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林
摘要:優化課堂教學組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當前教學工作的一項重點內容。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根據教學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對現有的課堂教學思想、教學方式等進行深入研究,創新思路和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構建符合當前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需要的高效課堂。本文就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進行了探討,以為實際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數學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的基礎性課程,不僅影響著小學生的升學,同時也對小學生數學思維習慣和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當前,教學改革正在逐步深入,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方法應用的也越來越廣,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師要緊緊把握住當前形勢的變化以及小學生成長的需要,在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建設上積極探索,大膽嘗試,通過高效課堂的構建,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構建良好的教學場景,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切實體驗。
與其他學科不同,數學學科抽象性較強。再加上小學生又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導致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效果不佳。此時,多種教學方式應運而生,對于解決此類教學問題有重要意義,教師只要能對其進行合理、有效應用便可有效實現教學重難點轉化。情景教學法有直觀、生動等多種顯著優點,如若教師可對其進行合理應用,可有效降低當前數學教學難度,改善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情境教學簡單來說就是教師依據當前教學內容,利用多種實際工具為學生創造出一個適當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更為直觀的認識、了解相關數學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務必要保障當前創設情境的真實性。小學階段學生的生活經驗相對較少,只有創設貼合其日常生活的教學情境才可以達到情景教學的最初目的,真正幫助學生實現知識實踐。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簡易方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超市購物的實際情境,通過“買賣”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比如:一個水杯6元,一個水杯的價錢可以買三個作業本,那作業本多少錢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了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情境,通過視覺、聽覺等各個方面刺激了學生對于數字的敏感程度,使學生更好的認識到了“簡易方程”這一概念。
二、調動學習興趣,增強小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動性。
數學是一門嚴謹、邏輯性強的學科,需要學生動腦思考,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主動質疑,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目前學生認為數學學習非常困難,對數學失去學習興趣,還有的教師會更多的關注成績好的學生,忽略成績不好的學生,長此以往學生將產生極大的心理落差,自暴自棄放棄數學學習。而小學階段不僅是學生數學的啟蒙階段,更是打基礎的階段,如果學生此時就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肯定會影響學生今后的發展,所以教師要對學生一視同仁,特別是數學成績不好的學生,要給予更多鼓勵,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增強自信心,從而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
三、創新教訓模式,構建良好課堂互動關系。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在拓寬數學學習的領域,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和情緒體驗,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對改進中小學數學教學,全面提高數學教育質量,必將產生深遠影響。教師要善于聽取學生的不同想法,鼓勵學生和肯定學生的發言,使“一言堂”的教學變成為活潑、主動、積極地探究式教與學,數學課堂教學更要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創造性和批判性,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下,學生積極探究,學習情緒處于最佳狀態,通過探索知識的奧妙,品嘗成功獲得甜蜜,從而發現自我,認識自我,能更大程度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課堂效率。引人入勝的導入,可以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或講一個與課題有關的小故事,或展開一段與課題有關的精彩對話,或利用視頻短片導入等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從而提高課堂效率。課前寫好小黑板,課上通過小黑板讓學生看,明確自學要求,即自學什么內容,用多長時間,如何檢測等,并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如看書,是獨立圍繞思考題看書、找答案,還是邊看書、邊討論、邊解決疑難問題等等。而學習目標與自學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學生以激勵比賽方式最好,因為比賽可以激發小孩子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合作也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受到大家的青睞。而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發展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
四、豐富生活化教學內容,增強小學生的生活體驗。
數學是一門植根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學科,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決定了數學教師不能只是抱著教材不放,而是要將數學學習的外延與現實生活的外延結合起來,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一方面收集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從生活走向數學。小學數學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我們要善于收集與整理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從中提取抽象成數學問題。這樣既可以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同時也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這樣更加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從數學走向生活。數學的價值就在于服務于現實生活,用來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為此,我們要為學生設計豐富的實踐性題目,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來解決問題,在實際運用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增強數學應用意識,這既是對知識理解的提升,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周啟玲.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科學咨詢,2018(27):119.
[2] 王瑩.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之我見[J].現代教育教學導刊,2012(09)
[3]楊福榮.淺析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甘肅教育,2018(20):79.
[4]張玉存.以學生發展為本,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