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才
摘 要: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留守兒童已經成為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正處于成長期,具有獨特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對這些留守兒童開展生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值得每位教師深思。
關鍵詞:留守兒童;生理健康;教育研究
一、留守兒童生理健康內涵
為了又快又好對留守兒童進行生理健康教育,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留守兒童生理健康的內涵。原因在于,健康是人們生存和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是人們提高自身發展和推動社會進步的有利保障。常言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一些教育學家認為:健康是人們在身體、心理、精神等方面的自覺良好、精力充沛的一種狀態。作者認為:健康是一種身體、心理和適應社會的健全狀態,而并非沒有生病或者抵抗力強。而生理健康是身體發展的最佳狀態。一般而言,生理健康具有身體各個結構調和、適應環境、關系融洽、有幸福感、可利用充沛的體力提高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
二、留守兒童生理健康教育現狀
隨著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尤其是發達地區城市化加速推進和地區經濟結構調整,許多人選擇外出務工和經商。許多兒童由于諸多原因而留在家鄉,缺少父母的關愛,孩子處于監管缺失的狀態,隨之衍生了一個特殊和龐大的群體——留守兒童。這些兒童在生活上缺少父母悉心照顧、思想上缺乏正確引導,缺少學習伙伴,言語和行為缺少監管。導致許多兒童養成不良的習慣,甚至發生打架斗毆的事件。留守兒童產生的諸多問題已經引起家長、教師和全社會的關注。留守兒童的生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遠。作者通過對本地區學生調查,發現本班絕大多數學生都是留守兒童。作為一名教師,在和留守兒童長期接觸中發現留守兒童生理健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留守兒童以隔代教育和寄宿教育為主
由于父母長期在外務工,缺乏父母呵護,身體和心理嚴重失衡。遇到生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當出現一些不良言行時不能夠制約,極大地影響到他們生理健康發展。促使這些留守兒童悲觀絕望、性格孤僻、敏感多疑、脾氣暴躁、性情反復,和教師及其他學生存在較深隔閡,不同程度上存在人格扭曲。
2.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教育,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通過觀察發現:一些留守兒童經常不洗臉、不洗澡、不講衛生、不按時吃飯、不按時休息、生活不規律,從而導致營養不良、抵抗力低下、學習能力差、自信心不足、學習成績難盡人意。嚴重影響到他們的身體和心理發展。
3.生活環境影響
通過調查,很容易發現留守兒童生理健康和他們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他們經常和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同吃同睡。這些老人年紀較大,文化程度不高,在學習上很難給留守兒童提供正確的引導,和留守兒童在思想觀念、生活習慣等方面具有較大差異,由于老人的自身局限性,他們沒有更多時間和精力關注孩子學習,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管,許多留守兒童缺乏學習積極性,厭學和畏懼學習現象普遍。
4.兒童身心發展獨特性
結合相關的教育理論和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兒童處于身體和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其生理和心理不太成熟,可塑性強、自我約束能力低下。這些留守兒童一旦脫離家長的監管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風氣侵蝕,導致這些留守兒童和社會上一些不務正業的青年,養成一些不良的習慣,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此外,一旦他們遇到一些意外事件,很難較好地保護自己,很容易受到身體的傷害。
三、留守兒童生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舉措
結合以上留守兒童生理健康現狀,那么我們該如何切實有效地提高留守兒童生理教育,實現他們快樂和健康成長呢?為此,要注意以下幾點:
1.建立留守兒童愛心站,關愛溫暖每位留守兒童
常言道:愛是最好的教育。愛是孩子茁壯成長的保障,由于留守兒童長期缺乏父母關愛,許多父母往往利用物質條件來補償學生。缺少體貼入微和嚴格教育的關愛。而班級是學生學習知識、培養技能的重要場地,為此,教師要強化和學生的交流,分享他們在學習中的酸甜苦辣,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充分發揮自身管理者、組織者和引導者角色,隨時隨地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生理特點,并給予針對性教育,努力打造一種家庭般的環境,多一分關愛、多一分激勵、多一分問候,包容他們,愛護他們,促使他們體驗家庭般的愛意。此外,教師要充分利用節假日,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中秋節等等重大節日,耐心教育,關注他們學習、生活和生理等方面,消除彼此隔閡,拉近彼此距離。
2.強化學校和家長的互動性
教師要定期對學生家長進行培訓,提高教育合力。教育家長要樹立先進教育觀念,充分發揮自身使命感,不要過多關注物質條件,給孩子創造最佳的教育時機,樹立推動孩子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教育條件較好的父母將孩子接到務工的地方,為孩子茁壯成長提供有利時機。對于那些無法將孩子接到務工之處的,要全面了解學生生理需求,確定最佳的監護人,要求父母常回家看看,提高和孩子交流的時間和空間,滿足孩子的情感訴求。教育家長養成科學的教育策略,不要過分溺愛和過于嚴厲,對于孩子取得進步要給予表揚,對于那些犯錯的孩子不要打罵和用言語奚落。那種非打即罵的教育方式不僅起不到相應的教育效果,反而導致孩子養成逆反心理,造成父母和孩子關系緊張,以至于影響到孩子和父母的交流,給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造成嚴重傷害。只有家庭和學校一起攜手,才能促使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言而總之,留守兒童生理健康教育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聯動,在群策群力中推動留守兒童生理健康。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十三五規劃課題,《農村留守兒童身心發展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8]GHB1447。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