學院各項工作更加科學化、規范化。
形成自覺自主的質量文化。工作質量標準體系建立和實施后,每個崗位、每項具體工作都有專門的工作標準作為參照,每項內容、每個環節、每個步驟都按規范、流程執行,對部門、教職工及學生的考核評價按質量標準實施,相對而言更量化、更透明、更公開,增強部門、教職工及學生質量保證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真正樹立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質量意識,形成自覺自主的質量文化。尤其對學校新進人員而言,按崗位標準規范能使其盡快熟悉業務、適應崗位工作,不僅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綜合素質培養和提高。
形成管理規范的制度文化。“任何一項工作的深入開展都必須依賴于制度和機制的建立與完善,教學質量保證的長效機制建設的主要途徑也是制度建設”。工作質量標準體系的建立和實施,為學院教學、服務、管理等方面進行規范管理奠定了基礎。為了保證各項標準的有效實施和運行,還需要全面修訂和完善學院已有的規章制度,并研制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立運行的相關機制。如學院章程、績效考核辦法、質量事故處理辦法、崗位工資分配方案、持續改進機制等,確保形成管理規范的系列制度文化。
形成克己修身的學院精神文化。自主自覺學院制度文化是依據學校科學管理要求而制定的規章制度、工作模式,具有規范性、組織性、程序性的特點,將行政權力、管理行為通過文化實施。制度文化不僅能夠促進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品行的形成,而且能夠凝結成一種無須強制就能在師生員工中代代相傳的精神文化,從而使學校管理從靠人管人到制度管人再到精神引領人的升華。
參考文獻:
[1]仇雅莉,王林,胡光輝.構建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原則與方法[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8(5):35-37.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8.
[3]洪貞銀.高職院校教育質量保證與評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
本文為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2017年度校列科研項目“學院工作標準的研制”(甘林院發〔2018〕12號)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