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鄭 蔣麗莉
摘 要: 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是重慶市銅梁區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問題。為了研究該問題,首先通過對銅梁區高等教育基本情況進行調研后,闡述銅梁區高等教育發展的現狀,運用大量的調研數據進行說明;其次分析高等教育對銅梁區經濟發展影響的主要幾個方面;再次列舉銅梁區區域經濟發展對高等教育的影響;最后結合銅梁區的具體情況,提出銅梁區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 銅梁 高等教育 區域經濟 協調發展
一、引言
自我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各省市的地區經濟均取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并且越來越重視高等教育工作,普遍認為發展高等教育,對當地的經濟必然有促進作用。但是,在地區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與高等教育發展不協調的問題,需要解決。因此,本文在研究銅梁區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外高等教育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有益經驗,提出高等教育和區域經濟之間協調發展的問題,無論是對實現重慶市銅梁區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還是對促進銅梁區高等教育的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銅梁區高等教育發展現狀
(一)銅梁區高等教育概況。
銅梁區位于重慶市主城區西北面,基礎教育方面在重慶各區縣一直處于領先地位,但是高等教育發展緩慢。直到2008年,重慶傳媒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傳媒職業學院”)入駐銅梁區,才結束銅梁區沒有高校的歷史;之后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以下簡稱“涉外商貿學院”)、重慶藝術工程學院(以下簡稱為“藝術工程學院”)先后入駐銅梁區。目前,銅梁區共有高校3所,均為民辦高校。在校學生共計11000余人,校舍面積約23萬余平方米,占地面積約1200多畝。
(二)銅梁區高等教育發展的特點。
1.教學設施較為先進
各高校高度重視完善辦學條件,加大投入改造升級設施設備。目前各高校教學設備總值9000多萬元,分專業建有功能室、實訓室143間,其中:重慶傳媒職業學院擁有較為先進的電視節目制作室、動漫畫專業實訓場所;重慶藝術工程職業學院為更好地展示師生優秀作品,建成專門展覽館,常年對外開放。
2.師資力量較為厚雄
銅梁區高校共有教師600多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約占30%,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約占55%,具有雙師素質的約占60%;還有部分省級教學名師、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等專家型教師。
3.重視專業建設
銅梁區高校共開設有財務管理、物流管理、學前教育、經濟與貿易、文學與新聞、管理學、數學與計算機、表演藝術、藝術設計、新聞采編與制作、藝術設計、播音與主持、廣播影視節目制作、動漫制作技術等60余個專業;還注重與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如重慶藝術工程職業學院與四川美術學院達成對口幫扶合作協議,將在各方面開展深度合作,進一步加強專業能力建設。
4.服務地區發展積極主動
傳媒職業學院發揮市級示范眾創空間和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作用,鼓勵學生創業就業,現有42家孵化企業和36家學生自主創辦企業,實體公司已達40余個,參與學生400余人,“炫感傳媒”、“視點傳播”等學生工作室積極開展商業運營,活躍在婚慶、化妝、禮儀、會展等多個領域;該校與水口鎮匯苗使君子專業合作社簽署合作協議,合作試種植富硒水稻獲得成功。涉外商貿學院組織學生開展家教服務、社區服務等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服務活動,切實加強與地方政府部門和企業的交流合作,2016年承辦的銅梁區創業大賽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三、銅梁區高等教育的發展對銅梁區經濟的影響
(一)高等教育的投資帶動銅梁區國民經濟的投資總量的增加。
投資是商品經濟及其發展過程中最基本、廣泛的經濟活動,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特別是固定資產投資在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銅梁區高校中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樣對銅梁區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本文用2012至2016年的數據為例,說明高校的投資對銅梁區國民經濟投資總量的貢獻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具體參見表1。
表1 銅梁區高校2012年—2016年新增固定資產情況一覽表 單位:萬元
數據來源:《銅梁區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項目調研。
(二)銅梁區高校在校師生規模的增長促進銅梁區消費總量的上升。
近年來,引入銅梁的各高校對銅梁區經濟建設方面產生了多方面的積極影響。高等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教學科研的儀器設備等固定資產投資,均會直接拉動經濟的增長。除此之外,教育活動使得大量的師生在銅梁區生活,而這部分人在當地的消費、旅游等都能推動地區經濟的發展,創造一些新的就業機會。以銅梁區安居古鎮為例,每年游客人數中有近8%的是來自各所高校學生。此外,學校周邊的商業、飲食業的得到了蓬勃發展。同時,調查發現,2012年至2016年銅梁區各高校的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在500元—1500元不等,我們以每年的平均值為計算依據,可以計算出銅梁區高校學生消費的增長對當地消費總額增長的貢獻,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具體見表2:
表2 銅梁區高校學生規模的增長給當地消費總額的貢獻率
數據來源:《銅梁區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項目調研。
四、銅梁區經濟發展狀況及其對高等教育的影響
(一)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帶動高等教育高速發展。
在當地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銅梁區政府大力支持高等教育發展,這是一項極其明智的決定。銅梁區高校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充分利用高校的智力資源優勢,實現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實現高速發展。正是由于銅梁區的經濟高速發展,成為銅梁區各高校發展的動力來源。
(二)政府重視對高校各項建設的投入。
銅梁區高度重視高校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為高校的發展發揮基礎性的作用。當地政府把發揮高校智力資源作為促進銅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工作內容,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支持,積極主動地為高校發展提供服務,創造良好的辦學環境,滿足高校對水、電、氣、交通、生活等方面的基本需求,為高校融資、畢業生就業等提供盡可能的支持。同時,轉變政府職能,樹立真正服務高校的執政理念,盡可能地避免對高校辦學的干預,加大對高校的公共性服務設施的投入力度。如加強對高校的整體包裝和宣傳,解決急需解決的交通出行難等問題,讓高校享受到規模經濟的好處。
(三)經濟的發展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就業崗位。
銅梁區這幾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并且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工作,隨著入駐銅梁企業數量的增多、規模的擴大,給當地高校提供大量的實習、就業機會。高校實踐的基地建設、校企合作的開展等工作要與當地企業開展廣泛的合作滿足需要,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五、銅梁區高等教育與地區經濟協調發展的建議
(一)制定科學合理的銅梁經濟和高等教育協調發展規劃。
在重慶市建設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的背景下,結合城市發展定位的需要,銅梁區應制定科學合理的區域經濟和高等教育發展規劃。努力把銅梁區打造成重慶另一個教育高地,逐步實現建設“重慶第二大學城”的發展目標,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更加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二)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建立,培養地方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
地方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各級各類的人才。通過加強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和資源的整合,讓學校與企業融合,教師與行業、企業專家融合,完成知識轉化、身份轉換、能力轉換,建立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長效運行機制。促進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與企業實現無縫連接,培養出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為更好地為銅梁區的經濟建設服務,應形成高校與企業之間的良好溝通和對話機制,推動高校和當地經濟協調發展。
(三)重視科研工作,更好地為區域經濟服務。
高校的科研工作是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銅梁區政府從現在開始必須高度重視。因此,需要高校、政府、企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盡快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綜上所述,在銅梁區高校科研工作相對而言,是屬于比較低級的階段,其高校的科研功能沒有發揮出來。在今后的發展中,尤其要注意這個薄弱的環節,加強科研工作。銅梁區的高校建設應該使教育和科研并駕齊驅的發展,科研水平上去了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當地的產業,從而帶動經濟的高速發展。
(四)加強城市文化建設,提升城市形象。
要鼓勵高校對銅梁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的研究,并注意將這些研究成果直接應用到銅梁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上,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到銅梁旅游觀光,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企業進行旅游方面的投資。實現高校的深厚文化底蘊與銅梁悠久的歷史文化融合,打造地方文化的新亮點,具體做法是充分發揮高校藝術、文化活動活躍的特點,直接舉辦大型文化活動或項目,服務于銅梁廣大市民,繁榮銅梁的文化生活。政府加強與高等院校在文化建設方面的合作,對銅梁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城市形象將起到積極作用。
(五)推進“互聯網+”戰略,實現高等教育與互聯網的對接。
目前我國正處于產業的轉型升級大時代,高校必須適應“互聯網+”時代發展,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培養大量的懂互聯網能具體操作的人才。高等教育將借助教育系統“互聯網+”變革東風,實現高等教育教學內容變革。在教學形式上,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手段,加強微課(即針對單一知識或技能進行教學)、慕課(即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運用到大學課堂的探索,增強學生通過網絡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培養出合格的地區經濟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
(六)加大高校園區建設力度,引進更多高水平高校。
銅梁區引進高等院校3所,集中在銅梁新城小北海教育科技園區,該區域是銅梁區高校落地生根的發源地和聚集地。銅梁區位條件優越,既是成渝經濟區中軸線上的重要節點城市,又是渝新歐“一帶一路”大通道上的重要節點城市,還是接納重慶主城人口的宜居地與產業轉移的理想地。近年來,重慶市主城區高校的規模越來越大,部分高校通過辦分校、學校資源重組、合作辦學、學校搬遷等方式進行資源整合,很多高校正向大學城或者是區縣轉移。因此,銅梁區政府應抓住這個契機,給予更多的優惠政策,做好高校引進落戶工作。
六、結語
本文研究重慶市銅梁區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問題時,通過分析高等教育對銅梁區經濟增長的影響的具體實例,以及當地政府重視高等教育發展所帶來經濟效益提升的具體數據,提出銅梁區高等教育和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的六條建議。最后,由于本文調查研究的時間有限,調查的資料收集不是非常全面,調查資料的分析不是特別的深入,本次研究的結果,難免會存在涉及內容的全面性不夠和研究深度不足的問題,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完善這方面的內容。
參考文獻:
[1]李鋒.河北省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調查研究,2011(13):107-109.
[2]閻升光.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之間的關系[J].經濟與法,2012(5):189.
[3]李勁,陳澎.中國區域經濟增長的空間關聯及其解釋——基于網絡分析方法[J].經濟研究,2014(11):4-16.
[4]付明,祁曉.黑龍江省高等教育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5(14):154-156.
[5]肖翔.云南省高等教育與經濟協調發展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5:22.
基金項目:重慶市銅梁區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銅梁區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均衡發展研究”(項目編號:skgh2017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