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秀 龔有紅
【摘要】 目的:探討全程護理干預對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不良反應的影響。方法:選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2月期間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8例。對照組采用精神科常規護理,研究組根據每例患者用藥后產生的不良反應進行全程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和PANSS評分,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研究組的護理干預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36,P<0.05)。護理前兩組各項PANSS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各項PANSS評分及總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心動過速、頭痛、焦慮、肌強直以及靜坐不能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震顫、嗜睡、便秘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精神分裂癥的護理過程當中,使用全程護理在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PANSS評分、減少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等方面取得滿意效果,臨床上應當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 精神分裂; 利培酮; 不良反應; 全程護理; 生活質量; PANSS評分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whole cours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adverse reactions of 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Method:A total of 96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7 to Febr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4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eneral psychiatric nursing,the study group was taken the whole course nursing according to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each patient.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quality of life and PANSS scores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字2=4.36,P<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ANSS scores and total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P>0.05);after nursing,the PANSS scores and total scor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achycardia,headache,anxiety,myotonia and inability to sit still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However,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of tremor,drowsiness and constip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fter nursing,the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 the nursing process of schizophrenia,whole course nursing has satisfactory results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PANSS scores of patients,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he period of drug use and should be further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Risperidone; Adverse reactions; Whole course nursing; Quality of life; PANSS score
First-authors address:Fuzhou Third Hospital,Fuzhou 344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31.029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精神疾病,目前關于該病癥的起因還不明確,而且起病緩慢,該病癥主要多發于青壯年[1]。精神分裂癥的病程遷延反復,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就會導致患者出現精神衰退甚至精神殘疾[2]。臨床對于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方式主要是藥物治療,其中利培酮就是針對精神分裂癥治療最常用的一線藥物,對于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保證治療后生活質量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利培酮是屬于一種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主要對多巴胺D2、5-羥色胺等受體起拮抗作用,從而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該藥物雖然不會對患者認知功能造成影響,但是患者在用藥期間很容易出現頭痛、頭暈、心動過速等不良反應,進而導致患者對于藥物的依從性降低[4]。筆者此次研究針對患者用藥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全程護理并取得一定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2月期間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均符合關于精神分裂癥的臨床診斷標準;(2)對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藥物均無過敏反應;(3)均知曉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2)合并其他器官疾病,如心、肝、腎等;(3)患有藥物依賴或酒精依賴;(4)短期內曾接受過其他抗精神疾病藥物治療;(5)依從性差;(6)已經出現自殺傾向。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8例。本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用藥方法 兩組患者均使用利培酮(生產廠家: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309,規格:1 mg×20片/盒)進行口服治療,治療期間的初始藥量為1次/d,1 mg/次,然后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逐漸增加藥量,待藥量增加至6 mg/d,維持此藥量堅持治療3個月,如果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無法耐受的不良反應,應及時減少藥量,待不良反應緩解后再次提升藥量[5]。
1.2.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精神科護理,遵醫囑對患者按時用藥,觀察患者用藥期間的病情變化,并將患者在此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和改善情況及時告知醫生。研究組進行全程護理干預。
(1)通過閱讀文獻資料的方式,加強對患者服用利培酮后出現不良反應的了解。(2)在護理過程中一定要對患者用藥后情況進行嚴密觀察,如果患者在此期間出現錐體外系癥狀,如靜坐不能、震顫、肌強直等,一定要及時告知醫生進行處理,此時護理人員一定要做好家屬和患者的解釋工作,講明出現的癥狀是屬于正常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在經過治療后都可以消失而不是其他疾病。(3)做好與患者家屬的配合,對患者的行為進行密切關注,以防患者因頭暈而出現摔倒;經常與患者進行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可以根據每例患者反映出的不同問題進行個性化心理護理,幫助患者緩解因藥物導致的精神焦慮,提高患者對于藥物的依從性。(4)要保持患者所處環境的通風條件,確保整潔、無異味,可以有效緩解患者頭痛、頭暈等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如果患者的頭痛情況已經影響其睡眠質量,可以選擇聽音樂、談心的方式轉移其注意力,進而提高對于藥物的耐受能力。
(5)每次服藥后對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等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測,如果在此期間出現胸悶、心動過速情況,一定要及時報告醫生,為患者進行藥量調節或停藥。應加強對患者的夜間防護,定時為其進行血壓測量。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的臨床護理干預效果,效果評定則使用PANSS減分率進行計算,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治愈(減分率≥75%)、明顯進步(減分率≥50%)、進步(減分率≥25%)和無效(減分率<25%)。總有效=治愈+明顯進步+進步。按照PANSS量表評分,分為陽性癥狀、陰性癥狀和一般精神病理,共30項,每項評分1~7分,總分30~210分。其中陽性癥狀、陰性癥狀量表分均包括7項,總分為7~49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包括16項,總分為16~112分,評分越低表明患者病情越輕[6]。觀察記錄兩組在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頭痛、焦慮、便秘、嗜睡、心動過速、靜坐不能、肌強直和震顫。采用本院的生活質量綜合問卷,對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問卷調查,生活質量評分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其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29例,女19例;年齡23~65歲,平均(35.6±2.1)歲;病程4~15個月,平均(5.6±2.3)個月。研究組男30例,女18例;年齡24~65歲,平均(35.2±2.3)歲;病程4~13個月,平均(5.8±2.1)個月。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臨床護理干預效果比較 研究組的護理干預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36,P<0.05),見表1。
2.3 兩組護理前后PANSS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各項PANSS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各項PANSS評分及總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心動過速、頭痛、焦慮、肌強直以及靜坐不能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震顫、嗜睡、便秘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5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的誘發原因受遺傳、心理易感素質以及外部環境壓力等因素的影響。隨著人們生活壓力的升高,精神分裂癥的發病率也呈現逐年上升趨勢,我國目前精神分裂癥發病率以高達700多萬[7]。因為個體差異,所以每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癥狀也有所不同,一般情況患者在患病后會出現以下幾種癥狀:(1)知覺、感覺障礙。其中最突出的臨床癥狀就是患者會出現幻聽、幻視等[8-9]。(2)思維障礙。思維障礙是精神分裂癥的核心癥狀,其主要表現在思維內容以及思維形式出現障礙[10-11]。思維形式障礙的臨床表現是患者思維及聯想邏輯混亂、思維連貫性出現障礙;思維內容障礙主要表現是患者存在被周圍人排斥,或者覺得有人想要加害自己的被害妄想[12]。
(3)感情障礙?;颊咧饕憩F為抑郁,對待感情淡漠,而且非常容易被激怒[13]。(4)行為意志障礙?;颊咧饕憩F為興趣減退、缺乏意志力,對于自身前途漠不關心,行為能力表現被動[14]。
(5)認知功能障礙。大部分的精神分裂癥患者會出現認知功能障礙,而且認知功能障礙與其他臨床癥狀之間也有一定聯系,比如存在思維形式障礙的患者出現認知障礙的概率更高。而且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隨著病程遷延,認知功能障礙的表現比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更明顯[15]。
筆者此次研究中顯示,患者在服用利培酮后,比較接受不同護理干預的兩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兩組震顫、嗜睡、便秘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研究組心動過速、頭痛、焦慮、肌強直以及靜坐不能常見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說明,采用全程護理方式對于不良反應的發生可以起到預防作用,而且該方式可以在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時及時告知醫生,按照醫囑給予患者相應的護理干預,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作程度。本次研究數據結果顯示,研究組的護理干預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36,P<0.05),這一結果說明采用全程護理的方式及時解決患者在用藥期間出現的問題,使患者對于服藥的依從性增強,起到變相監督作用,所以患者的用藥情況比較好,進而對患者的病癥改善起到促進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此次研究是針對患者在用藥期間出現的不同不良反應情況進行全程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干預方式如下:(1)對患者焦慮情緒的干預,盡量滿足患者的生活需求,與患者家屬做好配合工作,與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為患者及時講解用藥后的不良反應,幫助患者建立應對不良反應時充足的心理準備,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不安情緒減少,增加患者對于藥物的信任感,促使患者主動適應藥物[16]。(2)對于錐體外系的不良反應干預,對于患者的日常生活進行密切檢測,觀察患者靜坐不能、遲緩以及震顫的情況,防止患者出現磕碰、跌倒等情況[17]。(3)對頭暈、頭痛等不良反應的干預,保持患者所處環境的通風條件,確保清潔、無味,對室內溫度及濕度進行調節,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的治療環境,以免因外界刺激加劇患者的頭痛情況[18]。告知患者出現頭暈、頭痛是屬于用藥期間的正常不良反應,可以通過減少藥量或是暫時停藥的方式進行緩解,通過一段時間的用藥后,該情況就會消失[19]。(4)對于心動過速不良反應的干預,在患者用藥期間對心率、血壓、脈搏等生命指標要做到嚴密監測,一旦發生異常一定及時告知醫生,并根據醫囑做出相應的護理干預。特別是夜間看護,心率、血壓的監測是重點[20]。
綜上所述,精神分裂癥的護理過程當中,使用全程護理在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PANSS評分,以及降低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等方面均取得滿意效果,臨床上應當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趙瑾,張燕,晁陽陽,等.利培酮和奧氮平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前后認知功能的對比觀察[J].中華醫學雜志,2016,96(37):2960-2964.
[2]張靜,韓笑樂,辛立敏,等.奧氮平和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合并慢性乙肝患者的療效分析及其對糖脂代謝的影響[J].中國新藥雜志,2017,26(1):66-69.
[3]唐偉,楊馥銀,溫娜,等.棕櫚酸帕利哌酮長效針劑與利培酮治療首次發病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6,49(2):76-80.
[4] Fromer M,Roussos P,Sieberts S K,et al.Gene expression elucidates functional impact of polygenic risk for schizophrenia[J].Nature Neuroscience,2016,19(11):1442-1453.
[5]李少梅,王婉文.探討舍曲林聯合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的療效和安全性[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29):106-108.
[6] Mendrek A,Laurens K R,Kiehl K A,et al.Changes in distributed neural circuit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J].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2018,185(185):205-214.
[7]劉琦,張鴻燕,曹慶久,等.國產布南色林片與利培酮片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多中心隨機雙盲雙模擬平行對照臨床試驗[J].中國新藥雜志,2016,25(7):779-786.
[8]胡曉麗.坦度螺酮聯合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60例臨床療效觀察[J].重慶醫學,2017,46(A01):359-360.
[9]賀楚梅,陽前軍,王珍蘭.帕利哌酮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16,27(11):1542-1544.
[10]何書平.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對比分析[J].重慶醫學,2017,46(A03):39-41.
[11] Reilly J L,Murphy P T,Byrne M,et al.Dermatoglyphic fluctuating asymmetry and atypical handedness in schizophrenia[J].Schizophrenia Research,2016,50(3):159-168.
[12]王素娟,毛賽錦,李金亮.探討三種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7,46(A02):126-128.
[13]劉連忠,張娟,呂路,等.利培酮、喹硫平、齊拉西酮對首發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妊娠的影響[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7,29(4):1403-1409.
[14] Grace A A.Dysregulation of the dopamine system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schizophrenia and depression[J].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2016,17(8):524-532.
[15]高麗娟,郭華貴,梁震韜,等.阿立哌唑對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繼發藥源性性功能障礙的影響[J].中華男科學雜志,2017,23(7):615-619.
[16]趙晶媛,黃光彪,顧小靜,等.4種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急性期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16,27(20):2790-2794.
[17]王紅英,張云淑,李媛媛,等.氯氮平聯合利培酮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7,19(8):934-934.
[18] Jaffe A E,Gao Y,Amy D S,et al.Mapping DNA methylation across development, genotype, and schizophrenia in the human frontal cortex[J].Nature Neuroscience,2016,19(1):40-47.
[19]盧浩揚,江曉佳,尚德為,等.利培酮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血清藥物濃度/劑量比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8,34(2):117-119.
[20]李媛媛,張云淑,王紅英,等.氯氮平片聯合利培酮片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安全性的系統評價[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7,33(18):1813-1816.
(收稿日期:2018-07-24) (本文編輯:李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