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芝
摘 要:生活化教學強調的是生活與教育的融合,通過將生活中一些有意義又具有趣味性、實用性等因素引入課堂教學中,可以使課堂教學煥然一新,更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在生活化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置身于和他們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或課堂氛圍中,有利于轉變學生對該學科的看法,增強其學習的動力。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將生活化教學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既符合新課改理念,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對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重點探究,希望為小學數學教學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數學;應用
我國大教育家陶行知說:“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誠如此言,生活與教育就像鳥之雙翼,車之兩輪,是密不可分的。教師在教學中可將這一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學始終,使數學從生活中來,為數學學科的發展和學生的未來成長服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法,可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其帶來的改變不僅是學生學習熱情的迸發,還是其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更是其學習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塑造,應引起教師的重視。
一、在教學中融入生活化元素
課堂作為教師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教師實施新的教學方法的重要場所,也是學生習得知識的樂園,更是師生共同相處、共同進步的圣地。如何使其真正成為教學相長的樂園,需要教師對課堂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進行精心設計。在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讓數學變得貼地氣,使其更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規律,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在課堂導入、解題、復習等環節中融入生活化元素,通過為他們創造全方位的課堂學習環境,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科的實用價值。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位置”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講授了基礎知識之后,讓學生動起來,跟著老師做一做:摸一摸你的左耳、摸一摸你的右耳;拍一拍你的左肩、拍一拍你的右肩;抬一抬你的左腿、抬一抬你的右腿;跺一跺你的左腳、跺一跺你的右腳。在學生第一次嘗試之后,有的學生由于未掌握左、右位置方面的相關知識,出現了偏差,對于這些學生,我并未大聲呵斥,而是耐心地加以引導,幫助他們改正錯誤。經過幾次練習之后,學生的動作整齊劃一。此時,我要求學生兩兩一組,來進行動作演練,這樣的方式,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激發到了最高點,他們跟隨著我的節奏做出動作,課堂氣氛活躍。這樣的教學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寓教于樂,融入生活元素的方式,使他們掌握了位置方面的知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數學作為一門獨特的課程,集理論性和實踐性為一體,教師在教學中可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感受到數學學科的魅力,提高其數學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長度單位”一課時,就采用了生活化教學法。在上課之初,我說道:“同學們,老師想知道我們的課桌長度,為自己家的寶寶定做一個類似的課桌,方便他學習。可是,老師不知道我們課桌的長度、高度和寬度,又沒有工具,你們有沒有辦法可以幫幫老師?”我在說話時,故意采用著急的語氣。在這一情境下,學生紛紛開動腦筋,只見有的學生說用手量,還有的學生說用自己的尺子量,對于學生的熱情幫助,我都給予了肯定。之后,我邀請一名學生和我一起量課桌的長度,結果老師和學生量的數據出現了差別,老師量的課桌長度為5拃,學生得出的數據為10拃。對于如此大的差異,學生紛紛露出了詫異的表情。此時,我又邀請了幾名學生來進行測量,最后得出的數據都和第一名學生相近。這樣的結果,完全在我的教學設計之內。此時,我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經過討論,得出了正確答案。到此,我并未結束對學生的引導工作,而是通過引導,讓學生了解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重要性。這樣的教學設計,既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又通過與歷史學科相關知識的聯系,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
三、組織生活化實踐活動
俗話說:“得法于課上得益于課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要重視課堂教學之外,還應將課外實踐活動重視起來,通過組織生活化的實踐活動,轉變學生認知,使其產生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觀念,增強他們的數學學習內驅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分數”一課時,為了加深學生對分數這一概念的認識,我在課下要求他們稱一稱自己的體重和書包重量,以此來計算其書包重量是否超重,是否影響了兒童的身體健康成長。正常情況下,如果書包不超過體重的二十分之三,那么就不會引起腰痛和背痛,不妨礙自身的骨骼成長。這個任務下發后,得到了小學生極其家長的普遍認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總之,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前景廣泛,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此教學方法時,切勿為了使用生活化教學而教學,而是從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實際狀況出發,找準教材與生活的連接點,幫助學生建立數學和生活的聯系,培養其聯想思維,轉變其被動的學習態度,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本文從在教學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兩個方面來展開論述,希望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嶄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肖建英.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高效運用[J].新課程(小學),2016(3):534.
[2]鐘衛京.新課改力促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法[J].江西教育,2016(27):65.
編輯 魯翠紅