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珍
摘要:本文闡述了視覺素質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它與電化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聯系。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從視覺解讀能力,視覺表達能力,視覺思維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能力四方面,來闡述計算機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幫助小學語文教師使用電化教育手段。
關鍵詞:小學語文、 視覺能力、 電化教育
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語文教師應努力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利用教學設備,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致力于語言素養的整體提高。語言素養、視覺素養、信息素養三者的融合,有助于提高教與學的效果并發展學生的語言綜合素養。
一、使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提高視覺解讀能力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視覺信息,培養學生對視覺信息的認知、理解和解釋能力,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想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獲得思想啟迪。
以《阿里山得云霧》這篇抒情性散文為例,教師們重心不應放在閱讀技巧上,應該注意結合學生的特點, 采用多媒體課件配合課文教學,對學生進行視覺解讀能力的訓練。教師在上課時,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與學習興趣, 引入課文意境。聽完歌曲之后提問: 請說一說你所知道的阿里山。通過教師的設問, 引發學生思考并引出本課課文,接著提出有關云霧的問題,如:你見過云霧嗎? 什么時候有霧? 云和霧一樣嗎?等等問題。待學生回答之后放出阿里山景觀整體圖,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是阿里山的千山萬壑全都籠罩在朦朧的云霧中。之后講解課文內容,同時放出阿里山景觀近景圖,這四幅圖正好對應文中各種描述云霧的句子,通過形聲結合動靜結合的畫面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 給學生以生動、鮮明、深刻的印象, 對學生的感官以強剌激, 再次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接著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并點名朗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PPT展示各種圖片,輸出視覺信息,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虛無縹緲的云霧變化。在學生心中描繪一幅幅生動的阿里山景觀。
二、使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提高視覺思維能力
教師在課堂是使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視覺思維能力,即學生借助于視覺語言進行思考和認識事物的能力,同時也可學生對課文內涵的深度理解以及總結能力。
同樣是在《阿里山得云霧》的課堂上,教師一邊播放音樂一邊提出問題:無風時或起風時云霧會是什么樣子,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可以接受各種答案。之后演示阿里山景觀動態圖,讓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云霧變化的特點,讓學生總結無風時或起風時云霧的特點。視聽后討論課文中的問題: 作者為什么說阿里山云霧的變化“給人留下莫名的憧憬與喜悅”?在整個課堂中,教師充分利用語言與視覺、聽覺相結合的優勢, 把生動形象的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猶如身臨其境, 目睹阿里山云霧的變幻無窮, 感受大自然的美,更有利于學生思考和認識。
三、使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提高視覺表達能力
以建立課文內容有關的網站,或者討論組為手段,培養學生進行敘述、表達和交流信息、思想及觀點的能力。
以《恐龍的滅絕》這篇科學知識小品文為例。上課伊始,教師使用恐龍骨骼模型引出話題,讓學生討論自己對恐龍的理解。之后播放恐龍相關影片,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匯報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想了解的主題。講解字詞句之后,讓學生登錄“與恐龍的零距離接觸”的網站,自己瀏覽自己需要的信息。之后組織學生匯報、交流自己所了解的關于恐龍滅絕的信息,并提出自己的設想,接著分任務,讓大家分享每一個同學的研究成果, 請大家把自己的觀點概括成一兩句話, 發布在“我的觀點”一欄中。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利用師生共同搭建的網絡平臺來實現教學資料和教學信息的共享。同時使用模型,電影,網站等等視覺媒介來刺激引導學生大膽的敘述自己所見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與同學及老師交流相互思想。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視覺表達能力的培養,也符合語文課標中對小學生的要求。
四、使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
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師可以“邊緣化”自己的位置,以學生為中心,更重要的是,它更能激發學生的表達、批判熱情和能力。同樣在《恐龍的滅絕》課堂上,學生在瀏覽了其他學生以及課本上對恐龍滅絕的各種猜想后,把自己的想法寫在研究報告上, 然后查找相關資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之后開展一場辯論會, 請持相同觀點的同學自由組合, 闡述和論證自己的觀點, 反駁不同的猜想。請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選擇正反方, 積極參與到辯論會之中。整個過程中,教師只起到引導作用,學生發揮他們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教師一步步引導,激發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件產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夠積極地與人交流。最重要的是,批判性看待課本上,或者老師所說的“真理”,對恐龍滅絕現象持開放的科學的態度,這就是我們說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五、結語
視覺形象和語言的聯系貫穿整個教育的過程。電化教育下的語文教學, 拓展了學生眼界, 展示了學生自己的個性, 學生可以對已成定論的知識大膽質疑, 教師可以允許學生的不同意見在課堂上爭論。這要求新時代的語文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加強網絡環境下的教育科學研究,讓網絡迅速走向語文教育的前臺,更好地為語文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羅雙蘭,2011.《視覺素養教育:語文課程發展的新延伸》[J].中國電化教育,9:105-109
[2]羅雙蘭,張舒予,2009.《新西蘭中小學語文課程中的視覺素養教育及其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5: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